首頁>科技>

關於作者

曾鳴,中國網際網路界的超級智囊,阿里巴巴集團的“軍師”。曾鳴在2006—2017年的十多年裡,擔任阿里的總參謀長,是阿里整體戰略的制定者之一。後來,他又擔任阿里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

關於本書

這本《智慧商業》,是曾鳴的代表作,湖畔大學必修教材。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書內容,就是:主導未來30年的新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

核心內容

當下的中國處於“三浪疊加”的時代。傳統商業模式是1.0,網際網路商業模式是2.0,而智慧商業模式是3.0。從傳統商業的1.0模式開始,如果向前一步,把你的核心產品和服務線上化,那麼你就進入了2.0模式;把2.0模式下獲得的線上資料用來餵養演算法,形成演算法決策的反饋閉環,這就走向了智慧化;在智慧化基礎上再加上網路化,形成點線面體的協同效應,這就是智慧商業。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我是徐玲。這期音訊為你解讀的是《智慧商業》。它的作者,是中國網際網路界的超級智囊,阿里巴巴集團的“軍師”,曾鳴。曾鳴教授在2006—2017年的十多年裡,擔任阿里的總參謀長,是阿里整體戰略的制定者之一。後來,曾鳴教授又擔任阿里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他寫的這本《智慧商業》,是湖畔大學的必修教材。

那麼,這本書主要講什麼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主導未來30年的新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乍一聽,你可能覺得,這個話題也不是很新鮮,這兩年我們聽過的所謂新商業概念,還少嗎?

你肯定還記得,2015年左右,有一個詞特別火,叫“網際網路+”,這就是當時提出的新商業模式。意思是,用網際網路技術來助推各種傳統行業,讓傳統行業實現業務升級。但是,幾年時間下來,這種模式推進得並不順利。很多傳統企業確實在努力地進行各種嘗試,比如在淘寶、天貓開店,在微博、微信進行品牌營銷,等等。然而,很難說這些企業真正實現了轉型,甚至可以說,基本還沒入門。“網際網路+”為什麼推進得不順利呢?這是本書要回答的問題。

說了傳統行業的情況,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網際網路創業本身。在網際網路界,每隔一陣就有一個特別大的風口,比如2014年的O2O,2015年的P2P,2016年的直播網站,2017年的共享單車,等等。每次風口來臨,都有一大堆同類公司突然冒出來,它們依靠海量資本,跑馬圈地、快速擴張,緊接著又成批地倒下,速生速死。給人的感覺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模式,非常浮躁。這是未來的商業邏輯嗎?在這本書裡,曾鳴教授也說了,這種“簡單技術+粗暴運營”的模式,並不代表未來。事實上,賺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你要創業,必然要經歷一個長期的、痛苦的孕育過程,燒錢模式行不通了。

也就是說,未來的商業模式,既不是原來理解的“網際網路+”,也不是靠資本來快速催肥一堆網際網路公司。那它到底是什麼?答案其實早就告訴你了,就是這本書的書名——智慧商業。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聊聊,為什麼說智慧商業是主導未來的新商業模式。

第一部分

先說一件讓我感到特別震撼的事情。來得到之前,我是一家國營出版社的老編輯。那會兒我認為,得到和出版社沒什麼本質區別,不就是把線下出版搬到了線上嗎?老師的一門課,就是一本書,只不過再多配了一個音訊。但來了得到之後,我立刻被重新整理了認知:不對,這是完全不同兩種商業邏輯。

一本書出版出來,是被誰買走了,他讀沒讀,什麼時候讀的,讀完了還是中途放棄了,覺得哪裡好哪裡不好,有沒有要反駁或者要補充的……對這些至關重要的資訊,我作為出版社的編輯,是兩眼一抹黑,統統不知道。我能獲得的僅有的反饋,就是圖書銷量和豆瓣評分。很顯然,我對讀者的理解是相當粗糙的,在策劃、編輯圖書時,我只能憑感覺。

而在得到,每一節課程,開啟率是多少、完聽率是多少、使用者學習了多少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學的、是聽音訊還是看文稿、做了哪些筆記、聽到幾分幾秒的時候跳出了,等等,所有資訊都在資料羅盤上顯示得清清楚楚。更不要說每節課更新後,後臺大量的使用者留言,及時告訴我們對課程的看法和意見。這樣一種及時、精確的資料反饋,以及和使用者之間的高頻互動,是我在傳統出版社時難以想象的。

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讓你感受一下,傳統商業模式和新商業模式的區別。

再舉個廣告業的例子。在傳統廣告業,有個著名的段子,你應該聽過:“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這是因為,在傳統模式下,根本沒辦法知道,一個廣告到底給廣告主帶來了多少收益。

後來,谷歌公司發明了精準廣告。某個使用者在谷歌上輸入某個關鍵詞,比如“菜譜”,那他極有可能是廚房用品的潛在使用者,於是就給他推送相應的廣告。如果使用者點進去了看了廣告,那就向廣告主收費,不點就不收費。根據使用者點選情況的反饋,谷歌不斷優化它的推薦演算法。

順便說一句,美國的電子商務模式和中國不太一樣。中國消費者是直接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商品,在淘寶買就在淘寶搜,在京東買就在京東搜。而美國消費者習慣於在谷歌上搜索商品,再由谷歌導流到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各家電商平臺。這樣一來,谷歌的精準廣告當然就非常重要了。

在中國,淘寶在谷歌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了精準廣告模式。廣告主不但可以知道多少人看了廣告,還可以精確地知道,在廣告投放後的一段時間內,比如一個月,由這條廣告產生了多少直接和間接的銷售。

這就是廣告業從傳統商業到智慧商業的革命。曾鳴教授說,智慧商業與傳統商業最大的不同,就兩個字“精準”。精準理解使用者需求、精準呈現最優選項,這在傳統商業中只是一種理想,而智慧商業時代,這就是業務的核心。從這個角度去看,傳統商業與智慧商業的差距,就是長矛大刀對洋槍洋炮的差距,未來會站在哪一邊,是很清楚的。

不過,站在當下中國這個特定的時空當中,有很多企業家和創業者,對到底走哪條路,會有疑問。這不是因為他們目光短淺,而是因為,當下中國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曾鳴教授把它叫做“三浪疊加”的時代。

什麼意思呢?還以廣告業為例。如果把傳統廣告業叫做1.0模式,一般的網際網路廣告叫做2.0模式,精準廣告叫做3.0模式,那麼,當下中國,這三種業務模式都處於高速發展期,短期內看不出孰優孰劣。再比如旅遊業,有傳統旅行社的1.0模式,有攜程、窮遊等2.0模式,還有新興的個性化定製旅遊3.0模式,都發展得很好。

樑寧老師在她的《增長思維30講》中,對這“三浪”有一個更準確的概括。她說:“第一浪,就是消費升級,核心是搶貨,有貨你就贏了。第二浪,是網際網路革命,核心是搶流量,流量可以整合貨,有流量你就贏了。第三浪,核心是搶資料。流量越用越少,資料越用越多,有資料可以整合流量。”

在目前這種“三浪疊加”的情況下,到底應該選擇進入1.0還是2.0還是3.0,還真不好一刀切。只是,曾鳴教授想強調一點,從長期看,未來肯定屬於3.0。提供同樣的商品和服務,這三種商業模式,不是一個量級的競爭。

當3.0模式出現時,1.0模式的企業就要非常小心了,因為你的業務可能出現突然的斷崖式下跌。比如,從2013年開始,服裝類淘品牌在淘寶3.0商業模式的加持下,強勢崛起,而一大批傳統服裝品牌出現了關店潮和倒閉潮。

而目前是2.0模式的企業,雖然現在可能風頭正勁,但如果一味在目前的賽道上狂奔,而不去主動做戰略升級的話,那麼等3.0的大浪真正打來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連競爭的入場券都拿不到。

第二部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是一個傳統企業的老闆,看到了這種趨勢,想趕上智慧商業3.0這趟車,現在我該怎麼辦?

曾鳴教授給出的建議是,你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線上化。

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完成物理世界的線上化,把物理世界的一切,都對映到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中。身處網際網路時代,你有沒有聯網,有沒有線上,這是至關重要的區別。“你聯上了網,所有的優勢才能為你所用,如果你跟網際網路完全沒有關係,這個世界只會離你越來越遠。”

對傳統企業來說,今後10年,需要乾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想方設法,實現業務的線上化。為什麼“網際網路+”推進得不順利?因為大家對它的理解不對。光是開個淘寶店,做做微博營銷,並不是真正的線上。

真正的線上化是,將你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核心場景,從離線狀態變為線上狀態,把離線服務變成線上服務,把離線使用者變成線上使用者。只有這樣,才能實時記錄使用者的反饋,才能和使用者產生持續的互動,這是智慧商業的開始。沒有這一步,一切都無從談起。

需要強調的是,線上化,是對傳統企業DNA的重構和再造,是傷筋動骨的大手術,不是小打小鬧可以完成的。曾鳴教授在書裡講了這樣一件事。他曾經去矽谷的一家教育軟體公司交流,這家公司是由一些從谷歌公司出來的技術大拿建立的。一開始,他很疑惑:為什麼這些從谷歌出來的頂級人才,會選擇小學教育作為創業起點呢?

後來他才明白,這群技術大拿真正想做的事,是教育的線上化。也就是,把傳統的、基於經驗的教學方法,用資料化的技術手段,搬到線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這家公司另外投資開辦了8所實驗性小學,指派工程師駐場,而學校老師1/3的工作,是幫助工程師理解,他們是如何進行教學的。

你看,傳統行業的線上化,確實是個大工程,成本也很高,但這是值得的。我們現在看到那麼多網際網路公司,感覺網際網路產業已經相當龐大,留給後來者的機會不多了。但實際上,這個錯覺。迄今為止,網際網路公司只在線上廣告、線上零售、線上社交這三個領域有了根本性的突破,而其他大部分的商業領域,還沒有開始線上化,這裡有一片廣闊的藍海。

未來,誰能發揮創造力,把更多的傳統產品和服務線上化,誰就佔有了先機。網際網路對傳統商業格局的改變,遠遠談不上結束,現在只是剛剛開始。曾鳴教授甚至預言,未來,網際網路作為一個產業會消失。當所有傳統產業都線上化之後,當然就沒有“網際網路公司”這個說法了,所有公司都是網際網路公司。

好,做完了線上化的工作,你就可以開始智慧商業的第二步,叫智慧化。

曾鳴教授曾經透露過阿里巴巴的一個小祕密:我們知道,過去十年間,每年雙十一的成交額都創新高,但你知道嗎,在雙十一的當天,阿里的員工需要做的事情卻越來越少,甚至有不少阿里人發現,雙十一當天,他們居然無事可做。就連壓力最大的客服部門,在2017年的雙十一,也破天荒地第一次不用加班。這是怎麼做到的?

你肯定猜到了:大部分的活兒都交給機器幹了。在雙十一當天,每個客戶每次重新整理時,向他展示什麼商品、推薦哪些活動、做出哪些引導,全部由機器來決定;就連客服工作,也有80%是交給人工智慧客服——“阿里小蜜”來完成的。這就是智慧化的力量:由機器取代人來進行決策、提供服務。這不單單是提升效率的問題,而是智慧化可以完成人力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

再說一個更加厲害的例子,就是螞蟻小貸。我們知道,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它的難點在於,每筆貸款的金額都很小,但是貸款資訊的蒐集、分析、稽核的成本卻一點也不少。也就是說,風控成本會高於利息收入,這對放貸機構來說很不划算。

這種情況下,放貸機構只有兩種選擇:要麼不給小微企業放貸,要麼對小微企業貸款收取高利率,這樣才能覆蓋成本。孟加拉經濟學家尤努斯,因為創辦小額貸款銀行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有學者質疑這種小貸銀行的真實平均年利率可能在25%左右,並不低。可以這麼說,小貸難題在傳統信貸模式下是無解的,而在智慧商業時代,解決辦法很簡單。

來看螞蟻小貸是怎麼做的。首先,這是一個無人信貸,也就是說,所有的資訊收集、分析、稽核、放款,全部由機器來完成,不需要人工流程。商家在線上提交貸款申請後,只需幾秒鐘,系統就會完成稽核;如果稽核通過,貸款就實時匯入商家的賬戶。從輸入貸款金額,到實際拿到貸款,全程不超過1分鐘。

螞蟻小貸是怎麼做到這種“急速稽核”的呢?其實,在某個商家提出貸款申請之前,螞蟻小貸的後臺早就根據他在淘寶上的資料,對他進行了風險評估,並預先進行了信用授權。這些資料豐富到什麼程度?不但包括店鋪的所有經營資料,像銷售額、誠信度之類,還包括了賣家個人的行為資料,比如,他早上幾點開始在旺旺上工作,能在幾秒內回覆買家的詢問,甚至他喜不喜歡打網遊、他的朋友的信用度高不高,等等。

所有這些資料,都被螞蟻小貸納入到風控體系,通過演算法給他確定一個信用額度。這是傳統放貸機構根本不敢奢望的事情。所以毫不奇怪,螞蟻小貸的壞賬率比傳統銀行要低得多,而低壞賬率又可以讓螞蟻小貸以更低的利率來放款,從而形成了碾壓式的競爭優勢。

從螞蟻小貸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智慧化的本質,就是資料+演算法。我們剛才說的線上化,不是把核心業務搬到網上就夠了,它的本質,是通過線上業務,全方位、低成本地實時記錄使用者資料,用足夠大量、足夠多維度的資料來餵養演算法;演算法做出決策後,再通過線上業務來獲得決策反饋。

這樣,你的業務就形成了一個實時的最小化閉環,演算法在這個閉環中快速學習、快速迭代。在這個閉環中跑的資料,不但是“大資料”,而且是“活資料”。有了活資料,你的業務就變成了智慧業務,跑得越來越快,把競爭對手遠遠甩開。

聽到這裡,對於想轉型的傳統企業,可能會有點擔心:線上化已經夠難了,現在還要加上智慧化,那我是不是必須要招演算法工程師,自己來搞演算法,這也太難了吧?不用擔心。曾鳴教授指出,對傳統企業來說,智慧化這一步反而好辦。未來,演算法會像雲端計算一樣,成為網際網路基礎設施。谷歌、阿里雲這樣的公司會提供演算法工具包,你只需要根據自己的業務情況,去挑選適合自己的演算法就好。

第三部分

不過要注意,智慧化並不等於智慧商業。事實上,智慧化只是智慧商業的兩大核心要素之一。另一大核心要素,叫做網路化。智慧化+網路化,才構成了未來商業文明的DNA,曾鳴教授把這兩大要素叫做“智慧商業的雙螺旋”。

網路化的重要性在哪裡?我們從優步這家公司說起。優步是有史以來成長最快的公司之一,它的最高估值曾經到過上千億美金。優步成功的關鍵,就是我們前面反覆說的線上化+智慧化。它先是成功地把打車這個場景給線上化了,然後通過智慧化,把乘客和司機進行高效匹配,大大提升了打車效率。此外,優步還通過智慧化的定價方式,通過高峰期加價,解決了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

然而,這麼成功的一個商業模式,在經過一輪快速擴張之後,現在卻碰到了增長瓶頸,顯得後勁不足了。2019年5月,優步IPO上市,市值低於千億美元的預期,僅820億美元;之後市值一路下跌,到2020年4月,優步市值已不足500億美元。那麼,優步增長後繼乏力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曾鳴教授認為,根本原因是,優步缺失了智慧商業雙螺旋的另外一半,網路化。曾鳴教授對“網路化”的定義,是“在需求端形成網路協同效應”。這是指,使用者會主動進行產品傳播,讓平臺網路自己生長。而且,使用者越多,網路價值就越高,產品就越能實現贏家通吃。像臉書、微信、淘寶這樣的網際網路頂級玩家,都是典型的具有網路協同效應的公司。

而反觀優步、滴滴這樣的公司,實際上並沒有形成多大的網路協同效應,它們吃的仍然是規模經濟的紅利。這和它們的業務模式有關:它們平臺上只有司機和乘客兩個角色,相當簡單和同質化,使用者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互動,這樣的網路就缺乏自生長能力,不能形成網路協同。

形不成網路協同,就意味著使用者的轉移成本很低。使用者完全可以在手機上同時安裝好幾個打車軟體,像神州專車、易到用車、首汽約車,等等,隨時切換。所以我們看到,即使滴滴在中國市場佔有了絕對優勢,但仍然沒辦法形成絕對壟斷,而且還不斷有新玩家湧入,像美團、高德等等。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網路協同的重要價值。

下面,我們就以淘寶為例,來看看網路協同到底是怎麼發展出來的。

時間回到2003年,當時的馬雲剛剛刷信用卡買了一款國外軟體,建了一個極其簡陋的網上社群,這就是淘寶網。淘寶早期的形態並不是電商,而是社群,這恐怕是很多人沒想到的。曾鳴教授認為,這一點相當重要,淘寶後來之所以能演化成一個龐大的協同網路,與它早期的DNA是密不可分的。

最開始,淘寶上是典型的“邊緣人賣邊緣商品”,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和失業人員,去批發市場批點小商品,掛到網上賣,他們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根本無足輕重。但是,這批最早的賣家對淘寶社群有極強的認同感,他們常常免費在社群裡分享自己的淘寶生意經,被淘寶官方叫做“淘寶講師”。在淘寶講師們的積極帶動下,淘寶賣家群體快速增長,淘寶上的商品也越來越豐富,這又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到淘Bora購物。

這時候,有越來越多的店主希望自己的店鋪看起來更美觀、更有個性,店鋪裝修的需求就產生了。當時淘寶還沒有找到營利模式,於是淘寶內部有人主張,應該由淘寶統一向賣家提供裝修服務,這會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但再三權衡之後,淘寶發現,自己不可能同時向幾十萬賣家提供個性化的裝修服務,這事兒必須交給更加專業的人來幹。曾鳴教授說,那是淘寶第一次清楚地區分,哪些是平臺該乾的事,哪些是平臺應該讓利給第三方來乾的事。

想清楚了這一點,淘寶開始大力推動第三方服務的發展。在淘寶網路上湧現出了一大批新角色:軟體設計師、圖片攝影師、被稱為“淘女郎”的淘寶模特、直播網紅,更不用說我們天天打交道的快遞、客服人員等等。這些新角色和買賣雙方一起,形成了強大的網路協同,隨著他們之間的連線越來越緊密、越來越複雜,淘寶平臺出現了“生態爆炸”。

如果把淘寶上各種各樣的角色看成一個個“點”,那麼每個淘寶店鋪就是一條“線”,它們通過零售業務把一個個“點”連線起來;無數條縱橫交錯的“線”,就構成了淘寶購物這個“面”;而支付寶、阿里雲這些其他“面”,又和淘寶購物一起,構成了一個“體”。

點、線、面、體共同演化,構成一個複雜的網路協同生態。其中,強大的“面”和“體”,可以對點和線進行賦能,讓它們快速發展。今天,任何一個淘寶新賣家,只需要一個程式介面,就能隨時獲取幾百種不同的第三方服務,以及由淘寶提供的全套基礎設施服務,比如螞蟻金服的金融服務、旺旺工作流、各種營銷服務,等等。這就是“面”和“體”對點和線的賦能。

反過來說,如果離開了“面”和“體”,孤立的點和線就很難走遠。有一些淘品牌在成功之後嘗試著離開淘寶生態,另起爐灶,然而,很少看到成功案例。再比如,曾經紅火的聯眾遊戲輸給了QQ遊戲,就是因為QQ遊戲有騰訊生態體的支援,而聯眾沒有。

未來的商業競爭,很大程度上是“體”之間的生態競爭。樑寧老師的課程裡也提到了“點線面體”戰略,她建議,你在做戰略選擇的時候,要看你切入的點是在一條什麼樣的線上,這條線在一個什麼樣的面上,以及這個面又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體上。一旦選錯了“面”和“體”,點和線無論怎麼努力,也難以取得大的成功。

總結

好,這本《智慧商業》的主要內容就講完了,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

當下的中國處於“三浪疊加”的時代。傳統商業模式是1.0,網際網路商業模式是2.0,而智慧商業模式是3.0。從傳統商業的1.0模式開始,如果向前一步,把你的核心產品和服務線上化,那麼你就進入了2.0模式;把2.0模式下獲得的線上資料用來餵養演算法,形成演算法決策的反饋閉環,這就走向了智慧化;在智慧化基礎上再加上網路化,形成點線面體的協同效應,這就是智慧商業。

曾鳴教授提出的“智慧商業”概念,給我們提供了一套非常好的戰略思考框架。不過我也必須指出,智慧商業模式脫胎於阿里巴巴獨特的生長路徑,它沒有辦法覆蓋這個複雜世界所有的商業模型。我們只能說,智慧商業,是未來商業模式的眾多可能性之一。人工智慧演算法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主導商業邏輯、進而決定我們的世界,仍然是一件難以預料的事情。

撰稿、講述:徐玲

腦圖:摩西腦圖工作室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蔣凡事件背後“你們怕是誤會了“太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