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得流量者,得天下,跨境電商行業亦是如此。

最近,緊隨李佳琦、薇婭之後,羅永浩直播帶貨刷屏,3小時GMV(成交總額)突破1.1億;

網上廣交會為賣家開設直播間,鼓勵線上交易;

拼多多用2年時間完成京東10年業績……

低成本、高轉化率的社交電商異軍突起,已經成為電商行業趨勢。

直播、拼團、KOL等帶貨玩法不斷出現,國外電商玩法也很純熟,但跨境電商行業的流量玩法仍處於起步階段。在這種契機下,誰抓住了跨境電商的社交流量風口,誰就有可能獲得先機,拿下更大市場。

那麼,中國賣家該如何獲取海外市場流量,擴大盈利池?

傳統玩法引流難,社交電商成為新風口

目前,跨境電商行業的流量玩法較為單一,店鋪獲取流量越來越難,成本也一路高漲。

1、過度依賴平臺中心化流量

直至目前,賣家主要還是通過亞馬遜、eBay等聚合型電商平臺的中心流量池來獲取流量。例如“立即購買”按鈕、參與活動促銷等方式,被動得到站內流量的分配。

這一模式在初期發展時有所幫助。可當平臺、賣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流量池逐漸封頂,流量難以形成裂變擴大,流量分發效果就會漸漸式微,且難以沉澱自己的使用者流量。

2、獲客成本一再升高,擠兌利潤空間

其一,站內獲取流量的成本上漲。

以亞馬遜為例,亞馬遜賣家普遍會在站內投放CPC廣告。

據Adbadger資料顯示,亞馬遜廣告平均點選價格在0.5~1美元/次的範圍內波動,賣家在平臺上的平均ACOS(平均廣告銷售成本)為34.42%。也就是說,如果賣家的ACOS是25%,在廣告上支出0.25美元,才能獲得1美元的銷售額。

同時,隨著入駐平臺的賣家數量不斷增長,競爭加劇,獲客成本也隨之提高。

亞馬遜平臺CPC價格波動

其二,站外平臺獲取流量的成本居高不下。

除了CPC、PCP廣告等站內廣告,部分賣家也直接在Google進行關鍵字優化,或是在Facebook、Instagram上進行商品推廣投放,獲客成本隨平臺變化而變化。據WordStream資料顯示,Facebook在2019年廣告的總體平均點選費用達到1.86美元。

海外常見流量玩法,適合初入行賣家

2019年,全球社交媒體使用者數量達到了35億,相較往年增長9%。據Absolunet資料顯示,87%的網購消費者表示會通過社交媒體做出購物決策,其中30%的消費者則表示,會直接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購買商品。

從下圖也可見,社交傳播裂變後會觸達更多使用者,且終端使用者購買率遠遠超過普通的網頁廣告,社交媒體傳播裂變後帶來更大的流量。

巨大的社交流量池能為電商賣家帶來超乎預測的轉化率,也引來海外多方平臺的爭相搶奪,衍生出多種流量玩法。以下是目前賣家都在實踐的一些流量玩法。

1、帖子標記商品,一鍵式“立即購買”

品牌、賣家可在Instagram、Facebook、Snapchat等社交媒體上釋出帖子,帖子可標記高達5種商品,通過點選“shop”、"Buy'等按鈕,滑動檢視商品詳情,以及跳轉至該商品連結購買。因此,賣家店鋪也會完成引流。

目前,Instagram、Pinterest也推出了這一流量玩法,此外,亞馬遜、eBay、Wish與Snapchat達成了合作,希望藉助社交媒體內建的購物功能進行流量轉化。

2、藉助網紅效應,通過平臺視訊或直播引流

Wyzowl研究顯示,高達84%的受訪者表示,在觀看品牌或商品視訊後會被說服,選擇購買商品。當前,YouTube、Instagram、亞馬遜等平臺都意識到視訊、Live直播存在強大的流量轉化潛力,紛紛開設直播板塊。

Amazon Live

亞馬遜直播(Amazon Live)功能向賣家開放。賣家可為商品新增產品使用、展示等視訊,使商品帶有“Amazon Live”標籤。同時,直播頁面下方有可滑動的商品列表,右方可與能與觀看者互動聊天,都能夠有效提高銷售量。

官方(亞馬遜賣家論壇)資料顯示,在亞馬遜上觀看視訊後選擇購買的使用者比例是非觀看視訊使用者的3.6倍,購買者偏好通過視訊購物。

3、參與大平臺的活動促銷、拼團玩法

亞馬遜的年度Prime Day,eBay的復活節海淘活動,速賣通的雙11、328大促……平臺通過活動促銷或拼團流量的玩法,為賣家聚集流量。

賣家可以參加活動促銷,獲得平臺分流流量,快速拉新,增加老使用者的粘性,實現二次多次營銷。

使用者分享連結給好友後,即可獲得折扣

速賣通某商品的328拼團玩法

以速賣通328大促的拼團玩法為例,使用者將商品連結分享給其他使用者,以兩人團或多人團的模式獲得折扣,為店鋪引進新流量。類似國內淘寶、京東的拼團玩法。據悉,速賣通在328大促時,拼團玩法的折扣多達50%左右,甚至更高。

直播、短視訊成下一個流量藍海

1、海外版抖音Tik Tok試水電商直播

Tik Tok“挑戰賽”推廣模式

在海外版抖音Tik Tok上,電商的流量玩法與國記憶體在差異。

普遍來講,Tik Tok為賣家、品牌建立產品銷售頁面,發起特定標籤的“標籤挑戰賽”,通過KOL、平臺使用者們所錄製的視訊,引導傳播、獲取流量,進而增強推廣效果。

以Transformuidom挑戰賽為例,美國連鎖超市Kroger和Tik Tok網紅合作,啟動#Transformuidom標籤挑戰,吸引使用者關注參與。同時,使用者還可以通過點選Discover頁面,進入Kroger商城瀏覽、購買產品,完成流量雙向轉化。

該活動指讓使用者在Kroger商城搶購生活必需品後,通過視訊展示它們對生活帶來了什麼改變。

“Transformuidom”挑戰活動中的使用者@rossmith

Tik Tok流量玩法也得到其他跨境電商的認可,如Shein、Shopee接連在Tik Tok上投放廣告,可見Tik Tok的流量挖掘潛力是非常大的。

“Shein”標籤挑戰活動

Tik Tok沉浸式場景,聚焦使用者注意力

目前,也有部分賣家試水Tik Tok帶貨能力,通過模擬產品使用的場景,挖掘使用者潛在需求,讓使用者快速、直觀地感受到產品的購買必要性。

例如使用者@hairstylecb 就通過釋出編髮教程得到瀏覽和關注度,沉澱了大量粉絲。對於美髮產品和髮飾類品的賣家來講,跨越了語言障礙,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流量玩法。

賣家可以分析Tik Tok上熱門視訊的型別,根據商品設定模擬場景,吸引使用者注意力。

使用者@hairstylecb釋出編髮課程

此外,視訊廣告、AR購物等方式都能夠帶給消費者真實、直接的感受,也是賣家可以嘗試的社交電商新玩法。

2、Lazada推出直播帶貨、KOL培養計劃

近期,Lazada推出“直播+電商”的“Lazalent”引流專案,意在借鑑國內淘寶直播帶貨的模式,培養如同李佳琦、薇婭的頭部主播KOL,推行網紅直播。讓有影響力的人在直播中推薦產品,為消費者提供便利,讓消費者在便利中完成網購消費。

在直播帶貨上,Lazada每年都會舉辦的“See-Now-Buy-Now”直播時裝秀活動。消費者可以在Lazada上觀看時裝秀直播,點選直播中出現的產品,即可放入購物車,結賬付款。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網紅和國內網紅的帶貨方式存在一定差異。海外網紅會在健身、料理、搭配等垂直域有自己的立身之點,才能在同類競爭中脫穎而出,積累粉絲流量。隨後,海外網紅會在具有粉絲基礎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選擇推廣產品,進行廣告植入、帶貨。

賣家在通過網紅進行流量轉化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這一點。

3、Meesho社交電商,依託社交媒體裂變

Meesho社交電商平臺主要面向家庭婦女群體,在印度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賣家入駐Meesho後,使用者可以在Meesho上購物,同時也可以分享到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開設“線上商店”,吸引更多使用者通過帖子進行購買,以此產生社交流量裂變。

直播潛力巨大,私域流量是必爭之地

海外流量玩法豐富多變,中國賣家可以通過發起“挑戰賽”、設定模擬場景、培養KOL直播帶貨等玩法在客場獲取流量……未來,海外流量之爭也將細化到爭奪私域流量。

賣家可以考慮培養或藉助KOL、KOC(關鍵意見消費者),通過分享好物和真實體驗感受,引起使用者興趣,實現流量轉化,同時完成私域流量的沉澱。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貓王」蔣凡的福與禍:馬雲這個時刻最心痛最關注的阿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