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今天我們講的這本《致命尖端》是品欽最新的作品,出版於2013年,可能也是他最後一部作品,因為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品欽已經76歲了,而2021年他就要84歲了。《致命尖端》和《萬有引力之虹》一樣,也是一個大部頭,也是以複雜的歷史漩渦為主題,也都涉及尖端技術這個主題。《萬有引力之虹》寫的是圍繞二戰中的一種尖端軍事技術(V型火箭)而展開的諜戰,而《致命尖端》寫的是同樣重要的一段當代史:發生在21世紀開端的第一樁重大歷史事件:“9.11”,這段歷史,在品欽看來,跟網際網路尖端技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他將兩者作為這本書的雙重主題,兩者合一,就是“致命尖端”,Bleeding Edge。

和《萬有引力之虹》相比,這本書相對輕鬆了很多,講的就是一個偵探在紐約為時一年的冒險經歷。但和其他文學作品相比,它依然是千頭萬緒,極其複雜的,涉及到很多網際網路行業的技術和術語、典故和黑話,國際政治,資訊諜戰……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必須開啟一張紐約地圖,因為在品欽筆下,紐約是一座迷宮,主人公走出的路線是一張複雜的網;除此之外,我還必須畫一張人物關係表才能讀下去,因為貫穿始終有名有姓的人物起碼有三十多個,他們的關係也構成了一張複雜的網。總之,這本書討論的是網際網路,而它本身就是網的化身。面對這樣一部作品,讀者就像走迷宮的人,只能想辦法抓住一條正確的線索,才能走出迷宮。其實,這條線索就在書名中。書名中的Edge有“邊緣”的意思,品欽對作品的架構也圍繞“邊緣”展開。所謂“邊緣”,就是分隔開兩個世界的邊界線,是二元對立的兩極間的臨界點,一個忽左忽右,亦正亦邪的地方。

在這本書裡,主人公遊走在兩個世界的邊緣。她在紐約城這個物理迷宮中冒險,也在網際網路這個賽博迷宮中探索。所以,我的解讀也分兩部分。首先,我們跟隨主人公的步伐在賽博世界中探索一番,然後,我們來看主人公在現實世界中的冒險。隨著9.11事件發生,賽博世界與現實世界發生了匯合,一切都相互聯絡起來。你會發現,品欽是在用這個故事探討技術與生活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也在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面臨選擇,而所謂歷史,就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選擇。

故事開始於2001年春分的紐約,到次年春分結束。我們的主人公是個叫瑪克欣的女性,她是個經濟犯罪方面的私家偵探,開了一家小型偵探公司。這一天,有個拍電影的老朋友雷吉來找她,請她調查一下一家公司的賬目問題。

這是一家計算機安全公司,叫hashslingrz,跟hash slinger諧音,後者意思是“廉價餐廳裡的廚師”,在技術領域,hash又有“雜湊”的意思,總之,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這不是家正經公司。沒錯,根據雷吉蒐集到的情報,這家公司實在蹊蹺。

說到這兒,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網際網路的發展史。網際網路的第一波創業浪潮發生在1985-1999年間,這一波的主題是建立網路世界所需要的基礎設施。2000-2015年是第二波浪潮,這一階段的主題是讓所有人連上網,並把所有人透過網路連線在一起,也就是開發軟體和應用。這兩波浪潮,大本營都是美國矽谷。我們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是2001年春天,正是兩波浪潮交替的時間。每一波熱潮的尾聲都伴隨著巨大的泡沫和泡沫的破碎,網際網路也不例外。在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碎得很厲害,無數創業公司倒閉,極客紛紛失業,整個行業重新洗牌。而在我們的故事中,一個反常的現象出現了,那就是hashslingrz公司正逆勢而動,它資金雄厚,來源不明,市盈率堪比科幻數字,還大舉兼併小公司,它的CEO艾斯過著極其奢華的生活,而公司真正盈利的業務內容,卻是一個謎。

雷吉發現,這家公司的大筆資金來源於美國政府,而且,他們正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把大筆資金輸送到國外的“哈瓦拉系統”,尤其是海灣地區。在這裡,品欽顯然是在暗示,這家公司是小布什家族跟中東國家進行非法石油交易,或者為恐怖組織輸送資金的“白手套”。當然啦,這也是關於9.11事件的諸多陰謀論中的一個。這一點我們後面還會講到。

說回故事。所謂“哈瓦拉系統”,指的是一種在全球範圍內轉移資金的方式,不需要銀行國際程式碼,也沒有手續費,不留紙質票據痕跡,不受管理,也沒人監視。聽上去好像很厲害,其實很簡單,它就是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的一種前現代的資金轉移方式。它透過家庭操作,透過進出口行業的價格折扣和物品的形式拿提成,所有交易都不記賬,只記在腦子裡。

要搞跨國洗錢,“哈瓦拉系統”可太好用了,但它畢竟是前現代的,太麻煩,而且,它依賴於人,可以被追蹤。所以,hashslingrz的CEO艾斯一直在網際網路創業小子中尋找一種可以替代“哈瓦拉系統”的新技術,一種無法被追蹤的技術,一種剛剛發明出來,還沒有為人所知的尖端技術。

艾斯夢寐以求的技術,就存在於矽谷小子賈斯丁和盧卡斯創造的“深淵射手”中。

瑪克欣在追查hashslingrz公司的賬目問題時,也在她自己的人際關係網中穿梭著。這一天,朋友維爾瓦告訴她,自己的伴侶賈斯丁和他的合夥人盧卡斯從加州的矽谷搬到紐約的矽巷來了。矽巷(Silicon Alley)跟矽谷(Silicon Valley)一字之差,差在哪兒呢?簡單來說,矽谷是一幫網際網路極客、衝浪小子一起造夢的地方,而矽巷是矽谷小子創業成功後待的地方。矽谷理想主義,矽巷現實主義。矽谷創業,矽巷成功。如果把它們比喻成人,那麼,矽谷更像網際網路時代的嬉皮士大本營,而矽巷更像雅皮士的高階會所。這裡要解釋一下。所謂嬉皮士,指的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種青年亞文化,反戰,反主流文化,反消費主義,他們熱愛非主流藝術,崇尚自由與愛,追求自給自足的集體主義生活,總之,他們是晚期資本主義的反叛者。雅皮士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被收編了的嬉皮士,他們表面上具有嬉皮士的一些外在特徵,比如熱愛藝術,穿著打扮上很反叛,但其實徹底歸化於主流社會,也是消費主義的擁躉,為嬉皮士所不齒。在2000年前,聚集在矽谷的網際網路極客延續了60年代嬉皮士的反叛精神,但他們中的大部分,卻註定要被資本和權力收編。我們故事裡的人物遭遇的正是這樣的局面。

剛才說了,由於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投資人的支票變成了廢紙,矽谷很多極客都失業了,而賈斯丁和盧卡斯卻逆勢而動,拿到知名公司的A輪投資,搬到矽巷,住進豪宅,這是因為,他們開發的應用程式“深淵射手”,讓眾多投資人趨之若鶩,至於這個程式的技術為什麼會如此讓大佬們著迷,他們並不清楚,他們只知道,“深淵射手”的買家很多,各國情報機構、恐怖分子的掮客、微軟、蘋果、新資本,老資本……當然,還有艾斯。他們可以用它換來一大筆錢,一輩子都用不光,但是,如果這樣做,就背叛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因為開發“深淵射手”的初衷,是創造一個可以遠離真實世界的虛擬避難所。書中是這樣描繪的,瑪克欣來到賈斯丁的工作室,體驗了一把“深淵射手”。進入啟動頁面後,她看到一個高大的射手,一襲黑衣,一頭銀髮,遺世獨立,站在邊緣之上。他的身後,是荒園、郊區和城市,而他的面前,是萬丈深淵。這是一片混沌的地下世界,就像開天闢地前一樣黑暗混沌,充滿無限可能。射手俯瞰著這片深淵,瞄準下方,拔箭張弓。聽上去,這很像一款遊戲吧?

的確,“深淵射手”看上去很像是第一人稱的浸入式冒險遊戲,但它的本質卻並非遊戲,而是“一趟旅程”。“深淵射手”的英文是DeepArcher,聽上去與departure諧音,也就是“出發,啟程”的意思。在這趟旅程中,你可以選擇搭乘任意交通工具,去往任意地方探索。如果你是個普通衝浪者,你不需要做任何任務,也沒有地圖可以依賴,如果你迷路了,會彈出一個對話方塊,安慰你說“迷路也是體驗的一部分”,如果你想走回頭路,對不起,沒有這個選項,在這裡,你只能不停往前走,遠走越遠。這,就是深淵射手最初的樣子。

從技術上說,“深淵射手”的技術突破在於,它能立即且永遠地忘記先前連結的位置,這讓“深淵射手“變成了一個看不見的自我重新編碼的通道,一個由不斷消失和重新定位的資料鏈組成的迷宮”。把這種技術視覺化,那就是,在“深淵射手”裡,你不能回頭,也無法被追蹤。

“深淵射手”存在於“深網”中。什麼是深網呢?打個比方,如果說網際網路是海洋,那麼,我們日常使用的網際網路就是這片海洋中靠近海灘的一小部分:“淺網”,而深網就是位於茫茫深海中,既無法被搜尋引擎找到,也沒有連結可以抵達的存在。提到深網,你可能會想,這就是傳說中的暗網咖?其實不是。暗網只是深網的一部分,而且通常指的是深網中非法、邪惡的那一部分。除了這非法邪惡的一部分,深網中還有大量無法定性的存在,用書中業內人士的話說,深網技術“跨越了正義與邪惡的界限,因為技術是中立的。”

技術真的是中立的嗎?舉個例子,人類發明槍支,既可以說是為了攻擊他人,也可以說是為了威懾他人,保護自己。在這本書中,賈斯丁和盧卡斯發明“深淵射手”,看上去他們的初衷就是中立的:創造一個可以遠離真實世界的虛擬避難所。只不過,賈斯丁想為它注入加州的陽光、慵懶、自由和共享的集體生活,而盧卡斯想為它注入黑暗、神秘、孤獨和對主流社會的徹底拒絕。最終的呈現,就是兩人妥協的結果。很明顯,這意味著這種尖端技術同時蘊藏著善與惡的兩種可能性。

其實,關於技術是否中立的爭論並沒有意義,技術的性質隱藏在發明者的目的之中,而它的善惡,掌握在使用它的人手中。如今的賈斯丁和盧卡斯,就站在深淵邊緣:賣掉深淵射手,換來榮華富貴,卻背叛理想,還有可能助紂為虐;不賣,那就守著一片理想主義的烏托邦,繼續做貧窮卻自由的極客。

瑪克欣在網際網路世界的探索,在網際網路世界,尖端技術就像站在懸崖邊緣的射手,向前或向後跨一步,都可能將歷史程序帶向完全不同的方向,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講講瑪克欣在物理世界中的探險。

瑪克欣根據大反派艾斯公司的賬目疑點,順藤摸瓜,查到了他投資的一家小型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這家公司剛剛倒閉了,艾斯卻仍然將大筆資金源源不斷地匯入公司賬戶中,而這家公司的CEO萊斯特,因為知道艾斯是在利用自己洗錢,曾經偷偷轉移過艾斯的非法資金,如今公司破產,面臨賬目清算,他正努力把拿走的錢還回去。可就在這時,他卻遭遇了滅頂之災,在一座大廈的泳池中“被自殺”了,而這棟大廈,就是艾斯公司的所在地。

原本一個經濟案件,後來又扯上尖端的網際網路技術,如今又變成了刑事案件,這顯然超出了瑪克欣的業務和能力範疇。是繼續追蹤還是放棄呢?這就取決於瑪克欣的正義感了。她選擇死磕到底。

瑪克欣動用自己所有的關係網,發現創業公司CEO萊斯特的死跟一個神秘的特工有關,就在她準備去接近這個特工時,特工卻主動來找她了。他叫溫達斯特,曾經參與智利的9.11事件。你沒聽錯,是智利9.11。1973年9月11日,皮諾切特將軍發動軍事政變,將民選總統阿連德困在總統府,調動坦克和軍隊轟炸總統府,製造阿連德“被自殺”的假象,而他們背後的支持者,正是美國的CIA。

在我們的故事裡,這其中,就有特工溫達斯特的一份“功勞”。我們接著說他幹過的壞事兒。他一直在南美洲執行任務。在瓜地馬拉,他協助過當地政治狂人對部落居民的種族大屠殺,在阿根廷,他為戰後崛起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走狗出謀劃策,後來,美國已經把南美洲變成了新自由主義大市場,而溫達斯特已經成為控制著整個南美經濟體的人物,他富可敵國,卻對生活上的享受絲毫不感興趣,仍然像機器一樣執行著新的任務。瑪克欣推測,正是溫達斯特參與謀殺了創業公司CEO萊斯特,因為後者知道得太多了。那麼,這樣一個危險人物來找瑪克欣,瑪克欣應該也是凶多吉少吧。

但瑪克欣並沒有退縮。不僅如此,她還被溫達斯特深深吸引了,對他產生了憐憫之情。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瑪克欣的想象中,溫達斯特也是一個深淵射手。在美國的都市傳說中,有一則關於特工的傳說,人們相信,美國有一個像古拉格那樣的地方,一個死亡訓練營,不幸的孩子會被擄走,進行特工培訓,被訓練成殺人不眨眼的機器。瑪克欣相信,溫達斯特能做這麼多壞事兒,是因為他就是這樣一個不幸的被洗腦的孩子。這麼想是因為,瑪克欣瞭解到,在瓜地馬拉的種族大屠殺中,溫達斯特曾經以結婚的名義,救了當地一個革命者的女兒,把她帶到了國外,如今,那個姑娘已經成為一個優秀的學者。為此,瑪克欣相信,溫達斯特的屬性原本是中立的,他站在善惡邊緣,亦正亦邪,如果有人拉他一把,他也許就能獲得贖罪的機會。

與此同時,瑪克欣又收到了拍電影的雷吉寄來的情報。這是雷吉拍攝的一段影片,時間是一週前。紐約西區郊外一棟大樓的屋頂上,兩個男人肩扛一枚導彈,瞄準一架客機,另一棟大樓上,有人扛著突擊步槍,瞄準扛導彈的人。顯然,這是一場瘋狂的恐怖主義演習。瑪克欣的朋友向她指出,影片中的導彈名字是“毒刺”,這是一種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使用的導彈,後來落到聖戰游擊隊手裡,又透過黑市買賣,被CIA買了回來。也就是說,CIA可能在策劃一起擊落客機的恐怖事件,並嫁禍於聖戰組織。而恐怖演習的這棟樓,被瑪克欣認出,正是萊斯特被自殺的那棟樓,也就是大反派艾斯的公司大樓!這一天,是9月8日。

9月10日,瑪克欣的前夫告訴他,同樣是一週前,他還在芝加哥交易所工作時,發現美聯航突然出現一撥反常的看跌期權。而今天,美國航空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9月11日早晨,9.11事件爆發了,世貿雙子塔被摧毀。小布什政府從此掀起了波及全球的“反恐戰爭”。

關於9.11的陰謀論在紐約滿天飛。有人說是小布什政府和CIA的苦肉計,為的是在中東掀起戰爭,有人說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策劃的,因為美國打擊阿拉伯國家,受益人就是猶太人,至於9.11跟大反派艾斯和他背後的勢力到底有沒有直接的關係,依然是個謎。在這本書裡,品欽並沒有把我們引導向某一個特定的陰謀論,而僅僅呈現出民眾對於美國官方主流敘事的普遍的不信任,而這,也的確是美國的社會現實。事實上,很多歷史真相的揭秘,都證實了某種陰謀論,比如“智利9.11”,比如“國會縱火案”,比如“稜鏡門”。你也許覺得,品欽將9.11與網際網路公司聯絡起來是陰謀論,但其實,它放在主流敘事中也是有跡可循的,比如本·拉登在培訓基地成員時,的確大量依靠和利用了網際網路技術,網際網路在為我們提供便利的時候,也在為恐怖行動提供便利。

在我們的故事中,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9.11,真相是不存在的,你只能儘可能地去接近真相。對瑪克欣來說,這是一場宗教之戰。塔利班炸燬了巴米揚的兩尊大佛,基地組織炸燬了世貿中心兩座大樓,這在本質上是同一件事,因為世貿中心就是新自由主義的象徵,對世貿雙子塔的摧毀,就是對新自由主義神像的摧毀,反映的是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兩種力量的極端撕裂。在瑪克欣看來,新自由主義是一種宗教,它以自由市場為唯一真神,意圖在整個世界佈下天羅地網,讓人們生活在晚期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的陷阱中,誰違反了它的意志,誰就會受到懲罰,比如智利9.11事件中被自殺的阿連德總統,比如那些被種族滅絕的部落原住民,比如被美國政府以反恐之名控制的中東國家。

而這,不也是一種恐怖主義嗎?在這本書中,它被稱為“新自由主義恐怖”,是一種更強大的恐怖主義。它超越了國家、民族、跨國公司的界限,尋求利益的最大化,表面的市場自由,其背後卻是無處不在的控制,這種控制,是要流血的。

講到這兒,相信你已經明白,大反派艾斯和特工溫達斯特就是這種“新自由主義恐怖”的幫兇。而我們的主人公瑪克欣的使命就是去戰勝他們。

這段時間,相信你聽說過美國散戶大戰華爾街的新聞,在這本書裡,瑪克欣和她的朋友圈也在做著同樣熱血的事情。9.11發生後,瑪克欣把雷吉拍的屋頂導彈影片給了一個左派網紅朋友,讓她釋出在blog上,結果自然是群情激昂,一時間,紐約人人都成了偵探和法官,控訴艾斯和美國政府與CIA的罪惡。這次公開,導致這個朋友和瑪克欣被追殺,而特工溫達斯特也因為安保工作失敗而遭遇了賬戶凍結和追殺。雖然瑪克欣用盡全力幫助溫達斯特逃亡,但最終,溫達斯特還是被滅口了。看到溫達斯特的屍體,瑪克欣非常悲傷。但溫達斯特的前妻告訴她,這個男人雙手沾滿鮮血,他罪孽深重,註定是無法得到救贖的。

特工溫達斯特死了,大反派艾斯還活著。這時,瑪克欣在雷吉給她的DVD的隱藏檔案裡又發現了關於艾斯的另一個秘密,那就是,他目前正在做一筆大生意,那就是組裝一種新型武器:“虛陰極振盪器”。這是一種電磁脈衝武器,能產生極強的電磁脈衝,毀壞所有電子資訊裝備,不管是航母還是衛星,飛機還是電腦,都能被它炸成廢鐵。如今,它已成了21世紀最具殺傷性的武器。原來,製造脈衝武器,才是艾斯能拿到美國政府大筆資金的真正秘密。

9.11的發生,促成了瑪克欣和她的朋友們的一場聚會,不過,這是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夥伴們從紐約的四面八方趕來,聚集在一起,相互安撫,互通有無,就像60年代的嬉皮士那樣住在一起,彼此相愛。別忘了,人與人之間也有一張網,一張溫情脈脈的,守望相助的網。現在,他們又要各自啟程,去完成自己新的任務了:阻止大反派艾斯製造可怕的脈衝武器。瑪克欣和左派網紅朋友聯手破壞了艾斯的家庭關係,握住了公司商業欺詐的證據。賈斯丁和盧卡斯拒絕了艾斯的收購,免費向全社會公開了“深淵射手”的原始碼,重新變成工薪階層。還有一些重要的朋友,礙於篇幅,我沒有講到。比如一個天才極客,他繼續在深網中寫惡意程式碼攻擊艾斯的公司,比如俄羅斯情報機構的朋友,他們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脈衝武器炸掉艾斯的伺服器農場,在那裡,成千上萬個伺服器在黑暗中閃爍,看上去像極了曼哈頓燈火璀璨的摩天大樓,像極了世貿雙子塔。

不過,這只是硬幣的一面。另一面是,艾斯在北極圈還有其他的伺服器農場,“深淵射手”開源後很快被雅皮士佔領,它被消費主義化了,到處都是廣告,同時,政府部門也攻陷了它的後門,可以監控它。你看,深淵射手的歷史,不就是我們網際網路歷史的縮影嗎?當然,就像創造之初的“深淵射手”,它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全世界的電腦迷都可以來這裡編寫程式碼,創造自己的天地,成為混沌深淵的造物主,他們可以做一個真正的深淵射手,走向更深的深網,更荒涼的無人之地,一個新自由主義無法染指的地方,一個沒有人能追蹤到的地方,最神奇的是,所有在9.11中死去的無辜者的靈魂都將在這裡繼續存在,這其中,也有被自殺的創業公司CEO萊斯特。這是“深淵射手”的發明者留給全世界理想主義極客的一個禮物,在網際網路的深海中,它是一個自由的烏托邦,靈魂的避難所,也是我們真實世界的歷史沒有選擇的那條路。

故事講到這裡就大致結束了。品欽用複雜的脈絡,結成了一張關於9.11的陰謀之網,呈現了網際網路與人類生活的複雜關係。我們跟隨主人公瑪克欣的偵探線索,把小說分成兩部分:賽博世界和現實世界。我們跟隨她行走在兩個世界的邊緣,遇見那些行走在邊緣的人們。藉由深網和“深淵射手”,我們討論了技術是否中立的問題,其實,網際網路技術本身就不是中立的。它最初的發明目的,就是用於戰爭的,是一種軍事技術,其目的就是控制,只是民用網際網路的普及,讓它有了另一種可能,一個建造烏托邦的可能。曾經的網際網路,在資訊上實現了人人平等,讓我們相互聯結,彼此瞭解,遠離控制,得到自由。如今的網際網路卻處處把我們引向消費,我們對知識和諮詢的獲取,也從主動尋找變成了被動地接受推送;此外,曾經獨立的網際網路公司,如今大開後門,使用者隱私岌岌可危,一切都在控制中。這一切,似乎都始於新自由主義在全球的統治,始於2000年的網際網路創業浪潮,始於9.11,始於全球反恐行動。所以,2001年是一個歷史節點,品欽選擇這一年去虛構一個紐約故事,是在想象歷史的另一種可能。所謂歷史,就是所有人合力創造的結果。9.11也許無法避免,散戶也許最終鬥不過華爾街,但我們也並非別無選擇。在每個時刻,每個人都面臨邊緣上的抉擇,都可能得到救贖,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深淵射手,都擁有創造另一種歷史的可能性。

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淘早報|2021.02.23科技生活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