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信中,這位家長細數了馬化騰的“十宗罪”,大意就是因為馬化騰“創造”了網路遊戲,所以他的寶貝兒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廢物。

作為普通人,看到一位母親這樣關心自己的孩子,還是有些感人的。但這是個講道理的社會,除了“動之以情”外,更重要的是“曉之以理”。

信中的家長片面地把自己孩子的失敗歸結為網路遊戲的存在,而後又順著遊戲的來由找到了馬化騰。言外之意就是說:“如果沒有遊戲,我的孩子絕對成功。”

試問事實真的如此嗎?據我所知,和人類整個演進歷史相比,網路遊戲誕生的時間並不長。但我並沒有聽說在網遊沒有誕生前人人都是成功人士啊!要知道就算沒有網路遊戲,還會有千千萬萬代替網路遊戲功能的事物出現。曾經的小說,檯球,電玩廳,霹靂舞……不都耗費了當時年青一代大量的時間?我們能要求把這些東西統統抹殺?

這裡給大家,尤其是即將為人父母或者已經為人父母的朋友兩個忠告:

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這是孔聖人說的話。大意是指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君子首先考慮的是自己,而小人卻總是從外在找原因。我們常說一句話:“改變能改變的,適應不能改變的”,世間種種大都不會遂如人意,就好比文中“害人”的網路遊戲。對於國民經濟來說,網路遊戲帶來的收益是相當巨大的。而且網遊只要應用得當,它還是必不可少的精神消費品。所以國家絕不會完全杜絕這個產業。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正確對待網路遊戲。生活中游戲打得好成就又高的人並不少見,我身邊就有不少,這部分人才是我們的榜樣。畢竟我們走路摔了一跤,總不能怨恨地球為什麼不是平的吧?

2.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

這個觀點是經過嚴格論證的,它幾乎可以用來解釋所有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無論是人類還是普通動物,傳承方式都是模仿,幼師會模仿母獅捕獵,幼狼會模仿父母的叫聲,同理,您的孩子也在無時無刻模仿您的一舉一動。

很多父母錯誤地認為基因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核心因素,但事實上後天影響才是真正原因。研究表示,絕大多數人在智力上是沒有明顯區別的,但這些孩子在不同環境中長大後獲得的成就卻天差地別。

作為一名教師,我聽到過太多家長說“我孩子腦瓜子不行,別人家孩子考得好只是因為聰明”,每次聽到這樣的言論,我都無奈一笑。我想說的是:在學校教育中,學生之間比的不是誰更聰明,而是誰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更好。

而一個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恰恰就是在“模仿父母”的過程中形成的。

一個一回家就刷抖音打遊戲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也是離不開電子產品的;一個整天和書本為伴的家長教育出的孩子也一定是個小書迷。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絕對權威的存在,他們無論做什麼孩子都會盲目模仿,進而把這種行為儘快固定下來。因為在原始的基因裡,新生兒必須快速從長輩那裡學會生存必要的技術,否則他就會死。這種由生死決定的學習能力是十分強勁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小時候學的東西記得更牢。

有個蠻有趣的事情跟大家分享。前幾天過年回家,見到了兩年未曾謀面的小侄女。小傢伙剛上幼兒園,非常可愛。用兩三天熟悉我後,她開始喜歡跟我說話。但我發現她竟然會說一句熟悉的髒話,仔細回憶,這髒話是我媽偶爾用來罵我們弟兄兩個的。小侄女模仿的那個味道簡直跟我媽一模一樣!我哥和嫂子都有工作,侄女平時跟我媽的時間更長。這不正好印證了前文的理論?

所以說,作為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得成為那樣的人。

在任何時候,你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

9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何優勢?如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