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自從ofo黯然退場、摩拜賣身美團之後,市場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共享單車的訊息了。

不過,現在這一沉寂被打破!

不久前,有相關媒體的報道稱,滴滴旗下的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單車獲得了超過10億美元的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另一家國外基金跟投。

儘管滴滴方面表示不予迴應,但融資的傳聞大概率是真實的,即便具體的融資金額存在稍許的差異。

這就意味著,這筆融資不僅是青桔單車的首筆融資,也是2020年共享單車行業獲得的首筆融資,並且重新整理行業單筆融資的最高紀錄。

聯想到此前美團表示將繼續加碼單車業務,以及哈囉單車強勢進場包括深圳在內的一線城市,讓共享單車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01

青桔、哈囉加碼

共享單車上演“三國殺”

關於共享單車,外界最初的看法是這樣的:

第一、上班去地鐵站或者公司,如果路程不是很遠的話,可以選擇騎一段單車,可以避免打車、堵車、停車之苦;第二,週末遊玩或者空閒的時候,騎上單車可以享受一段愜意的時光;第三、單車出行的生活方式更加的健康、環保。

簡單的說,所謂的共享單車其實就是通過共享的方式,解決出行場景中“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按照這樣的設想,共享單車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也非常具有公益色彩。

更重要的是,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型也是成立的。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在經歷了2017年的野蠻生長後,市場上的共享單車大量過剩。再加上折舊和人為的損壞,共享單車企業出現了嚴重收不抵支的現象。

只能寄希望於資本的持續輸血!

進入2018年後,隨著資本熱潮的逐漸褪去、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整個行業進入到了ofo和摩拜的“雙雄爭霸”時代。

最後的結局也正如我們所見,債務纏身的ofo轉變成了返利網,繼續在風中飄搖;賣身後的摩拜單車也被刷上了黃色,被消化吸收成了美團單車。

不過,共享單車行業並未因此畫上終章。因為,市場還有後來者,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哈囉和青桔單車。

先說哈囉單車。

2016年11月,趁著共享單車的投資熱潮,哈囉單車在寧波正式上線。與財大氣粗的ofo、摩拜不同,“出身平民”的哈囉單車選擇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當其他共享單車品牌打得頭破血流、深陷債務危機後,哈囉單車開始被關注。

那麼,哈囉單車如何逆襲的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之外,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就是哈囉單車十分注重技術的投入,尤其是智慧化技術的應用。這也是為何?哈囉單車的損耗率較低,而且體驗感很高的原因所在。

另外一點,就是獲得了螞蟻金服的青睞。

2018年4月,哈囉單車獲得了近7億美元的融資;同年12月,哈囉單車再次獲得了近40億元的融資;到了2019年,哈囉單車又先後進行了兩輪融資。

在螞蟻金服和阿里的賦能下,哈囉單車升級為哈囉出行,並且覆蓋有“助力車”、“打車”和“順風車”等多個場景。不僅如此,哈囉單車還獲得了螞蟻金服在流量上的扶持。

再說青桔單車。

一開始,滴滴想通過收購ofo的方式彌補“最後一公里”佈局上的不足。但由於雙方的分歧過大,滴滴選擇最終小藍單車,並且推出自營品牌青桔單車。

在經歷了兩年時間的發展後,現在的青桔單車已經成為了滴滴事業部中的重要一環。並且在接入網約車業務後,開始顯現出了成為頭部的野心。

由此,“雙雄爭霸”演變成了“三國殺”!

02

“單車生意”變成“生態生意”

共享單車的下半場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在經歷了2018年和2019年的慘痛教訓後,資本還是不長記性?

因為,市場環境變了!

一方面,消費者習慣已經培養了起來;另一方面,品牌競爭從最初“幹掉對手”獲取壟斷利潤,轉變成了“完善生態版圖,讓場景得到進一步豐富”。

怎麼理解呢?

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就是,2019年底各大共享單車品牌紛紛上調了價格,將原先的1元/半小時提高到了1.5元/半小時。但是,我們看到共享單車的使用者並未因此減少,更沒有因此出現大面積的抵制。

為何?

消費者之所以會這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網際網路巨頭將共享單車納入進了其生態的一部分。表面上看,共享單車的騎行費用是1.5元/半小時,相比於之前貴了很多,但是如果捆綁套餐的話,價格就顯得相當的便宜。

以美團為例。

比如,90天的騎行套餐售價為45元,180天的騎行套餐售價為75元。這就意味著,按照上下班每天騎行兩次計算,半年預計節省超過300元;再比如,通過與美團外賣捆綁,一個月的聯合會員僅售20元,相當於騎行免費。

對於消費者來說,騎行共享單車比以前更加的優惠;對於美團來說,通過共享單車可以進一步加深外賣業務的消費粘性,增加品牌的競爭壁壘。

至於說哈囉單車,覆蓋的場景則更加的豐富。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

正如去年底哈囉內部交流時提到的那樣,在疫情期間共享單車依舊能夠保持高速的業務增長。這就意味著,只要品牌加強運營、減少損耗、提高使用者使用頻次,那麼就能夠實現集團的盈虧平衡。

更重要的是,藉助於網際網路生態的功能,即便是戰略性經營虧損,但只要對整體生態有益,共享單車的業務還是值得加碼的。

03

共享單車之間的硝煙

會有大結局嗎?

對於平臺來說,單車業務力爭能夠實現盈利,同時實現單一業務與集團旗下其他業務的融合,最大化發揮生態的作用。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共享單車的“戰國時代”已經結束,整個行業徹底進入到寡頭壟斷市場。正因為此,未來共享單車的競爭格局將是:

雖然有強弱之分,但是不能一家獨大!

其一、目前涉足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資本投入的金額取決於其對整體戰略的預判;其二,共享單車三年左右時間定期更換的特點,決定了品牌為此需要不斷的投入。畢竟對於消費者來說,誰的車新用誰的,這是一個非常務實的做法。

也就是說,共享單車的下半場,不會有終章!

儘管資本依舊很重要,但已經不再起決定性作用。接下來,就靠各平臺的運營實力,以及憑藉科技所塑造起的品牌差異性。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中國產手機巨頭奪下第一,華為慘遭碾壓,就連蘋果也跌下了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