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不作惡」已經遠遠不夠了,新形勢下還應該關注價值邊界的動態變化,和時代更迭演進的世界觀找到對齊的方向。

2020 年 2 月,在國內新冠疫情最緊張時候,騰訊、阿里等巨頭第一時間推出「健康碼」服務,及時有效地提供了一套疫情期間的數字解決方案。

不過,在美國、歐洲等地,輿論對科技巨頭更加嚴苛,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和質疑。在這樣的背景下,蘋果和谷歌推出與個人資料密切相關的健康資訊追蹤工具,註定會面對更加艱難的挑戰。

4 月 10 日,蘋果和谷歌宣佈將合作開發一套軟體工具,通過手機的藍芽功能,記錄、追蹤使用者的「接觸史」,並在有感染者出現時向相關接觸者推送警告。這項合作預計將覆蓋全球範圍內數十億智慧手機使用者。但使用者也將有權決定是否使用該工具,是否報告感染情況。

首先,它會建立一套開放給開發者的 API(4 月 28 日推送),讓開發者可以基於這套軟體包開發各種不同 app,或把這項功能整合進現有的 app 裡。在歐盟內部市場專員 Thierry Breton 與蘋果 CEO 蒂姆·庫克進行的一次視訊通話中,庫克確認了這一訊息;

之後,蘋果和谷歌還計劃在 iOS 和安卓的系統層面加入追蹤功能,使用者將可以在系統的設定介面裡直接開啟這一功能。這一功能目前還明確的開發時間表,可能直到今年晚些時候才隨 iOS 和安卓的系統更新發布。

蘋果和谷歌利用通俗易懂的漫畫形式,描述了這套接觸追蹤系統具體的工作原理 | Apple & Google

檢測和追蹤

過去兩個月裡,「檢測」和「追蹤」正成為全球抗疫的重要關鍵詞。

從春節開始,中國各地都開始通過「健康碼」等一系列措施,追蹤全民健康狀況,同時針對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展開了大規模的隔離醫學觀察以及核酸檢測工作。4 月以前,全國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場所和社群都需要掃碼登記後才能進出。

這樣,當有確診病例出現時,衛生部門就可以通過病人的行動軌跡,迅速追蹤與病人同一時間出入過同一場所的潛在接觸者,對他們進行檢測和隔離觀察。

這些手段的效果也是顯著的。從 2 月下旬開始,國內的這波疫情迎來拐點,新增確診人數開始大幅減少,現存確診病人數也開始降低。直到今天,大部分省市的新增確診都已歸零,武漢也於 4 月 8 日解封。

疫情中的英國也採取了大規模限制出行的措施|視覺中國

不只是中國,包括南韓和新加坡在內的許多東亞國家,也通過大規模的檢測和追蹤措施,成功控制住了疫情的進一步蔓延。特別是南韓,因為在 2015 年經歷過嚴重的 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疫情,所以他們很早就準備了大量的核酸檢測試劑。當大邱市的宗教集會導致新冠肺炎疫情集中爆發後,南韓的衛生系統就通過口頭調查和視訊監控畫面,對感染者進行了充分的「接觸史追蹤」,並對密切接觸者展開了大規模的核酸檢測。

同時,南韓政府也在全國設立了大量的檢測站,當有人被確診時,向那些與確診病人行動路徑有重疊的潛在接觸者傳送警告訊息,提醒他們加強防護或進行居家隔離。

南韓、新加坡的做法,原理上和中國的密切接觸者隔離制度、健康碼等工具並無本質區別。但因制度相似,南韓的做法更容易被大部分發達國家所效仿。所以包括美國在內,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強調檢測、追蹤的重要性。

用「藍芽」遏制病毒傳播

儘管大部分國家都開始意識到「追蹤接觸史」的重要性,技術上如何執行仍是一個難題。在城市規模較大、分佈相對分散的地區,衛生系統並不能動員足夠的人力開展相關工作。所以需要一種「更被動」的方式,即通過智慧手機來進行追蹤。

想要實現追蹤,原理並不複雜。智慧手機的藍芽和 Wi-Fi,在搜尋附近訊號的過程中本身就會不斷「廣播」自己的訊號。追蹤軟體只需要在廣播的訊號中插入一段特殊的 ID,同時檢測、記錄手機接收到訊號中的其他 ID,就可以記錄下機主和哪些人曾在路上「相遇」。把這些資訊上傳到伺服器,當有病人被確診時,就可以向他們最近「擦肩」過的人發出警告。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任天堂就在自己的 DS 和 3DS 遊戲機中加入過類似的功能。當時 DS 會在待機時預設通過 Wi-Fi 訊號搜尋附近的其他 DS 遊戲機,玩家帶著 DS 遊戲機出門,與其他 DS 玩家「擦肩而過」,各自的遊戲形象和資訊就會出現在對方的廣場上,還會記錄你和某個玩家相遇過的次數。有多款遊戲,包括 3DS 上的《動物森友會》,還利用這個功能加入過一些特殊的玩法,玩家帶著遊戲機在現實中與其他玩家相遇,可以無意中獲得以及交換一些遊戲道具。

這個技術本身的實現門檻並不高,所以已經有不少第三方追蹤工具問世。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政府在內的多個政府和研究機構,都開發了基於藍芽或 Wi-Fi 通訊的追蹤軟體。

新冠肺炎隨接觸傳播,追蹤接觸史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抗疫手段|視覺中國

不過這些第三方軟體面臨著兩個大問題:

一方面它們很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推廣,覆蓋儘可能多的人群。就目前而言,不同的追蹤軟體無法實現互相識別,也無法做到資料互通,這使追蹤的空間覆蓋率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第三方軟體想要呼叫手機的通訊功能,必須通過特定的功能介面,這些介面一般並不適合被 24 小時不間斷呼叫。很多安卓手機為了節省電量,甚至直接禁止這種做法,導致這類軟體並不能長時間穩定工作,這就限制了追蹤的時間覆蓋率。

對蘋果和谷歌而言,這些都不是問題。它們掌控著 iOS 和 Android 兩大作業系統,幾乎覆蓋了全球 99% 以上的智慧手機,能輕鬆呼叫手機底層的通訊功能進行追蹤。唯一的問題在於,兩家如何進行合作,實現資料互通和功能協調。

根據蘋果公佈的最新訊息,這款工具將會以「去中心化」的設計原則,通過隨機生成的 ID 來記錄使用者的接觸史,資料將儲存在使用者手機上,使用者姓名和位置資訊不會被分享。在「藍芽」這一通用技術架構下,實現安卓和 iOS 互相識別記錄,同時不會將 ID 與裝置資訊進行繫結。

蘋果和谷歌三月下旬敲定了合作意向,計劃用幾個月的時間完成全部開發工作。它們表示雙方合作開發的這個軟體將更穩定、更省電。可以預見,在兩家巨頭的推動下,這個追蹤軟體會迅速覆蓋大量使用者。

個人隱私的邊界

蘋果和谷歌的合作快速上馬,外界的質疑聲也紛至沓來。

兩家巨頭開發的軟體,幾乎覆蓋了全世界所有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對數十億使用者的行動軌跡進行追蹤,如何保證使用者對自己隱私的控制權,保證資料在傳播過程中不被洩漏,這些資料能被哪些組織機構呼叫,這些問題甚至比開發軟體本身更復雜。

4 月 11 日,蘋果 CEO Tim Cook 在 Twitter 上公開表示,該工具將「在尊重使用者個人意願和保證透明度的前提下,幫助遏制病毒傳播」,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也強調了該工具將提供強大的隱私保護功能。

具體來說,使用者首先有權自己選擇是否開啟「追蹤」功能,如果不開啟,就不會被其他使用者的手機探測到「行蹤」。開啟追蹤後,手機首先會將探測到的其他手機的 ID 儲存在手機本地,生成一個「接觸者列表」。只有當有人向當地醫院報告,確認感染後,才會將手機上儲存的「接觸者列表」傳送到伺服器上,且這些列表上的 ID 都經過匿名加密處理。與此同時,每個使用者的手機會不斷將自己的 ID 與伺服器上的名單進行比對,當 ID 出現在「接觸者」名單上時,就會向用戶發出警報。

就目前的開發思路來說,谷歌和蘋果的工具很可能將不具有任何「強制性」:是否開啟追蹤,收到警報後如何反應,都完全取決於使用者自己。加州大學傳染病學博士麥克裡德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這個軟體可以使普通人在出現感染風險時更好做出決策,選擇自我隔離,但並不能完全取代公共衛生部門的強制性追蹤、檢測、隔離措施」。

如此大規模地記錄使用者的接觸史,隱私問題就變得尤為關鍵了|視覺中國

谷歌和蘋果常年在隱私問題上針鋒相對。特別是蘋果,幾乎不放過任何一個宣傳自家產品隱私安全的機會,也常常對著安卓陣營「隔空喊話」,批評谷歌「收集使用者資料優化廣告效果」的商業模式。但在疫情當前的大環境下,政府、企業、使用者可能都沒有太多選擇。

蘋果和谷歌已經站在一扇大門面前。往前走,採取相對更激進的隱私策略,或許能幫助數十億人更好地戰勝疫情。但這扇門一旦開啟,如何控制好如此大規模的隱私資料,行蹤記錄,將會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隱私的邊界很可能就此改變。

自 1918 以來的百餘年,人類從尚未認清瘟疫的「元凶」,到現在能夠做到對傳染源的有效防控,科技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蘋果和谷歌的聯手更像是巨頭的共舞,特殊時期用特殊手段合力解決問題,高效快速。但在數以億計使用者的手機上實現追蹤和監測功能,個人隱私安全的邊界已經被突破了。

科技本是雙刃劍,在承載日常美好的前提下,科技對使用者生活的「侵犯」同樣會成為日益惱人的問題。邊界的建立和突破十分容易,危機時的「正確」很可能會成為恢復正常後的「不正確」,所以如何去定義危機,何時跨越邊界,何時收回邊界,這是值得政府機構、科技公司在提出解決方案時,深入思考的重要一環。

數字時代,我們在享受各種便利服務的同時,勢必會交出一部分隱私來獲取權益。這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前提是雙方(科技公司和使用者)對個人資訊的資產來源,交換方式以及保護措施達成共識。

而當科技被廣泛應用時,對退回機制的思考更要前置於對產品的定義和開發。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特殊事件,非常規化的功能在解決當下難題的同時也會建立新的考察標準,蘋果谷歌們要交付的不止是單一功能,更是產品背後應該體現的價值觀。「不作惡」已經遠遠不夠了,新形勢下還應該關注價值邊界的動態變化,和時代更迭演進的世界觀找到對齊的方向。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蘋果裝置驚現神祕漏洞!收到這串字元就會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