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和大家講一位合作伙伴的電商經歷。
19年的時候,由於實體行業不景氣,從事實體餐飲行業的趙總將目光放在了電商。
起初打算從淘寶入手,門檻低,探探底,結果身邊的朋友都勸他從天貓開始,原因就是:
其一、淘寶的流量都跑到天貓
其二、淘寶惡性競爭太嚴重
如果做一段時間沒有效果,容易心灰意冷,從而放棄這個行業。
之後趙總在朋友的建議下,通過一些網站,購買一家天貓廚具店,費用大概在50w。
準備將線下的生意搬到線上來做。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趙總看來,在網上做生意和線下都是一樣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產品好,就有人買。
結果事與願違,經過半個月的時間,店鋪出單隻有慘淡的個位數。
於是四處尋醫,求解藥。
大家給出的辦法,出奇的一致,S單or燒車。
由於電商法的出臺,嚴查S單,不想五十萬買的店輕易死掉,便走上了直通車這條路。
殊不知卻掉入了一個萬丈深淵。
經過三個月的時間,直通車花費將近50w,而店鋪一個月的營業額還不到十萬。
辛苦攢下的積蓄,就這樣一點一點被吞噬。
無奈之下準備將手中的店鋪處理掉,減少損失。
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那麼大家心中一定憤憤不已,從此也會對電商失去興趣。
也許興致勃勃準備轉戰電商的朋友,看到這裡也會停下腳步,深思熟慮。
但是故事還沒有完結,電商依然能做,天貓依然能玩。
只不過要換一種思路,開頭也講到,合作伙伴。
的確,其實趙總四處尋醫的時候,我們就認識了。
當時給他講了天貓“無貨源”模式。
不過覺得不靠譜,甚至比S單還不靠譜,也就沒有太在意。
但是後來看見我每天都在晒資料,心動不已,這才有了後來的合作。
當然晒資料雖然是一種營銷手段,但都是自己做店的一種真實情況反應。
那麼接下來就和大家詳細分析一下,“無貨源”模式,到底存在什麼魔力。
首先要丟擲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做天貓?
懂得人都知道,天貓流量大。
門檻那麼高的情況下,還有很多人願意去做。
如果不是能賺錢,那是圖什麼!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怎麼去獲取這個流量?
很多人第一想法就是S、燒車,如出一轍。
很明顯,都是這樣的想法,都這樣去做,那不就是在比誰的錢多嗎,那能比得過那些大賣家嗎?
即使比得過,還有大品牌賣家截流呢。
說白了,只會這樣做,說明根本就不懂電商,平臺的規則都沒有吃透。
哪怕燒的錢再多,產品不受福斯喜歡,平臺依然不給流量。
所以開網店,貨源很關鍵,這也是讓很多商家最頭疼的問題。
那怎麼找到好的貨源,總不能一個一個去嘗試。
好辦法就是大量上產品,讓市場,讓福斯去檢驗。
這便是無貨源第一個優勢,鋪貨篩選優質產品。
通過全網採集銷量爆款產品上傳到自己店鋪,進行合理的定價之後銷售。
根據產品反應的資料,確定優質貨源,燒車、打造爆款那就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產品選好了,也上傳了,流量從哪裡來,這便有了“無貨源”模式的第二個優勢。
利用千人千面以及人群標籤定位獲取流量。
上面提到“無貨源”就是大量鋪貨,每個產品都要對應一個標題,標題內進行關鍵詞堆砌。
這樣一來店鋪涉及到的關鍵詞就比較多。
憑藉千人千面(平臺會根據使用者不同的消費習慣,不同的人搜尋同樣關鍵字,展示不同店鋪)獲得高展現。
其次是人群標籤定位。
每一位使用者在平臺消費之後,都會貼上標籤。
比如喜歡買什麼、喜歡昂貴的還是便宜的等等,方便下次進行推薦。
不過並不是每一位使用者都有精準的標籤,平臺中存在大量泛粉,也就是標籤並不精準的使用者。
並且這些使用者跳失率都比較高,這些使用者會優先被匯入動態評分低的店鋪。
“無貨源”模式的店鋪相比較正常店鋪,動態評分都是略低。
於是有大機率會優先匯入泛粉,店鋪再通過產品數量的優勢去獲取轉化。
以上便是“無貨源”模式的原理以及優勢的分析。
目前趙總的店鋪,結合無貨源模式去操作之後,店鋪有明顯的回升。
不燒車之下,單月的營業額40w。
等繼續回暖直到穩定之後,開始慢慢轉為原來的形式
這種玩法算是走了偏門,完美利用平臺流量分配原理,最大力度的獲取流量。
它就像強扭的瓜,雖然不是很甜,但是解渴。
當然同樣適合準備轉型天貓的新手玩家,風險低,可以說是最低的投資獲得最高的回報!
#電商爆料##天貓##網際網路[超話]##無貨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