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有人說,汽車在未來就是一部移動的手機。不管認不認可,這句話說出了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智慧化和生態化。智慧化包括自動駕駛和輔助功能的豐富,而生態化則意味著要藉助5G等技術與其他非汽車類產品產生深度溝通。而生態化的核心則是車與手機分別作為終端。

所以小米突然疑似造車會這麼引人關注,所以突然有傳聞小米的市值會增長迅速。不過小米的迴應也比較耐人尋味,“一直關注,但未立項”。為何一直關注,卻未立項?因為造車對於現在的小米來說,或許是一杯毒酒。

小米造車 不得不入的局

眾所周知小米造手機掙錢不多,所以小米只能在AIoT(萬物智聯)上下功夫。在此領域經營多年後小米已是國內做得最好的企業,已初步建立完整的智慧家居生態。不過在汽車生態的建立上,小米沒能取得太大的進展。

小米在之前僅與小鵬展開過NFC、面部識別等非必要選項的合作,雖然雷軍作為天使投資人與小鵬、蔚來高層私交甚好,但這兩個品牌現在的局面仍然難以形成足夠的體量基數去轉換為小米生態的使用者,甚至這兩個走高階路線的汽車新品牌說不定還會尋找小米的替代者。

所有的電子產品一旦在某種場景被替換下線,失去了為企業創造時間價值的能力,那就意味著會有另一家同類企業會取代其份額,這種取代有時還會延伸到與其連線的環節。假如成為電子產品的車與手機不能連在一起,或者說小米沒能像華為、蘋果等完成人——手機——車——家居生態圈,那小米的未來可想而知。

所以小米就算這次否認了造車,在沒有發展出更多可以深入合作伙伴的情況下,小米必定會在未來將重心投放到汽車市場,用一句玩笑話來形容未來,咱們公司的IT部和汽車部將來會合並在一起了。只是入局汽車,小米壓力山大。

造車需要大量的現金流作為支撐。運營時間超過5年的蔚來終於在去年實現了單季度盈利,但在前四年蔚來總共燒錢超過400億,這還沒有自建工廠。小米在這個時間段入局汽市場,雖然風險會比15年、16年低很多,但小米的資金儲備遠遠不夠。據媒體報道,2020年底小米可支配的現金流總共為315億元,不過這個現金流還得支援現有業務,全部拿去造車,新手機不造了?

同為科技巨頭的蘋果為何在造車研發上順風順水,因為有錢啊。蘋果汽車在三年內投入現金458.96億美元,收穫了九十多項專利,並且公司還儲備有2000億美元的龐大現金流,以現在的情況看,在2025年蘋果汽車都不用擔心沒錢可用。

只有透過造車才能營造全生活用車場景,建立起自己的生態王國。由此來看對於小米來說,就算內心再怎麼抗拒、現實狀況再怎麼不允許,造車也是個不得不入的局,不管怎樣先活下去再說。

入局汽車的其他行業巨頭

在國人心目中地位比小米更高的華為佈局更早,因此它的選擇也更為豐富。在去年11月長安汽車的品牌日活動上,華為餘承東發來祝福,因為華為將與一同打造長安汽車的高階品牌,很有可能未來自主龍頭之一、年銷量近百萬的長安汽車上就會全部裝上來自華為的車機,華為則多出了百萬的使用者基數。

而在另一方面,華為著手研發汽車周邊產品比如車載智慧屏等用以連線華為手機等生態,其車載智慧屏只能連線華為、榮耀的EMUI作業系統。從這也能搞懂為何小米不得不飲下造車這杯毒酒了,未來如果你的汽車只能用華為,而你的手機是蘋果,那你是選擇換車還是換手機或是再買個華為?

當然除了小米華為,科技巨頭BAT也入局了。汽車和手機這兩個現代人生活的必需品將來一定會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特斯拉、蔚來如果在將來推出了自己的手機,其實也不用奇怪。

不過恆大集團入局汽車市場的原因除了入局生態圈,還因為地產行業的增長活力遠不如前。恆大地產之前在海南遭遇了滑鐵盧,在國內房地產由2016年的第一位已下滑至2020年的第八位。房地產不會再像過去二十年那樣飛速發展,這讓恆大將目光轉向了汽車行業。從與法拉第的合作破裂到一鼓作氣自建品牌恆馳,恆大下定決心自己造車。

從專案來講,恆馳汽車的進度極快,這與恆大擁有上千億的現金流不無關係。目前雖然消費者對其的態度還是觀望成分更多,但這個品牌的發展可能會遠超我們的想象,因為恆大遍佈全國的完善銷售體系一旦運作起來可能比大眾還要恐怖,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這才是恆馳汽車一臺車沒賣市值就超過母公司的真正原因。

而且我們也相信,賣精裝房的恆大集團一定會在後期以汽車為跳板進入智慧生活領域,實現房產-汽車-家居生活的全覆蓋,這是張相當宏偉的藍圖,但本質上與小米和蘋果造車的原因是一樣的。

車圈大佬們的再創業

其實除了蘋果、華為、恆大等其他行業的巨頭入局汽車市場的外,還有一小搓力量進入了這個燒錢的行業。那些原本在各大車企任職的高層本身自己的資源就非常豐富,而這些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

廣汽蔚來前CEO廖兵在新年離職並創立新品牌自由汽車,期待著能像蔚來一樣成功。還有華人運通的創始人丁磊曾經也是上汽汽車副總裁,其品牌的第一款車型高合HiPhi X第一批3000臺創世版車型已經全部預訂完畢。

很難去評價車圈大佬們的再創業能不能成功,但其實這些車圈大佬作為優質的人才資源其實可以和小米恆大等強強聯手,特別是恆大,反正已經買了那麼多人,也不差這些能夠獨立運作一個品牌的車圈大佬工資。

寫在最後

為了與傳統品牌區分,過去我們把蔚來、小鵬等成為“造車新勢力”,現在我們把這些帶著大量資金和資源湧入市場的品牌稱為造車“生力軍”。2021年會有許多“生力軍”湧入中國市場,除了上述品牌,2019年也傳說復活後的美國豪華品牌Karma將會在今年進入中國市場,最新的SUV設計圖剛剛曝光。

不過有個問題,造車雖然掙錢,但也要車好才行,否則不僅會大量虧損還會造成環境、資金、人力資源的浪費。所以最後希望各位大佬能好好審視下自己,別為了啥所謂的夢想和看不見的利益就瞎折騰,這塊蛋糕是大但也不是誰都能上來啃一口的。

3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AGV搬運機器人是如何行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