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當談到新一代行動通訊技術5G時,很難忽略掉華為,因為無論是在通訊裝置供應端或是消費電子端,華為都是5G領域的佼佼者,對市場影響舉足輕重。特別是近期因美國擬將華為禁售令中的源自美國設計內容25%上限進一步修改至10%、擴大限制美國半導體裝置生產晶片售予華為等措施進一步打壓華為,致使華為宣佈將部分晶片轉單中芯國際的訊息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儘管美國方面聲稱對華為的相關禁令,源自於中國規範所有業者在當局提出要求時必須無條件提交所有相關資訊,如此一來將有敏感機密資訊外洩疑慮,恐危害美國國家安全;但事實上,多數分析均認為美國此舉的政治經濟意義遠大於國家安全威脅。

主要在於美國在5G技術上可說是處於落後的,不僅沒有一家本土5G網路裝置供應商足以與華為、愛立信或是諾基亞競爭市場,就連5G專利及標準制定話語權也遠不如人。但美國卻不希望5G技術主導權落在中國之手,因此試圖透過打壓行動阻礙中國在5G的發展。

圍困一:美方拉攏盟國禁華為裝置

為此,川普政府不僅禁止華為參與美國5G網路部署專案,甚至要求電信商汰換既有的華為裝置;此外,也不斷遊說、施壓歐洲及亞太盟國共同建置起防線,在5G部署時禁用華為裝置。部分亞太盟國已加入美國抵制行動,包括日本、澳洲及紐西蘭均先後宣佈禁止使用華為裝置;另在歐洲地區,挪威也加入美方陣營,而即便丹麥當局並未明文禁止,但該國主要電信商TDC已決定不採用華為產品。

但意外的是,歐盟執行委員會發布5G網路安全指南,建議歐盟成員國在建置5G網路時應排除具高度風險的供應商參與,但並未明言華為或是中國;而包括德國、法國等,雖然尚未採取最終決定,不過此前均已表態不會排除特定供應商,但會採取嚴格的規格和技術審查,同時也將限制中國業者提供關鍵的核心網裝置。美國老戰友英國也宣佈類似的政策,並限制華為參與敏感地區的網路部署,如軍事基地、發電廠等周遭。

之所以這些美國傳統盟國不支援抵制,除了自川普上任後與歐洲國家處得並不融洽外,華為多年來深耕歐洲市場獲得當地電信商支援更為關鍵。

除了技術領先、價格更具競爭力外,歐洲多數電信商在4G世代已多采用華為裝置,置換其他供應商裝置將會是龐大的成本壓力,也因此不約而同施壓政府不要禁用華為。

不過這樣的情況恐因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而有所改變,因歐洲已是除美國外災情最嚴重地區,各國政府非常不滿中國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處理,特別是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本人還確診住院治療。英國政府方面已有訊息傳出,待疫情獲得控制後,將會重新檢討與中國的關係,同時也可能撤銷先前決定,全面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部署;另外疫情最嚴重的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及德國等,同樣不滿中國一開始隱匿疫情及相關資訊,致使人民死亡、經濟損失慘重,不排除也將有類似的決定。

對此,華為於日前發表公開信,強調在疫情期間該公司積極與歐洲當地電信商合作,以確保持續、穩定的網路服務,同時也駁斥部分議員沒有根據的批評,並呼籲英國政府勿在決策上「髮夾彎」,損及雙方的合作關係。

圍困二:限制出口迫使華為低頭

美國打壓華為的另一關鍵行動,是於2019年5月時將該公司和旗下68家關係企業列入出口限制實體清單中,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提供關鍵的零元件以及技術產品,試圖阻斷該公司生路。此舉猶如之前中興通訊禁令翻版。2018年4月時,因中興未落實對美方承諾,美國商務部啟動禁售令,迫使中興於同年5月因零元件供給短缺,宣告營運停擺、幾乎宣告破產。

不同的是,華為已有所準備。在Google宣佈停止授權使用Google行動服務(GMS)後,華為隨即於2019年8月正式釋出於2012年起便開發的自家行動作業系統鴻蒙;儘管在功能及使用上與GMS仍有差距,但至少是擺脫對GMS依賴的第一步。

另在先進製程晶片部分,美國禁令致使包括高通(Qualcomm)、英特爾(Intel)、安謀(ARM)等美企停止向華為供貨,加上本文一開始所述進一步將技術內容含量比重上限修改至10%,相當於斬斷包括臺積電在內的先進製程晶片供給,迫使華為轉向聯發科、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下單。更重要的是,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也開始自主研發並生產晶片,或是轉單中芯國際,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能夠達到中國本土自給自足。

除了自主研發、轉單非美企外,華為也已儲備充裕的庫存量以防不時之需,據悉關鍵零元件部分至少都有3個月以上存量。

解方一:持續強化研發

另一方面,美國在5G技術相關標準制定參與過低,不同於過去幾代技術的主導地位。為此,川普於3月簽署併發布《美國5G安全國家戰略》(National Strategy to Secure 5G),明確表達將與盟友及合作伙伴共同參與全球5G安全標準制定,並領導研發、部署和管理安全可靠的5G通訊基礎建設。

反觀華為則是5G專利的佼佼者。據智慧財產權分析研究機構IPlytics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月1日已公告5G專利家族總數為21,571件,其中華為共取得公告5G專利家族3,147件,領先三星電子的2,795件,以及中興通訊的2,561件。第四至第十名分別為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的2,300件、諾基亞(Nokia)的2,149件、愛立信(Ericsson)1,494件、高通的1,293件、英特爾的870件、夏普(Sharp)747件以及NTT DoCoMo的721件。光是中興通訊取得的專利家族數就超過高通與英特爾加總,更遑論華為。

若以國家別來看,中國企業共同拿下5G專利家族的32.97%最高,南韓企業則是取得27.07%比重居次;歐洲與美國企業則分別佔16.98%、14.13%比重;另日本企業則取得剩餘的8.84%。

且華為持續在技術研發上投入更多資源,特別是在美國禁售令後,愈發自給自足,光是2019年研發支出便超過人民幣1,317億元(約186億美元),較2018年的人民幣1,015億元(約143億美元)增加了30%之多;而華為創辦人暨執行長任正非不久前更表示,2020年將投入超過200億美元在技術及專利研發上。

相較之下,主要競爭對手愛立信在2019年的技術及產品研發投資為388億瑞典克朗(約38億美元),與2018年的389億瑞典克朗幾無差別;而諾基亞更是逐年減少,由2018年的46億歐元(約50億美元)下滑至2019年的44億歐元(約48億美元)。

解方二:投入新興市場

儘管在北美及歐洲市場受到限制,但在4G世代成功站穩腳步的非洲及拉丁美洲市場,也可望成為華為在5G世代突破美國圍剿的關鍵。

根據聯合國(UN)預估,地球總人口數將由77億人成長至2050年的97億人,而這些增加的人口中,有近半數將來自於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剛果共和國、印尼、埃及等國家,若將這些人口傳換為節點、網路連線點,會是相當可觀的潛在發展市場。對華為而言,這些都是未來應積極開發的市場,特別是繼中國後全球第二大網路市場的印度,華為已獲准在當地展開5G測試專案,未來可望拿下相關商用5G合約。

儘管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尚未為5G做好準備,特別是在基礎建設部分,但包括南非電信商Rain、奈及利亞MTN等均已與華為合作展開小規模的5G測試專案;不過據GSM協會(GSMA)報告預測,到2025年時非洲地區將只有7個國家啟用5G商用網路。

但在北非及中東地區,5G部署進度就相對快得多,特別是波斯灣產油國,如沙烏地阿拉伯便已於2019年與華為簽署了協議,為該國既有行動通訊系統升級並建置新5G網路。

而在拉丁美洲地區,預期要等到2021年後才會陸續推出5G商用服務,其中墨西哥、巴西將搶得頭香,哥倫比亞、智利及阿根廷等則隨後跟上。對華為而言,拉丁美洲會是個重要市場,尤其是該公司已在地區市場深耕多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毫無疑問的,在歐美人口及經濟逐漸萎縮的趨勢下,相對持續成長的新興國家地區將成為華為乃至中國積極搶攻的市場,不僅可突破美國的重重包圍,或許未來還可利用優勢進行反制。

最新評論
  • 1 #

    華為,加油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為什麼現在不管下載什麼APP,都要求看你的通訊錄、相簿、簡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