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炬佑智慧CEO劉洋(左)與艾芯智慧CEO方利紅(右)
3D市場加速成長,ToF技術將成主流?
自從2017年蘋果率先將3D結構光技術應用到了iPhone X的前置成像系統之後,就迅速引爆了3D成像市場。
根據Yole D'developpement最新的預測則顯示,2019-2025 年 3D成像與感測市場規模將從 50 億美元增加至 150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仍可超過 20%。特別是在消費電子領域,3D成像和感測市場將從2019年的20.17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81.6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6%。
另據Yole D'developpement預測,3D 攝像頭在智慧手機中的滲透率將在未來幾年大幅上升,2025年將有望達到 70%,市場空間廣闊。
不過,目前主流的3D成像技術除了3D結構光之外,還有雙目立體視覺和3D TOF(Time Of Flight)技術。
從技術上來看,雙目成像雖然有著3D成像解析度高、精度高、抗強光干擾性強、成本低等優勢,但是其缺點也非常明顯,比如其演算法非常複雜、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干擾、依賴環境光源、暗光場景表現不佳,更為關鍵的是模組很難做到小型化,因此目前在手機上應用相對較少。
3D結構光雖然識別距離相對較短(作用距離大約0.2米到1.2米,甚至更遠一點),模組結構也比較複雜,成像易受強光干擾,成本也相對較高,但是其通過一次成像就可以得到深度資訊,能耗低、成像解析度高,非常適合對安全級別要求較高的3D人臉識別、3D人臉支付等方面的應用。而且由於蘋果iPhone X的率先應用3D結構光技術的帶動,該技術目前已經非常成熟。
不過,由於3D結構光在識別距離上的限制,使得目前結構光在手機上的應用,主要侷限於前置,主要用作3D人臉識別解鎖、3D人臉識別支付以及3D建模等應用,相對來說應用面較窄。
相比之下,3D ToF技術雖然在短距離內的成像精度和深度圖解析度上相比3D結構光要低一些,但是其演算法相對簡潔,且功耗、成本也較低,更為關鍵的是,3D ToF技術的識別距離更遠,可以做到0.4米到5米左右的中遠距離識別,室內外抗干擾性強,而且FPS重新整理率更高,這也使得ToF技術不僅可以應用於3D人臉識別、3D建模等方面,還可適用於環境重構、手勢識別、體感遊戲、AR/VR等多方面的應用,相比結構光技術應用面更廣。
△3D ToF的應用場景
因此,近兩年來,相比3D結構光在識別距離、應用範圍等方面更具優勢的3D ToF技術,也開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廠商的追捧。此前OPPO R17 Pro、vivo NEX雙屏版、榮耀V20、LG G8、三星S10 Pro/Note10+、華為P30 Pro/Mate30 Pro/P40 Pro/P40 Pro+系列都有配備3D ToF感測器,有前置也有後置(後置應用偏多)。
今年3月18日,蘋果釋出的新iPad Pro的後置成像系統更是首次搭載了3D dToF 技術(蘋果稱為 LiDAR)。傳聞稱,今年的5G版新iPhone的後置成像系統很可能也會採用該技術。這也使得業界更加看好ToF技術的市場前景。
▲TechInsights拆解的新款iPad Pro的“鐳射雷達掃描器”內部的Sensor
目前雙目、3D結構光、3D ToF三種技術仍然在並行發展,並且有著各自的優缺點,因此,此前業界也普遍認為,這三種技術會長期並存,特別在手機應用上,前置可能更多還是會選擇3D結構光,後置則會選擇採用3D ToF。不過,隨著技術(TOF技術持續演進,在精度、解析度、成本、功耗等特性方面開始超越3D結構光)及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選擇採用3D ToF),這一觀點也正在發生改變。
在4月23日的釋出會上,ToF晶片及系統廠商炬佑智慧CEO劉洋就表示,隨著技術難度和市場需求的改變,ToF會必然替代雙目和結構光技術成為3D視覺感知技術的主流。艾芯智慧CEO方利紅也表示,相比結構光,ToF的應用面更廣,市場潛力也更大,單純從市場角度來看,未來ToF確實會形成對結構光的替代。
炬佑智慧釋出全新ToF產品
炬佑智慧成立於2017年初,一直專注於3D ToF三維成像市場,特別是在晶片端做了大量開發,擁有自研的ToF感測器晶片、VCSEL驅動晶片和3D ToF訊號處理晶片。
在4月23日的釋出會上,炬佑智慧釋出了兩款晶片產品:全面涵蓋i-ToF和d-ToF驅動要求的新一代VCSEL驅動晶片OPN7011和VGA ToF Sensor OPN8018。
據介紹,OPN7011是業界首款針對ToF設計的VCSEL驅動晶片,可提供高達10A的驅動電流,12V的驅動電壓,200MHz的頻率,全面涵蓋iToF和dToF的驅動要求。同時還加入了過流保護、過溫保護、鐳射人眼安全以及動態timing補償。
OPN8018則是一款ToF Sensor ,感測器畫素大小為7μm,解析度可達640×480,支援30幀每秒的輸出,功耗小於120mW,同時支援不犧牲幀率來實現HDR。另外,該感測器在非正常識別狀態下,還可通過降低精細度來實現降低功耗,類似接近感測器,但物體靠近並保持在感測器前靜止時,才會進入正常工作狀態。
同時炬佑智慧還發布了兩款基於自有ISP晶片的ToF平臺模組產品:面向近距應用的Dolphin和麵向中遠距應用的Hawk。
據介紹,Dolphin的測量距離為1.5-5m,視場角為72°×55°或110°×12°,集成了炬佑智慧自研的ISP演算法,可支援USB3.0/MIPI/DVP等介面,軟體包支援X86 Win10、X86 Ubuntu、Arm Linux等平臺。
△炬佑智慧Dolphin模組
Hawk的測量距離則可高達5-10m,視場角有三檔86°×68°或110°×90°或24°×18°,集成了炬佑智慧自研的ISP演算法,支援USB3.0介面,軟體包支援X86 Win10、X86 Ubuntu平臺。
△炬佑智慧Hawk模組
艾芯智慧釋出多款ToF產品
艾芯智慧成立於2016年,比炬佑智慧更早一年,一開始艾芯智慧就專注於高效能3D ToF感測器研發和智慧應用演算法開發,主攻金融(刷臉)支付、人臉識別智慧門鎖兩大市場,推出了多款高效能RGBD深度相機和3D刷臉支付,3D人臉識別智慧門鎖整體解決方案。
在此次的釋出會上,艾芯智慧釋出了一套全新的3D ToF人臉識別門鎖解決方案 MF1/MF2,以及三款基於炬佑ToF晶片的RGBD相機模組:M3M、M5、T6。
根據艾芯智慧公佈的資料顯示,M3M尺寸為85.5×23.5×18mm(不帶安裝鋼片),最高測量舉例可達3m,光源為850nm VCSEL,解析度為640×480,支援30FPS,視場角為80°*60°,採用USB2.0介面,功耗3.2W。適用於機器人避障、人數統計、體感遊戲、安防監控、體積測量等常見應用。
M5尺寸更小,為55×18×10.6mm,光源為940nm VCSEL,探測距離為0.3m-1.2m,解析度為640×480,支援30FPS,視場角為60°×45°,測量精度為0.1%,測量準度為1%,RGB攝像頭解析度最高可達1920×1080,支援30FPS,採用Micro USB介面。適用於刷臉支付、人臉門禁/門鎖、閘機通道等近距離識別場景。另外由於M5本身模組尺寸較小,因此非常適合嵌入式應用。
T6尺寸與M5相近,為59.6mm×17.4mm×10.6mm,引數也比較接近,主要區別在於介面,T6可支援MIPI、I²C介面。並且T6已經適配了RK3399/RK3288/MMTK/高通等主流平臺。
針對智慧門鎖行業,艾芯智慧此次推出的MF1方案尺寸為40×50mm,可支援ToF動態活體檢測,可有效避免照片、頭模、面具等攻擊。視場角支援56.5°(高) * 71.8°(水平)或71.8°(高)* 56.5°(水平) ,可覆蓋1.2-1.9m或1.3-1.8m身高範圍。
△MF1方案
而MF2方案則是在MF1的基礎上整合了螢幕和RGB攝像頭,尺寸不變,但由於攝像的方向被固定,所以視場角只支援71.8°(高)* 56.5°(水平) ,可覆蓋1.3-1.8m身高範圍。工作功耗2.2W左右。
△MF2模組
△基於MF1/MF2方案的3D人臉識別門鎖模組
△現場展示的基於艾芯智慧MF1方案的3D人臉識別智慧門鎖
此前央視《每週品質報告》曾多次曝光指紋識別智慧門鎖以及2D人臉識別門鎖被破解的問題。方利紅表示,相比指紋門鎖和2D的人臉識別門鎖,3D人臉識別智慧門鎖在安全性上要更高。特別是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無接觸式開門成為剛需,2020年頭部門鎖企業都在加緊推出人臉門鎖產品。未來,3D人臉門鎖將成為家家戶戶通用型產品。而目前,艾芯智慧也已經與多家TOP10的智慧門鎖廠商達成合作。
△現場展示的各種型別的ToF模組
艾芯智慧與炬佑智慧達成戰略合作
在本次釋出會上,艾芯智慧還與炬佑智慧達成了深度的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炬佑繼續開發高動態、高感知、高解析度的ToF感測晶片,艾芯也將深耕於高效能RGBD深度相機、演算法方案和整體解決方案,雙方將在技術、資源、供應鏈等多個維度深入合作。
方利紅表示,未來3D視覺的應用領域會非常之多,不同的行業會的應用複雜度、優化需求都不盡相同,艾芯智慧一家企業不可能吃透所有行業,所以也非常願意將技術開放,賦能給其他的合作伙伴。此次與3D ToF晶片及系統廠商炬佑智慧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雙方之間的技術開放,加速方案落地,實現資源共享,推動中中國產3D ToF產業鏈的發展。
注:對於艾芯智慧的TOF產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絡小編icsmart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