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機器視覺領域總裁段愛國在社交媒體稱,華為推出了“華為智慧養豬解決方案”,宣佈華為機器視覺要在智慧養豬上發力,AI使養豬智慧升級。
有網友認為,華為進軍養殖業是因為晶片被限制,手機業務下滑,這是一種不得已的尋求自救方式。
那麼,華為真的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才跑去養豬的嘛?
Part1
早在去年10月,農牧數智生態發展論壇上,華為就發表了《5G引領現代豬場AI使能智慧養豬》的報告。華為認為未來資料是現代養豬的核心要素,更是養豬智慧升級的核心驅動力。與此同時,任正非強調,華為永遠不會多元化發展,華為主要是拓寬電子系統和軟體計算系統在不同行業得到應用。
所以亦有網友稱,華為這是利用自己的技術在其它領域展開的智慧養殖,為傳統行業帶來5G變革。
5G的概念就是萬物聯網,將實業與科技相結合,5G技術將推動傳統行業的變革。
這一年來,華為總是四處“創業”,不是上山挖礦,就是下地養豬,要麼就是搞智慧汽車。看似不務正業,其實這就是5G改變社會的力量所在。
Part2
全國那麼多傳統行業,華為為何選中養豬業呢?
2020年全國的生豬出欄量為51704萬頭。以每一頭豬的價格超過3000元的價值來算,那麼養豬市場的利潤就有15511.2億元,市場蛋糕非常大,高額的市場利潤自然逃不過資本的眼睛。
2019年非洲豬瘟重創生豬養殖業,生豬產能嚴重下滑。2020年雖新冠疫情爆發,但生豬產能較快恢復,出欄降幅明顯縮小,養豬行業的利潤前景仍然可觀。
再看下2020年10大上市豬企出欄量排名,牧原的生豬出欄量為1811.5萬頭,以2020年生豬出欄量52704萬頭計算,僅佔據全國市場的3.43%,淨利潤也高達209.88億元。
有人說單看淨利潤不夠準確,那以萬科A做例子,比較下淨利率。最近這些年,萬科A的淨利率在10%-17%區間波動,2020年三季度為12.45%。
牧原股份的2020年三季度的淨利率為58.94%,為萬科的4倍多。在養豬業如此高利潤的行情面前,有網友的開玩笑說,賣樓不如養豬。
長期以來,我國的養豬業模式以散戶為主。這種養豬模式在瘟疫面前如同紙糊的窗戶一樣,一捅就破。近年來,隨著對生豬養殖行業的環保要求、生物安全要求逐步重視,中小散戶退出生豬養殖行業。科技企業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將加速中國養豬產業鏈的變革。
如此看來,養豬行業成為科技大佬眼中的一個香餑餑,也就不難理解了。
Part3
最後看看科技大佬們的“養豬事業”。網易建1200畝養豬示範地,探索中國“第三代養豬新模式”,提倡人性化養豬,給豬睡公寓、聽音樂、蹲馬桶,喝深層地下水,它們還有個文藝名——“未央豬”。網易算是現代科技養豬的先行者之一,也因此得名“豬廠”。除了豬最終被端上餐桌的悲慘結局,網易的豬們的短暫一生可謂十分愜意快活,絲毫不比國寶大熊貓差。
比起網易的豬的文藝範,阿里的豬顯然要辛苦多,別人家的豬隻要安安心心長到200斤,就算功德圓滿,阿里的豬要練體能,每頭豬都要跑200公里。這樣鍛鍊後的體質會更好,豬肉會更香。
阿里雲還將ET大腦推廣到養豬場,實現AI養豬, 提高豬的存活率和產崽率。
科技巨頭在養豬方面的炫技,京東也不遑多讓。京東2018年進軍養豬業,並祭出了大招:“豬臉識別”智慧養殖方案。透過豬臉識別,讓每一頭豬都有自己的身份證。這套“豬臉識別”系統能夠有效對豬的父母,出生日期以及相關資料進行記載,同時還能夠對每一隻豬的身體情況、進食量、愛好進行了解。智慧養豬既節約了成本,也對每頭豬的身體健康做了保證,同時大大提高養殖效率。
Part4
“小時不讀書,長大去養豬。”這句話是不是很耳熟。小時候,大人騙小朋友說,學習不努力,長大就只能從事養豬這種髒、累、沒啥技術含量的行當。殊不知,在多少不想努力奮鬥的年輕人那裡,這也是一個隱藏的退路。
但時代已經悄然翻篇,養豬這個行當不是誰都可以從事的,養豬業散戶逐步退出,規模化養殖興起,2018年的豬瘟也給這個趨勢按下了快捷鍵。一旦沾上豬瘟,不管是你是養幾十頭豬的散戶,還成千上萬頭的規模化養豬的大戶,豬基本上是團滅,政府雖然有補貼,但並不足以抵消所有損失。
科技養豬可以實現智慧化、數字化、無人化,實現人管裝置、裝置管豬的養豬邏輯。生物安全水平被大大提高。養豬已經逐步從一個傳統行業變成需要高科技的行業。最後祝大家好好奮鬥,就算想養豬,也做一個養豬的高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