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前言:你喜歡小米嗎?

筆者雖說不是“米粉”,但對小米的產品卻很感興趣。

說起原因,一是小米產品的價效比不錯;再者就是小米系智慧產品可以互聯,用移動裝置即可遠端控制小米的整個生態鏈。

聽起來就不錯,實際用起來確實方便。

比如,當你拿一臺小米手機,或直接對‘小愛同學’說出你的需求後,就可以直接操控它們,比如開啟空調、清潔機器人掃地、洗衣機預約、電視播放小盆友喜歡的動畫片等等。

此外,每當透過智慧門鎖開門之後,家中還可以實現自動開/關燈,或者調節溫度溼度等功能,出門在外則可以快速關閉智慧電器,這讓智慧生態鏈具備了很強的實用性,同時也解決了‘強迫症’的煩惱。

以至於,現在有不少朋友以收集整套的小米智慧家居為樂趣,我想這就是小米的魅力吧。

當然,“洞悉一切”的小米掌門人雷軍,為這些“米粉”提供了暢通的消費渠道,除了各大城市門店外,還可以從線上的小米商場輕鬆找到多種產品,像3C、智慧廚電、車載出行等產品一應俱全,甚至9.9元一包的口罩都能買到。

可見,以造手機起家的小米早已將“跨界”玩出了高度,生態鏈也做到了極致。對科技公司來說,一切都與科技相關,就連現在熱銷的智慧汽車也不例外。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功成名就的小米去「造車」,你會買單嗎?

這次的造車傳聞,對小米來說絕對是利好訊息。但是小米集團卻謹慎迴應,“晚點等公告”。

事實上,小米「造車」的傳聞,已不是第一次了。

在2014年,就有訊息稱小米要造車,並投資了凱立德;

2015年,雷軍投資蔚來汽車,此外小米還申請汽車以及IoT相關的定速巡航、車輛操控等發明專利;

2016年,雷軍注資小鵬汽車;

2018年,小米在內部啟動了名為“micar”的造車專案調研,由負責制定小米戰略的參謀部牽頭;

2019 年第三季度的小米決策層董事會上,王川拿出汽車行業調研報告向雷軍建言,認為 2019 年底到 2020 年初,是小米入局造車的時機;

2020年4月,小米戰略投資車聯網企業上海博泰(Pateo),雙方將在軟體、硬體、語音多場景互動等方面進行合作;

可以看出,雷軍非常關心智慧汽車行業發展,近年來多次前往主機廠考察,小米內部也立項調研過造車專案。

不過遺憾的是,每隔幾年就會曝出的造車傳聞,都被小米都斬釘截鐵地迴應稱造車訊息是假的。

本次也不例外,針對該訊息,小米集團官方臨時迴應稱:“等等看看,暫時沒有。”

在2月21日晚間,小米集團再一次釋出公告稱,“集團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並就相關行業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及研究。集團就電動汽車製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

由此來看,小米「造車」的專案又暫緩了。

小米「造車」為什麼還要再等等?不怕錯過這個大風口?

02 電車,大風口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這是小米創始人、CEO雷軍曾說過的一句話。

這句話是為了說明創業成功的本質是找到風口,順勢而為,源自於《孫子兵法·兵勢篇》,“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意思是,善於指揮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勢”,就象讓圓石從極高極陡的山上滾下來一樣,來勢兇猛,世人稱之為“飛豬理論”。

要知道,作為‘風口論’的發明者,雷軍深刻知道借勢,借風口的重要性。現在,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是現在全球最大的風口,而科技公司正成為中國智慧汽車賽道上最兇猛的新物種,它們基本一致地將觸角伸向了新能源汽車這款蛋糕。

在過去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已經創造了太多的創富神話。

新勢力方面,小鵬汽車做了五年市值突破了360億美元,蔚來汽車市值突破了900億美元,理想汽車市值也逼近300億美元。此外,連賈躍亭的FF汽車都要在美國上市了。

傳統車企方面,去年7月東風汽車全新高階品牌定名“嵐圖” 正式釋出。

11月,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百億級“巨無霸”專案高階智慧純電汽車專案“智己汽車”正式啟動,宣佈落戶浦東新區張江智慧園區。

目前來看,阿里、百度等網際網路企業先後官宣造車,蘋果、華為等手機終端廠商也屢屢曝出造車訊息。

鑑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良好前景,資本市場越來越看好新能源汽車發展,多家新能源相關企業實現了融資。

據相關資料顯示,2011-2020年,新能源汽車品牌投融資事件共897起,披露投融資金額3841.1億元。其中,2020年投融資事件共89起,披露的融資金額近1292.1億元,實現了近十年來首次突破千億元的記錄。

截止到2月23日,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發生13起投融資事件,包括比亞迪、恆大汽車、零跑汽車、合創汽車、法拉第未來等知名品牌。

可以說,造車這門生意太吸引人了。

03 雷軍,在等啥?

說起來,與上面的新勢力相比,雷軍掌舵的小米並不差錢,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何小鵬、李斌、李想能做到的事,相信雷軍也沒問題。

此外,無論是資源、履歷等各方面來講,這幾位大佬的實力旗鼓相當,或許雷軍還更勝一籌。

不造車,‘米粉’’都會覺得可惜。

那麼,小米究竟什麼時候會出手?

雷軍,到底在等啥?

在筆者看來,小米雖然錯過了第一波造車熱潮,但是入局車市的‘野心’從來沒有減弱,謹慎的雷軍或正在等待一個“輕資產造車”的契機。

我們知道,小米不需要關心手機的生產製造環節,而專注提升使用者體驗和銷售渠道,沒有自建工廠那麼沉重的經濟壓力。

而車企不僅需要資質,而且要有自建工廠,投資開發還需要保證供應商開發進度,一旦進度延緩,經濟壓力比起手機要大的多。

如果採取外包模式,可以獲得靠穩定的零部件、節省研發成本。但是也有弊端,外包會導致切換供應商,對同樣的技術進行重複投資;長期依賴外包,話語權也會降低,還會降低整車的技術儲備能力。

所以,外包模式可以贏得高起點,卻會帶來嚴重的財務危機。

有人說了,科技公司與傳統車企合作可破,筆者敢肯定雷軍也在考慮這條道了。

目前來看,小米電動汽車製造業務研究還未到正式立項階段,短期內不會涉足汽車實際的生產製造層面,但這不妨礙小米由內到外去佈局「造車」。

小米的強項是智慧生態鏈,先從車機、系統、軟體配置入手,打造“智慧座艙”對小米來說有著先天的優勢,比如騰訊、百度還有阿里都是在綁架手機的同時,也綁架了車機,而讓自己的米家生態上車是一個絕好的路徑。

其實,小米此類的科技企業並非在扮演供應商的角色,而是已經深度參與到造車中了。

可以預見的是,小米的米家生態鏈裡已經預留了“智慧電動車”這一環了。

不信,咱們打個賭,兩年後你再看!

1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終於解決了統信uos+飛騰晶片下flash執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