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劉強東卸任一切
自從2018年“明蘇尼達性侵事件”以後,喜歡秀恩愛、懟友商的劉強東彷彿完全淡出人們的視野,就連他白手起家、一手打造的京東集團,也少有他的身影了。
我最近一次看到劉強東的訊息,居然是因為他卸任50家公司法定代表人而上了微博熱搜。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劉強東已卸任50家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長或其他高管職務。同時京東集團高管職位有變動,京東零售CEO徐雷接任執行董事、經理和法定代表人;繆曉紅接任李婭雲手中的監事職務。
訊息一出,有網友猜測劉強東這是要提前“退休”的節奏,還有人直接用“別了!劉強東!”“再見!劉強東!”表達自己對“江湖再無東哥的傳說”而遺憾。
其實沒必要搞得那麼悲愴,在我看來,劉強東這次卸任,並不是要退休,其實質是“放權”。
畢竟這麼大一個企業,如果實權完全掌握在一個人手中,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我還記得,2019年劉強東“放權”前曾明確告訴員工,京東物流已連續虧損12年,如果一直虧損下去,撐死也只能活2年。
東哥放權後,京東管理層會採取什麼措施面對危機呢?
答案是變革。
京東內部進行了一次大刀闊斧的變革:
1、實行末位淘汰制,淘汰10%的副Quattroporte級別以上高管,“不合格”高管相繼離職,管理層大換血;
2、實行基層大改革,取消快遞員底薪,按績效算工資,大幅度提高快遞員工作積極性;
3、實行“殺入小縣城”戰略,在小縣城建立了龐大的物流網;
4、資本市場上,繼續與“愛回收”、唯品會取得合作,加大使用者覆蓋率;
……
2019年至今,京東抓住一切機會讓“大殺四方,對內對外、線上線下”三駕馬車一同飛奔起來。
這一系列改革,給京東帶來了穩健發展。
京東集團2019年財報顯示:全年淨收入5769億人民幣,淨利潤122億元。
這意味著什麼?
發展了22年的京東集團,首次實現年度盈利,這對京東來說,可以說是“質的飛躍”。
從“如果不能控制一家企業,我就會把它賣掉”,到“卸任一切,大膽放權”,劉強東的選擇無疑是明智的。
同樣懂得放權的優秀企業家還有馬雲。
馬雲曾坦言:“阿里從來不只屬於馬雲,但馬雲永遠屬於阿里。”
所以,他很早就學會了放權:
2006年,他將阿里巴巴公司Quattroporte職位讓賢於衛哲;
2013年,他將阿里巴巴集團CEO的接力棒交給了陸兆禧;
2019年,他又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交付給了張勇;
……
學會“放權”是馬雲對阿里巴巴未來做的一個長遠抉擇,這也使得阿里巴巴集團不斷注入了新鮮血液、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Quattroporte放權經理是放權,經理放權主管是放權,主管放權底層員工同樣是放權、同樣重要。
星巴克在放權基層員工方面尤其出色。
在《星巴克一切與咖啡無關》一書中,提到一個問題:誰能決定星巴克應該買什麼樣的掃帚?
答案是清潔工。
星巴克的決策者們認為,並不是只有執行主管和經理們才應該覺得自己有權作出決定,企業裡的所有人都應該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的權利。
這就是放權的意義。
職場中不懂放權
容易埋沒人才、累死領導、作死企業
詹姆斯·斯托克代爾說:有安全感的領導者,才懂得授權予人。
所謂“授權”,就是發掘並培養人才,鼓勵並授予權利,幫助員工發揮潛力、取得成功。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授權法則”。
不懂得“授權法則”,對個人、領導、企業來說,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職場中不懂“授權法則”,容易埋沒人才
我前段時間負責了一個專案,需要和另外一家公司的一名年輕女性(暫且叫“小田”)合作完成。
在溝通中,我們發現小田非常專業又細緻,後來才知道她是985畢業的高材生。
但合作方案進行到修改階段,出現了不少問題。
他們公司的方案需要簡單調整和優化,但小田說,任何地方需要做修改都得請示領導。
白天老闆沒空,晚上又有應酬聯絡不上人,結果“請示”總被耽擱;
後來因為方案需要再加一個新的條例,小田又“請示”了老闆好幾天……
其實,在合作中我們都發現,小田是完全有能力決策和執行的,但因為領導不肯放權,導致她在崗位上處處受限,無法實現自己的更大價值,像領導的牽線木偶一樣。
即便底層員工再有能力,如果領導不肯給予適當權利,也會埋沒人才,讓他們真正成為平庸的職場人。
職場中不懂“授權法則”,容易累死領導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賤,奉命擔任地方官吏,他到任之後,每天不管政事、彈琴自娛,但他管轄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這種“奇怪”的局面讓之前被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每天起早貪黑、忙東忙西,卻總做不好。於是他請教子賤:你是怎麼把它管理好的?
子賤說: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做,而我是藉助別人的力量來完成的。
領導要學會“授權法則”,其實先輩們早就教了我們這個道理。
現代企業中,聰明的領導懂得放權於員工,讓自己從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然後合理分配權利,正確部署力量,發揮團隊協作精神,不僅能增強自己的管理能力,也能讓員工的能力得到發展。
職場中不懂“授權法則”,容易作死企業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是一位“神奇”人物,他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車公司,但在管理企業和底下員工方面,他卻成了一個反面形象。
福特是一位極其缺乏安全感、從不願意授權給底下員工的領導者,就連自己的親兒子也不例外。
他經常干預管理層做決定,兒子當上Quattroporte後,和高管們一致通過的決定,如果他不滿意就直接取消;在公司,只要有被重用的領導嶄露頭角,他就立即撤下來……為此,福特公司流失了很多優秀人才。
福特沒有遵守“授權法則”,沒有適當授權或者放權,他的一系列“迷惑操作”不僅最終削弱了自己的領導力,還使得公司受到重創,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公司市場佔有率持續下跌,虧損極其嚴重。
領導要懂得對員工放權
員工要懂得讓領導放心
全球職場社交平臺“領英”之前做過一個調查,發現:有近一半的員工寧願放棄加薪的20%,也要獲得更大的工作自主權。
但想要領導放權,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員工首先得讓領導放心。
什麼叫做讓人放心?
相信大家都點過外賣吧,從我們下單那刻開始,平臺就會不停地告訴我們:店家已接單、騎手已到店、騎手已出發、騎手離你還有1公里、還有100米……
外賣平臺這樣做,是為了讓點餐的人放心,即便現在吃不到,但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可以吃到,這就叫讓人放心。
在職場中,想要成為一個讓領導放心的人,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至少需要符合以下兩個標準。
① 讓人放心,需要有強勁的實力
強勁實力,說白了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般而言,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越容易讓領導放心、放權。反之亦然。
像大型晚會春晚、跨年晚會等,一般都會請重量級主持人董卿、撒貝南、何炅等人來主持。
因為這些主持人有強勁實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不錯,如果現場發生意外情況,主辦方也相信他們能憑藉專業能力順利應付。
而解決能力一般的人,重要任務領導不敢隨便交給他們,怕他們完成不了任務,甚至會出大亂子。
沒有機會擔任重要任務,自然沒有“權利”了。
② 讓人放心,需要運作透明、保持溝通
我上大學時在一家報社實習,有一次被領導委以重任,自己獨立寫一篇調研報告。
接到這個重要任務後,我既激動又興奮,暗自下定決心:這是我第一次獨立負責的大任務,一定要寫好,讓領導刮目相看。
我花了整整一個禮拜的時間,精心設計自己的報告,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加班加點忙報告……網上查資料、線上諮詢專家、還打電話請教學校老師、然後整理材料寫報告,每天忙到凌晨一兩點。
最終,我拿著辛苦趕了一個禮拜的調研報告,滿心歡喜地給領導看,結果領導說寫偏了,並質問我為什麼不給他稽核提綱。
我一下懵了,不知道怎麼回答,後來領導開導我說:這種報告涉及範圍廣、材料眾多,寫之前一定要多溝通,不然既浪費時間和精力,還耽誤工作。
那件事情讓我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
如果想要領導放心、放權於你,工作中一定要運作透明、保持溝通,讓直系領導及時掌握你的工作進度。畢竟,如果沒有領導滿意的過程,怎麼會有領導滿意的結果呢?
如果說“保持溝通”是讓領導看到你努力的過程;那麼,“強勁實力”是讓領導看到你努力的結果。
這樣的員工,怎麼能不讓領導放心呢!
職場上,聰明的員工太多,但讓人放心的員工卻太少。
所以,想要領導放權,首先讓自己成為一個讓領導放心的員工吧。
-
1 #
-
2 #
卸任只是正常的公司人事變更,他依然可以遙控指揮,這樣可以更好的提高效率
-
3 #
把權分散出給手底下的人這樣公司才會發展的更好,這樣的做法確實值得肯定
-
4 #
其實這些都不是主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京東沒有影響消費者的服務依然很給力。
-
5 #
什麼放權,這叫止損。
我也要放權,不想當農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