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程式
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使用者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開啟應用。
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使用者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解除安裝。
小程式的架構:包含View檢視層、AppService邏輯層。
View層用來渲染頁面結構,AppService層用來邏輯處理、資料請求、介面呼叫,它們在兩個執行緒裡執行。
檢視層使用WebView渲染,邏輯層使用JSCore執行。檢視層和邏輯層通過系統層的JSBridage進行通訊。
小程式的版本型別:為開發版、體驗版、正式版。
從小程式的版本型別可以看出,環境一般會準備三套環境:開發版訪問的測試環境、體驗版訪問的預釋出環境、正式版訪問的生產環境。
小程式的測試點測試點可以從以下方面去考慮:功能測試、許可權測試、UI測試、相容性測試、介面測試、網路測試、效能測試。
>>>>
功能測試
小程式的功能測試跟APP功能測試,對於功能業務的測試思路及用到的用例設計方法是一樣的。
根據設計好的各個大類功能模組劃分,然後再逐級細化,覆蓋到每個功能儘可能全面的測試點。
包括業務流程、資料流向、功能入口有效性檢查、互動性檢查測試。
>>>>
許可權測試
1)未授權時,使用一些業務功能的時候,都會彈出提醒‘先授權再操作對應功能’;
2)在提交資料到後臺的時候,會提示補充相關身份資訊才能提交。
>>>>
介面UI測試
小程式的頁面測試和app的介面測試一樣,關注頁面展示元素,如選單、對話方塊、視窗和其他可視控制元件的佈局、風格,文字是否正確。
頁面是否美觀,頁面互動操作是否友好。操作是否設計頻繁、是否易操作。
但注意一點,微信小程式頁面層級跳轉預設不能超過10次,比如分類->數碼電子->數碼產品->相機->尼康->... 達到10次就不能跳轉了。
一般在進行需求設計時,頁面跳轉儘量在10次以內。有超過跳轉10次的應用場景,針對性開發。
>>>>
相容性測試
手機系統:在 ios 上,小程式的邏輯程式碼運行於JavaScriptCore 中,在Android上,這個任務則是交給 X5 核心來完成。
所以有條件的話,不僅要覆蓋android和ios,包括主流的Android和ios品牌也要覆蓋,比如華為,小米,iPhone11,iPhoneXR等等。覆蓋到最新的試用版和當前流行的主要版本。
例如在最新版本小程式SDK上開發的程式不能在低版本的SDK上像預期的那樣執行。
>>>>
介面測試
目前大部分都是微服務的架構,小程式呼叫的是後臺的介面,所以這裡的介面測試和平時的介面測試是一樣的。
>>>>
網路測試
網路測試可參考APP的測試,包括網路切換,3G/4G/5G/wifi的切換;
斷網測試,以及弱網測試,像弱網場景下超時是否給予合理提醒、丟包是否有重發機制。主要是考察小程式在各種網路狀況下的執行情況。
>>>>
效能測試
小程式呼叫介面的時候對於伺服器端效能。例如併發量多大,伺服器是否有影響。
小程式本身的效能包括:頁面的白屏時間、首屏時間、資源(CPU、流量、電量、記憶體等)佔用、頁面渲染時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