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時間沒有現在,永恆沒有未來,也沒有過去。

——阿爾弗雷德·丁尼生

過去一年多來,關於5G主題的投資,並沒有體現出什麼格局,比如此前消費電子最火是一個細分產品,是價值量不大的TWS耳機。對於5G所帶來的新的生態,哪怕是最講邏輯、最會講故事的A股,也沒有多少人認可。

這不妨礙我們,在現在這個時間,首先找準5G新生態的賽道。我們這裡有兩個結論。

第一個結論:5G或者未來的6G、7G,最大的應用將是自動駕駛(無人駕駛)。

想象一下,我們未來會採用什麼樣的交通方式。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答案,我認為,只能是自動駕駛。

每次的生產力革命,本質上都是人類的解放,將人從繁重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人類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發明創造,用來享受生活。比如蒸汽機發明之後,將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現在,我們以汽車為主的交通方式,雖然較步行縮短了往返兩地的時間,可一旦發生擁堵,就會導致花費的時間更多、效率更低且風險頻發。而自動駕駛實現之後,這種情況將大為緩解。

自動駕駛是熊彼特所說的創造性破壞,它將徹底打破我們現有的商業和生活業態。

我們現在的生活,本質上都是大機械時代的產物,以美國為例,2020年的美國,跟與1950年相比,變化並不大,現在能有的東西,1950年時都已經有了雛形。

而自動駕駛帶來的新業態,將是電氣化、智慧化、資訊化徹底取代大機械時代的根本表現。我們未來所面臨的技術進步,所迎來的生活業態變化的浪潮,將比過去的七十年,要迅猛的多。

這個市場有多大?想象一下,過去十年,是智慧手機的十年,而單單自動駕駛汽車的市場,就是手機的十倍,這還不包括帶來的新的生活業態。

第二個結論:通往自動駕駛的賽道,只能是電動車。

電動車其實出現的時間並不比燃油車晚。根據一份1900年美國的新車銷售登記記錄,當年上路的新車當中,有38%是電動汽車。

關於電動車是否能取代燃油車,這個問題大家已經吵上天了。畢竟這個動靜太大,燃油發動機作為一個大的就業部門,關係到上千萬人的工作和背後的家庭,可不是簡簡單單的說改就改。

對電動車持懷疑態度的人,一般來說都是歸結為一個問題,那就是電池。現在最好的鋰電池,能量密度只能做到160kh/kg,至少需要做到300kh/kg,才能從價效比上挑戰燃油車。其他的還有環保、安全、電網等等一系列問題,就不細說了。

這些問題其實不關鍵,淘汰燃油車的邏輯簡單粗暴,因為電子技術淘汰機械技術是一個歷史的必然,要想實現一個機械功能,電子技術的成本最低。如果自動駕駛是未來交通的終極形式,那燃油車這條賽道就註定是死衚衕。

最簡單的例子,側方停車。這是我們在網上找的關於側方停車的步驟,實際操作起來確實不簡單,這就是純機械的問題所在。

但是如果是電動車呢,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可以實現四輪轉向,根本都不用如上圖所示的一進,直接將四個輪子對準車庫位置,開進去就可以了,而這僅僅是未來自動駕駛汽車最基礎的功能。

上圖就是一個典型的自動變速箱的剖面圖。一個簡單的六速自動變速箱,其中零配件有上千個,這些零配件都必須要以合理的誤差裝配,要在設計上考慮到長期運轉的磨損補償,還要考慮到發動機在不同溫度和功效下的匹配,保證動能輸出平順,這中間可能需要五六十年的甚至上百年的工業經驗積累。

但燃油車時代的變速箱就像機械錶一樣,哪怕製造技藝再高超,也不過是機械時代的絕響,因為電子取代機械,屬於典型的降維打擊。

電池加電機的組合,可以將燃油發動機和自動變速箱的組合,轟的渣都不剩。電機的反應速度快,可以瞬間將指令轉化成機械動作,但是燃油發動機需要中間有一個轉化。單單將汽車的動力轉化平順就需要加一個自動變速箱,可想而知將來如果實現了自動駕駛,燃油車的改造難度有多大。

奧迪用四十年的時間,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才有了現在引以為傲的全時四驅系統。但這個系統,對於電動車來說,不過是更新一次軟體的工作量,這就是代差,這種差距大的讓人絕望。

比爾·蓋茨曾經在2014年的一次演講會上表示,如果通用汽車公司像計算機行業那樣緊跟技術的發展,我們早就可以用1加侖(3.785升)汽油跑100英里(1英里=1.61千米)了。這個表述當然引來了通用汽車的反擊,但汽車企業用了五十年的時間,才將百公里油耗從十幾升降到了五六升左右,確實沒有什麼太大進步。

可見要想實現自動駕駛,有且只有唯一一條路徑,那就是電動車。

由此,我們的結論就昭然若揭了:自動駕駛必將崛起,因為它是5G與電動車兩條萬億賽道的終極合攏處。

9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小i機器人助力運輸類國企客服中心智慧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