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發展需要與時俱進,當今的資料時代,數字化轉型成為必做題,那麼企業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其執行的核心邏輯應該是什麼?對的,沒錯,那就是人貨場的重構,即基於網際網路技術工具手段,以資料為依託,圍繞著企業的核心需求方(人),企業業務(貨)和需求互動的渠道(場)進行全新的構建,,需要對企業目前的業務場景、產品生產運營模組、流量來源、組織和人才結構以及軟硬體基本情況做好診斷,以便更好在數字化整體規劃和落地過程中有效“尋坑”“補坑”“避坑”,總結起來,核心邏輯便是人怎麼引,貨怎麼配,場怎麼動,以及人貨場之間應該如何重構連結。
對此,筆者總結出一個金六角模型,圍繞著企業數字化的核心邏輯來解讀了這三者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比如說人,人是需求方,所以需要圍繞著需求,在需求本身(需求源頭,需求感知,需求內容,需求特點等)、需求的滿足方式(交易、互動),需求的滿意程度(如體驗,服務)等,進行人的思考和運營,即人的引入和運營,同理,貨,場亦如此,以使用者為中心,橫向整合企業各大平臺、終端,縱向連結使用者,打造統一的權益平臺體系,在任何渠道任何終端,持續經營使用者忠誠,構建實現全渠道、跨品牌、跨組織、跨業態、跨平臺的深度業務協同運營,架構、技術、組織、人才等軟硬體,持續累積並沉澱企業的資料資產,透過資料分析驅動業務的精細化運作,最終實現企業業務的智慧運營。
下面我們就針對人貨場三者之間的連結到底如何重構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部分,人貨重構,簡單來講就是改變傳統以貨為驅動的貨本位思維,樹立使用者思維,以使用者需求和需求趨勢為導向,來引導產品研發,和品類的完善、組合
基於使用者思維(可以參考之前寫的文章「五種思維模式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圍繞著使用者進行產品的設計研發,所以需要對使用者進行細分,也就是我們要明白所有生產的產品,面對的是怎樣的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者需求會有定的差異性,因此相對應的產品匹配也就自然不同,同時在匹配的方式也要差異性。
我們將使用者可以分為新客、常客、忠誠客、嚐鮮客、價格敏感客、休眠客等等,至於從什麼維度標籤,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維度設定即可,那麼針對客戶的細分,對產品便可以對應性細分,比如引流品,網紅品,爆品(流量品),定製品,喚醒品等,針對新客,主要透過引流品來進行匹配,針對嚐鮮客,可以透過新品或者網紅品來匹配等,那麼進行產品和需求匹配的手段呢,可以透過新媒體進行品牌精準推廣,透過智慧會員推送,如微信模板訊息,結合使用者畫像進行精準性推送等等
比如門店要建社群,那麼只要進店購買產品的使用者,掃碼進群即可免費或者以較低價格購買或者免費獲得這些產品中的一款或者幾款,一方面使用者有進入社群的動力,另一方面門店又可以在社群中與使用者建立線上的互動溝通,同時構建了一種與使用者互動的渠道,可以進行門店活動或者新品上架的推送,大大增加使用者二次進入門店的機率,同時還可以透過社群進行產品需求的預定等
比如在社群中推送預點程式,使用者早上需要早餐時,便可在家裡或者路上直接下單,路過門店時直接可以提取即可,既能買到心儀的早餐,同時又可以有效節省門店直接購買早餐的時間消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解決使用者吃心儀早餐,又希望不耗時的痛點需求。
第二部分,人場重構,簡單來講就是基於使用者思維,構建使用者更高效、更便利、更舒適、更智慧、更易用、更匹配的購物服務體驗場景
重點就是需求方(即人)在渠道上交易,接受服務的體驗和感知,重點是渠道(即場),對需求方的滿足方式和滿足程度,以實體門店為例,就是指門店的舒適度,交易便利性、門店的服務形式及服務細節、門店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豐富度和需求匹配度,以及門店能夠給使用者帶來便利的各種黑科技、配送服務等等,而門店所有的構建或者說設計,陳列等對使用者的需求滿足是否有效起到作用,能否更好的服務好使用者,滿足使用者需求,並刺激使用者再次來店。
當然渠道構建方面,要從軟硬體角度出發,軟體即各種與使用者互動的易用性和便利性,比如門店網路訊號,門店收銀服務系統等,硬體方面就是各種活動物料,諮詢和服務的硬體裝置等,比如自助收銀裝置。
第三部分,貨場重構,簡單來講就是基於使用者的需求資料,根據場景需求的滿足資料,對單品、品類、訂單總量、單一渠道訂單量、原料備貨、半成品備貨、損耗等進行智慧自動觸發,生成訂單詳情
這個基本是企業內部供應端和業務前端的重構,供應鏈如何更好滿足前端使用者在場上的需求,尤其是準時且精準的提供前端所需要的產品或者服務,拿實體門店來講就是,門店所需要的各種原材料,像餐飲門店,門店一天滿足顧客點餐需求的原料供應,不同的肉蔬供應準確度,並根據節假日和工作日的變化,進行肉蔬供應的適配調整,並在供應效率和供應成本上儘可能的最佳化,透過準確率的提升來降低門店經營中所產生的損耗等
其實透過人貨場重構的界定,我們不難看出,三者的重構實際上都是需要基於現有資料基礎上,並進行資料有效分析的前提下,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並做出調整。
比如門店是否要透過自助收銀裝置來完善使用者的支付體驗,應該透過什麼樣的自助收銀裝置,滿足什麼樣的支付形式,才能滿足使用者的支付需求和體驗,這個就需要基於行業資料和支付交易的使用者習慣,以及支付交易在體驗上提升的必要程度等資料進行判斷。
再有就是重構過程中各種常規性和非常規性活動所形成的人貨場的重構,則更需要資料的支撐,比如活動的目的(引流、復購、提客單)、活動的產品選擇,活動的力度,活動的推送方式,以及活動的宣導力度,還有就是活動後資料分析和覆盤,人上是需求,場上是滿足需求,貨上則是匹配需求,之間連結力度的變化,帶來三者之間的有效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