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幾年以來,國內冷鏈物流開始逐漸進入廣大使用者的視野,伴隨著冷鏈物流熱度的持續高漲,不少巨頭公司在冷鏈上動作頻頻,比如中國順豐和美國物流巨頭夏暉宣佈成立冷鏈物流合資公司;京東物流與中國國際貨運航空開始了一項全球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合作;阿里巴巴的冷鏈物流版圖上再添馴鹿冷鏈;分別背靠騰訊、阿里巴巴的O2O餐飲配送平臺美團、餓了麼也開始佈局短途冷鏈。

那麼冷鏈物流究竟是什麼,當前存在哪些問題或者機會,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是怎麼樣,這些問題,都會在後面的文章中得到一一解答。

01

行業概述

冷鏈物流是指為保持食品(新鮮或冷凍)的品質或其他產品(醫藥等)的效能以及減少運輸損耗,在其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等環節,貨物始終保持一定溫度的一種物流運輸方式,由預冷處理、冷鏈加工、冷鏈儲存、冷鏈運輸和配送及冷鏈銷售幾方面構成,涉及冷庫、冷藏車、保溫盒、冷藏陳列櫃等設施。

和傳統物流相比,冷鏈物流在每一個環節上對於技術的要求更高,資金投入也更大,已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領域。事實上,冷鏈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恆溫”——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的儲存溫度。

冷鏈物流需求較大的領域包括初級農產品(蔬菜、水果、水產品、肉製品、蛋奶等)、加工食品(速凍、冷飲、乳製品等)和醫藥(藥品、疫苗)等特殊商品。

目前,國內冷鏈物流的運輸、倉儲、配送等各個環節的銜接尚不完善,因此企業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是增強客戶粘性的必然之舉。冷鏈物流規模效應極強,投資成本高,投資回報週期長。其中,綜合性冷鏈服務提供商呈現出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有較強的成長空間。

根據中物聯冷鏈委的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統計資料,2015年,運輸型冷鏈物流企業數量佔比為43%,而其營收佔比僅為37.8%,而綜合型和供應鏈型佔比分別為25%和4%,但其營收佔比卻達到32.7%和10.3%。

在冷庫和冷藏車方面,過去幾年,全國冷庫和冷藏車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但是在增速方面,有所放緩,預計未來幾年,國內在冷庫容量以及冷藏車數量上,仍然會以一個較為平穩的速度保持增長。

02

中國冷鏈物流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中國尚未形成完整獨立的冷鏈物流體系,冷鏈物流的發展還僅僅停留在運輸與冷藏環節,運用先進資訊科技的冷鏈物流管理體系還明顯不足,技術裝備相對落後;冷鏈物流的成本相對比較昂貴,主要是由運輸成本、倉儲成本、庫存成本和管理成本組成,其中運輸成本與倉儲成本所佔比例較大,存在監控不到位、行業標準不統一等諸多問題。比如:運輸過程中關掉製冷機以節省成本;搬運裝車過程中操作不到位導致溫度過高。

1. 冷鏈運輸率低

長期以來,中國初級農產品冷鏈運輸率一直低於歐美髮達國家。國外果蔬、肉類、水產品的80%~90%為冷鏈運輸,而國內冷鏈運輸率僅為15%、30%和40%;國內冷鏈過程斷鏈比例高達67%、50%和42%,遠遠高於發達國家冷鏈斷鏈比例。

這是由於國內普遍缺乏冷鏈意識,消費者對生鮮品是否需要冷鏈保鮮尚沒有嚴格要求,同時中國冷庫分佈區域性不均衡也導致大量產品的冷鏈環節出現“斷鏈”現象。在不具備充分冷鏈流通的情況下,果蔬類食品損耗量高達15%(發達國家的損耗量約為5%),損耗價值超過500億元,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另外,中國冷凍食品年人均消費量僅為10kg,低於日本的20kg,遠遠低於美國的60kg。這是由於中國居民對於冷凍食品依賴性較弱以及冷鏈食品供給端尚未產業化、規模化所致。

2. 人均冷庫容量偏低、分佈不均

根據全球冷鏈聯盟(GCCA)的統計資料,2016年全球人均冷庫容量為0.2立方米,印度冷庫容量為1.41億立方米,位列全球第一,第二、三名分別為美國與中國,冷庫容量分別為1.10億立方米和1.07億立方米,但人均冷庫容積不到發達國家的1/2。

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地域性特點,中國冷庫分佈不均勻,華東地區冷庫容量已佔到全國冷庫總容量近46%,其中山東、上海、江蘇發展速度較快,冷庫容量居前列;而中國果蔬產地的內陸各省市市場冷庫容量仍舊偏低,造成冷鏈物流在生產源頭缺乏預冷,產生源頭“斷鏈”。

區域性供需的不匹配和冷鏈運輸能力不足導致企業倉儲能力未充分發揮,與人口、經濟發展並不匹配,這也決定了冷鏈物流未來成長的空間依然較大。

3. 行業集中度低,利潤率低

從競爭格局看,中國冷鏈物流行業處於較早期階段,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根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2015年中國百強企業收入總額不足冷鏈市場的10%,美國前5強冷庫企業佔市場份額約63%,而從2015年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排名來看,前10家企業總收入佔百強企業總收入的48.5%,前20家企業總收入佔百強企業總收入的61.4%。

目前看來,預冷環節缺失、經營分散、運輸網路落後、缺乏有效的資訊管理是中國冷鏈成本較高的主要原因。中國常溫利潤率是為10%,冷鏈利潤率為8%,而發達國家冷鏈的利潤率可以達到20%~30%。未來如何做到控制成本,降低商品損耗率是各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相信這將伴著冷鏈物流的長期發展逐步得到解決。

03

冷鏈物流行業驅動因素

1. 城鎮化程序推動

中國城鎮化道路起步較晚,尚處初級階段,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釋出的《2013中國人類發展報告》中,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新增3.1億城市居民,屆時中國城市人口總數將超過10億,城鎮化率將達70%。城市居民無法實現農產品等食品的自產自銷,進一步帶動了肉禽蛋、水產品、乳製品等易腐食品和反季節蔬菜水果的消費總量;城鎮化進一步推動了農產品規模化、集中化、區域化生產,因此加大了食品消費需要通過冷鏈物流方式實現由產地向城市輸送的需求。

根據尼爾森健康與食品意見調查結果,70%的中國受訪者有特定的飲食需求,82%的人願意為不含不良成分的食物支付更高價格,兩項資料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同時,防腐劑為消費者最厭惡的人工食品新增劑。根據《小康》雜誌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的調查結果,食品安全問題連續5年位列“最受關注的十大焦點問題”榜首。

冷鏈物流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冷鏈過程中的低溫能顯著抑制食物中致病性微生物生長防止食物變質腐壞,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防腐劑的作用;同時冷鏈物流品質控制需要配合食品進入流通環節前的品質檢測,也有利於監督食品生產廠商嚴把品質關。

隨著中國城鎮化道路的不斷推進,中國城鎮人口持續增加,而在城市地區居民的食品結構中,易腐食品佔比較大,儲運離不開冷鏈。2015年中國人均GDP為7485美元,中國城鎮人口平均可支配收入近10年保持快速增長,2015年達到3.1萬元,同比增長8.2%。

依照發達國家經驗,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4000美金,冷凍、冷藏食品需求將逐步得到釋放,並推動冷凍冷藏食品消費和冷鏈產業的建設發展。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收入的提高、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對於標準化的冷鏈供應產品需求將不斷增加,並推動冷鏈行業持續穩定發展。

2. 生鮮電商的崛起

生鮮電商近年備受資本和市場青睞,不斷湧出,生鮮網路零售額快速增長。同時,根據艾瑞諮詢的統計資料,生鮮電商規模從2012年的35.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497.1億元,預計2018年增長到2356.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1%。

由於生鮮電商產品冷鏈運輸比例遠高於初級農產品整體平均水平,這將是帶動總體冷鏈率上升的關鍵因素,生鮮電商需求也將支撐冷鏈物流市場的增長下限。

第三方冷鏈物流適合缺乏大規模投資自建物流能力的中小規模電商。早期生鮮電商多采用自建冷鏈物流保證服務品質,但生鮮電商目前正處於擴充套件業務版圖的早期階段,自建物流投資未必能始終跟上,因此成本低、社會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若能保障服務品質,成功樹立品牌,將得到更多生鮮電商的青睞。

以電商為主體的生鮮食品配送、自提業務,雖然面臨著單客消費低、生鮮商品標準化低(品質、重量)等問題,但對於城市工作生活節奏快的白領階層有較大吸引力,將帶動著冷鏈物流裝置的發展,尤其以運輸及配送環節的冷鏈裝置廠商。

食品配送對時效性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由分銷網點向消費者配送的最後一公里還處於藍海市場階段,以輕型冷藏裝置、生鮮自提裝置為代表的冷鏈終端,是解決需求多樣化、配送個性化、食品品質保證的最後一道環節。

3. 無人零售的普及

未來,無人零售店將逐步替代傳統便利店,同時,由於成本降低和便利性的提升,無人零售店的鋪設規模可能遠超傳統便利店的數量。

保守預計未來十年,無人零售店新增20萬家,參考佔地15平米的繽果盒子10萬元造價,無人零售店的投資額將達200億元。假設每個無人零售店配置5-10臺商用冷鏈產品設施,無人零售店對於商用冷鏈終端設施的新增需求就可達到100-200萬臺;如果每臺冷鏈產品設施單價5,000元,則無人零售店對應的冷鏈產業鏈規模將達到50-100億元。

4. 政策支援

近年來,冷鏈物流產業規劃、扶持政策和行業標準頻繁出臺,政策面的支援是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邏輯之一。政府層面對於冷鏈物流的發展高度重視,開始從政策、法規角度推動物流行業及冷鏈物流轉型升級,支援力度不斷加大,提出了健全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支援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要求,督導冷鏈物流行業的快速完善。

政策支援為冷鏈物流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降低農產品冷鏈物流成本,支撐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支援建設全程冷鏈物流和覆蓋農產品收集、加工、運輸、銷售各環節的冷鏈物流體系。

近年來,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現,新《食品安全法》倒逼完善冷鏈體系。食品腐爛變質是造成食品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食品在由生產環節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整個產業過程都中,離不開現代冷鏈物流。冷鏈物流是對食品安全的最強有力的保證,食品冷鏈是食品從生產到流通整個過程的特殊供應鏈系統,在食品運輸中應用。

新版《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於2015年4月獲得通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改後的食品安全法將對食品安全從生產、運輸、貯存、銷售、餐飲服務等各環節實施最嚴格的全過程管理,強化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完善追溯制度,加大監管處罰力度。

04

中國冷鏈物流產業鏈深度剖析

冷鏈物流涵蓋冷凍加工,冷藏貯藏,冷鏈運輸和冷鏈銷售全過程,從製冷裝置製造、冷庫建設,向後延伸至預冷、運輸、儲藏、分銷、配送、消費展示等環節,涉及冷藏車、冷庫、商業冷櫃等多種裝置,其成本較普通物流要高出40%~60%。

冷鏈物流主要包括食品與醫藥兩個重要物件,其中食品比重超過90%。產業鏈條可以劃分為上游的冷鏈裝置製造商和冷鏈技術供應商,農產品、醫藥等生產企業以及中下游的倉儲環節和流通環節。其中,倉儲和運輸的要求較高,大大增加了冷鏈物流的成本,但也降低了產品的損耗率,國內企業主要採用的冷鏈技術也集中在貯藏和冷藏階段,而未來的發展方向則是完善供應鏈管理系統以進行全面溫控。

根據冷鏈物流不同階段,主要可分為如下幾項技術:源頭採用真空預冷技術和冰溫預冷技術;貯藏階段採用自動冷庫技術;冷藏運輸採用冷藏車、鐵路冷藏車和冷藏集裝箱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運用資訊科技建立電子虛擬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對冷鏈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控。

1. 倉儲:以冷庫建設為核心

冷庫是冷鏈行業的基礎,是全程冷鏈環節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裝置,在倉儲、加工、運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投資在冷鏈建設的佔比中也是最高的,但國內供需有效銜接不足,基礎裝置短板明顯。

從使用功能來看,儲存性冷庫建設多適合長時間、大容量的儲存,不適合短時間暫存,存取不便捷;與冷鏈物流相適應的流通性冷庫建設少,難以滿足在大中型城市、交通樞紐、人口眾多和商品集中的地區食品流通供應的連續性需求。因此,流通性、溫度控制精確、節能高效的冷藏庫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2015年冷庫容量新增231萬噸,增長9.1%,總體市場保持了較為穩健的增長態勢。截至2015年底,中國冷庫總容量為2779萬噸,摺合約為7199萬立方米。考慮到冷鏈物流整體的發展速度,以及製冷行業景氣度觸底反彈,預計未來新建冷庫容量增速將恢復。

2. 運輸:冷藏車為主要載體

作為冷鏈基礎設施,冷藏車發展預期將加速。冷庫在發達地區建設逐漸飽和,但是冷藏車整體體量依然較小。

儘管國內冷藏車銷量近幾年來出現了較快增長,但從冷藏車佔貨運車的比例來看,和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德國佔比達到3%,英國2%,美國1%,而中國僅為0.3%。

自2013年以來,中國冷凍冷藏車以近萬臺量級增長,並且於2014年突破萬臺大關,新增車輛達1.13萬臺,2011-2015年複合增長率達到7.21%。截至2015年,中國冷凍冷藏車總保有量達9.9萬臺,2011年至2015年,中國冷凍冷藏車保有量複合增長率達13.9%。隨著生鮮電商對冷凍冷藏車需求的不斷拓寬,我們預計冷凍冷藏車市場整體需求仍將保持12%以上的增速。

冷藏車作為冷鏈運輸環節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其產銷量逐年增加。中國冷藏車產量從2012年的8542輛增加到2016年的2.61萬輛,複合增速達32%。2016年中國冷藏車產量排名前五的企業佔全國總產量的61%,其中排名第一的北汽福田的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35%,冷藏車行業的集中度已經達到比較高的水平。

雖然冷藏車產量逐年增加,但是總的保有量依舊不高,估計截至2016年末,冷藏車保有量僅為10萬輛,不足1400萬輛貨車保有量的1%,也遠低於日本23萬輛的冷藏車保有量,冷藏車這個細分領域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05

中國冷鏈物流產業總結

隨著中國的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結構趨於升級,使用者對於冷鏈流通商品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自2009年以來,中國的冷鏈物流行業雖然已經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仍低於世界平均標準水平。

隨著新零售的深入發展,消費者們對冷鏈流通物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冷鏈物流也愈加專業與細分:無論是在專業倉儲或者是運輸的各環節、第三方冷鏈服務,供應鏈服務以及其他附加服務等都在不斷使行業快速發展並趨向成熟。

總之,未來幾年,國內的冷鏈物流行業仍然會以一個較快的速度發展,整個行業仍存在一定的競爭機會。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直到今天,終於有人說清楚了,阿里為什麼不開除蔣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