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華為的流程型組織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今天我們看到很多企業都在倡導以客戶為中心,但他們往往只是停留在理念層面。怎麼判斷?如果你的企業出現以下5個問題的任何一個,那就得注意了。

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這是華為100年都不能變的東西。

華為 任正非

今天,我們看到每個企業都在倡導以客戶為中心,倡導如何來實現客戶價值,但多數企業只是把客戶為中心停留在理念層面,在真正實踐中,他們沒有辦法快速實現對客戶的響應。

這就促使我們要做一個思考:我們一直在談客戶價值,但是什麼才是實現客戶價值的核心關鍵力量呢?什麼是滿足和實現客戶價值的企業管理的核心要素呢?

“流程”並不是簡單的工作程式、工作連線、工作規範,而是滿足和實現客戶價值的活動連線。它是以客戶需求為輸入,以完成客戶需求為結束的整個端到端的實現過程,這個端到端就是從客戶需求來,到客戶需求去。

在整個組織中,所有的員工如何協同在一起,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以業務流程為邏輯,快速實現穿越整個公司,並滿足客戶價值的這個過程。

那麼,流程型組織跟一般組織有什麼區別呢?有什麼不同呢?

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擅長反向思維,他經常提到的一句美國諺語是: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死在哪裡就好了,這樣我永遠都不會去那個地方。這就是查理·芒格一直強調的反向思維的智慧。在這裡,我們也用反向思維的方式來思考,為了說明它是什麼,我們先來說說它的對立面是什麼,這樣大家可以做個清晰的對比。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

01 職能型組織

第一,它不是職能型組織。

職能型組織是今天多數公司的組織形態。因為企業在做大的過程中,不得不誕生部門了,比如銷售部、生產部、人力資源部、財務等等,而且部門裡還會誕生很多部門。

注意,這個時候,你們開始得癌症了!這是一個典型的癌症問題。

因為這時候,銷售部門只做銷售,生產部門只生產產品,開發部門只做產品開發,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協同。

但是當面對客戶需求變化的時候,他們開始狗咬狗了。一個銷售不成功,他會說是因為產品開發有問題,這產品很爛,我怎麼賣嘛;產品部門會說這不是我的問題,市場部門給我輸入就不夠,他沒告訴我客戶需求,導致產品開發失敗;市場部門會說銷售部門沒給我資訊,所以我也不知道客戶需求要什麼。

然後組織開始割裂,每個人都很忙,但是我們發現忙了一圈,沒有任何的結果。為什麼?因為客戶並不關心你的研發、生產、服務,這都是你們內部的事情。客戶關心的是時間、速度、品質、成本,以及他賺不賺錢,他只關心結果,只關心對他有沒有好處,所以這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的組織模式和客戶關係模式是不一樣的,那能匹配客戶要求嗎?

所以,這是第一個要幹掉的職能型組織。

注意,職能型組織特徵隱藏得非常深。比如說事業部,好多公司裡邊有各種事業部,比如說華為有終端的事業部、消費者的事業部、營商的事業部。那麼,事業部是職能型組織嗎?當然不是,事業部裡從端到端的。

華為一個事業部動輒幾萬人,事業部裡有部門嗎?事業部裡有部門,所以有哪些部門呢?事業部裡有銷售部、研發部、生產,本質上還是職能型。

首先我們要幹掉的是一種專業分工。這種所謂專業思維的分工模式,造成的結果是深一萬公里寬一釐米,每個人都研究它的深度,但是橫向的寬度沒有做好。

02 以老闆為中心

第二,它不能以老闆為中心。

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都是以老闆為中心的。對一個企業家來說,沒人能管它他,他就是創立者,哪有人能管它?員工也會覺得老闆決定我的發展成長,決定了我的年終獎,所以我得伺候好老闆,老闆說的就是對的,按老闆的要求去做就沒錯了。

我們想象這麼一個場景,一個年輕的創業組織只有一個老闆,當然他就是公司的全部。然後發展到5個人之後,他依然也是公司的全部。但如果發展到50個人的時候,那就不一定了。因為規模大了後,我們每一個員工都在服務客戶,如果都以老闆為中心,問題就大了。

那如果你的公司做到一萬人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更不一樣了。

舉個例子,有一個員工銷售員今天下午去拜訪客戶,他想跟客戶推銷一支筆,跟客戶說我們公司特別擅長做。然後客戶說,早知道你們公司在做筆了,但是現在我的需求變了,你們公司能做麥克風嗎?

麥克風?這個員工一聽,馬上說我們公司不做麥克風。客戶的反應是什麼?“這樣子那沒關係,下次再來。”這就是客戶的回覆。

好了,我們來算一筆賬,一個員工拜訪了客戶,花了一個下午,來回還花了公司四塊錢的車票,那麼一天下來有績效嗎?沒績效。為什麼沒績效?他說客戶沒需求。

接下來我們來想象另外一個場景,還是這個員工,還是他拜訪的客戶。客戶說能做麥克風嗎?他說能,我們公司已經變革了,就做麥克風了。

其實,它們公司沒有麥克風,他只是一個見機行事的做法。那接下來如何解決?他馬上回去跟員工們開了個會,跟大家說今天下午找了一個重要的商機,有客戶需要做麥克風。然後,我們這邊不是有供應商可以做OEM嗎?能不能整合資源先給客戶提供樣品,然後再看看以後有沒有機會。他的採購部門、生產部門其他環節部門非常踴躍贊同,然後他們一個月之後真的給客戶提供樣品。

客戶一看還不錯,下訂單一千個。他們最終給客戶提供了一千個麥克風,做成了一個小生意。這個小生意作為一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來慢慢地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大生意。

今天的時代,戰略已不再是純粹的自上而下,而是自上而下再加上自下而上,更多的都是自下而上。讓群眾成為真正的客戶驅動的力量,而不是老闆一個人把所有事全乾完了,

03 以規範為名義

第三,不能以規範為名義。

以規範為名義,導致很多企業在做大過程中被搞死了。

我們發現規範是沒邊界的。我們可以給每個人戴上帽子,你違背了規範。其實,你會發現這種規範反而是一種對員工的束手束腳,是一種把這個員工搞死的方式。

我們發現該組織建立了很多的制度、很多流程、很多的要求,然後要求員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幹,不許幹多了,也不許越雷池半步,不許創新,那最後這個公司就死了。所以規範是沒有邊界的。

但是流程型組織是以客戶為中心,這是有一個邊界的。什麼邊界?客戶滿意就是邊界,客戶滿意就是我們的方向。

規範是沒邊界的,規範是沒有KPI的;但是客戶滿意是有KPI的,就是銷售收入的提高,客戶滿意了就給錢。

04 以風控為名義

第四,不能以風控為名義。

有些大企業以風控為名義,建立了各種各樣的風險管理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以不出事為導向來進行各種各樣的管理。那麼,最大的不出事就是不幹事,就是懶政。

要創新,就可能面對失敗,就會導致KPI扣分。那結果是什麼呢?那我就不創新了,我就按部就班來做。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流程,以管理和風控為名義,加強了管理,一大堆領導在後面簽字,最後把管理扼殺,把業務扼殺。所以,以風控為名義也是錯的。

05 以效率為名義

第五,不能以效率為名義。

我們經常說管理要提高效率。但是,今天中國的企業的生產效率非常高,我們有非常強大的產能,非常強的生產能力,但是卻生產了一堆庫存。雖然效率的確提高了,但是客戶不買單。

今天已經進入了一個過剩時代,產能嚴重的過剩。效率這個詞需要重新定義。有個世界級大師叫明茨伯格,他說效率是個髒字眼,國家追求單純效率,雖然GDP狠狠增長,但青山綠水呢?學生追求分數效率,分數非常高,但是綜合能力沒了。他說效率是個綜合的看法,不能是一個區域性的事情。

我們要追求是產品的效率、創新的效率、服務的效率,不能光追求生產效率。如果產品開發對了,生產差點沒關係;營銷對了我產品差點沒關係。但很多企業僅僅關心產能,這是不夠的。所以,不能以效率為名義。

組織只有變成流程型組織,所有員工面向流程、面向客戶,所有管理者服務員工,在這個結構下才能真正激發每一個個體的內在主觀能動性。客戶的需求不斷的激發個體,客戶的要求不斷的像脈衝一樣衝擊整個組織,這樣組織真正具有生命力。這個組織也在不斷的滿足客戶的價值過程中實現提升。

科學創業路線圖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4月份手機流暢榜,華為P40打不過中端機?努比亞憑什麼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