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在中國網際網路版圖上,不外乎有社交類,電商類和搜尋類,以及細分的圖文、短影片、音樂、支付、遊戲、文旅、出行等,其頭部度離不開騰訊、阿里的細緻關懷,要不控股,要不入股,要不自營,護城河保護這自己核心業務領域,行業前三之間的相互競爭,帶來了行業在不同階段的複雜局面。

在電商領域,阿里在成長過程中,PK掉了國內外的競爭者,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如早期的卓越網、亞馬遜、易迅等等,形成了自身關於電商領域的絕對領導者,手握淘寶、天貓、淘寶特價版、天貓超市、1688、跨境電商等等業務,不斷收購了相關門類的垂直業務,如網易的考拉等等,最為知名的就是2015年與蘇寧的戰略合作,相互投資近300億,戰略聯合後抵抗京東在3C領域向服裝領域的擴充套件,形成了有利於自身發展環境的競爭局面。還有關於直播電商和拼團電商的崛起,如快手系和抖音系,以及拼多多這個快速成長的電商新貴,電商領域的競爭逐步從線上流量競爭,轉移到線下體驗經歷的關口。

面對電商領域的線上經濟的崛起,以線下商超為重要經營業務的實體巨頭們,都誕生自身的電商業務,以期待用自身的現象門店優勢,形成線下與線上互動,以資源優勢競爭線上經濟,畢竟線上經濟還是需要依賴實體經濟的繁榮以及實物供給,形成資訊流、實物流、賬務流的有效融合,形成人、貨、場的有效互動,基於這樣考量,以國內外商業巨頭獨立和聯合發起的線上網際網路化,興起於上世紀末的1999年,其中以沃爾瑪為代表,席捲到國內就是萬達、蘇寧、國美等等,覬覦線上的流量和電商領域的優勢競爭,其騰訊和百度等網際網路競爭對手,紛紛入局電商領域,除了自身經營之外,聯合也是必選之路,其中以萬達和騰訊以及百度的騰百萬的非凡電商最為顯著,不過結局也十分慘烈,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外乎還是線下和線上經濟融合問題,以及對於使用者運營方式,還有就是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上,畢竟流量紅利和成本在一定時間段,發生了鉅變。

基於這樣的背景下,蘇寧以自身線下門店轉型線上雲商,近6年來的持續虧損,一是營業業績的上升,一是利潤的虧損,一是成本的上升,到底還是商業模式不可盈利性,雖然在電商領域虧損是常態,如亞馬遜持續虧損很多年,重金打造雲服務這個現金牛才跳出泥坑,成為科技績優股,如京東也持續虧損,重金打造自營物流,近期才實現盈利,其股價和市值也在不斷上市,有超越百度的跡象,但是與拼多多有一定的差距。回到蘇寧,其領先於時代的線下線上同價戰略,是在自身業務不穩定的狀態下,以自身的劣勢激戰對手的優勢,形成了難以負擔的成本壓力,面對線上和線下的兩項壓力,加上自身管理效率和產業廣度,帶來的管理內耗成本上升。

蘇寧面對的是京東、拼多多、天貓、淘寶以及其他垂直電商的流量競爭,還有線下如國美、五星、格力、美的、海爾等等3C實體廠商的競爭,以自營和直營面對客戶的方式,對品類集合服務商的考驗也在加劇,從商超到購物廣場到一站式購物體驗,越來越多的經營形式也帶來了老牌電器經營團隊的壓力。從阿里系的新零售到京東的到家服務,從生鮮到團購,各種方式變革也延續到了電器行業,阿里入股蘇寧、京東控股五星,國美聯手拼多多,並有自身的真快樂電商,行業內的競爭格局將更加激烈。

蘇寧現在困局,像極了萬達、恆大前期面對的股債問題,商業模式還是以穩健現金流為主,擴充套件帶來的風險也是福禍共存。聚焦主業,提煉核心競爭優勢,形成良性的盈利模式,降本增效,才是三十而立的蘇寧1990年一直以來的道路。

使用者運營和體驗經濟在線上流量和流量紅利衰退下,將會是一種新的盈利方向,解決問題、創造價值下才是獲利的關鍵所在!

9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正在申請“倉頡語言”商標,打算自研程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