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意思的事情。
現在只要華為公司有動作,不論是新品釋出會,還是鴻蒙系統方面的進展告知,引起大家關注的同時,也會引來一批人的指指點點。
2月25日10.08分,華為售價17999元起的Mate X2 摺疊屏手機正式開售且秒售光。據不完全統計,開售之前華為商城及各大電商平臺預約人數在500萬左右。
嚴格意義上來說,從華為被斷供晶片且沒有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每一代產品都是續命之作。研發成本不變,但整體產能會下滑。
產能有限,晶片要做預留研發下一代產品,力求在技術層面上不出現斷代的情況,所以不會上線太多,還有黃牛黨、理財小能手們盯著,新品秒售光,情理之中。
當然本次新品的發售,依然少不了閒言閒語。
國產的悲哀?在某個平臺的一篇文章底部,看到有一位網友說:“這是國產的悲哀”。
悲哀,拼音是bēi āi,意思指傷心、難過。
看來該網友在表達心情的時候,一定不是很痛快。是沒搶到?還是不屑去搶,單純地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去發洩?
何謂國產的悲哀?
2008年之前,國產手機的銷量相當之慘淡,在海外幾乎看不到國產品牌。那時候我們的手裡握著的是諾基亞、三星、LG、摩托羅拉、愛立信。
海外品牌長期佔據中國市場,在我們面前廝殺,而國產連悲哀的資格都沒有。
2009年,“中華酷聯”開始嶄露頭角。
1996年-2011年諾基亞統治了手機市場15年,之後便是蘋果與三星的糾纏。
2011年,小米1剛剛上線;2014年,改變華為Mate7在柏林釋出......我們彷彿讓智慧手機加快了腳步,時間一瞬間把我們帶到了2021年。
IDC最新公佈的2020年第四季度出貨量資料,前五中國佔據三席。
下圖是2020年四季度印度智慧手機市場情況:
下圖是2019年歐洲智慧手機市場情況:
2019年拉美市場:
2019年中東非洲:
2020年Q2東南亞市場:
2020年Q2泰國:
全球哪哪都是國產手機的身影,悲哀,從何而來?
不對,也有一個。華為手機市場份額下滑到第五,市場份額同比下跌42.4%。
就是不曉得算不算這位網友的痛點。
17999元的價格貴嗎?
附和一下個別網友的心聲,相對於我來說,確實不便宜。
但我的態度很簡單,我就用自己的小米,而我媳婦依然用她的華為。選擇產品,除了看產品本身的效能以外,更要尊重自己的實際情況、實際需求,而不是隻關注它的價格,它值與不值自有市場來定論。
所以這裡不存在坑與不坑,合適就買,不合適就選購其他的。
這才是我們的痛點!既然說起悲哀,咱們再多囉嗦幾句“鴻蒙系統”。
1、
1981年,美國施樂推出作業系統:Xerox 8010 Star。
緊隨其後1983年,喬布斯,推出以自己女兒命名的圖形介面作業系統:Apple Lisa。
同年11月,比爾蓋茨的Windows 1.0上線。為此喬布斯還指著他破口大罵:““你在盜用我們的東西!”
而比爾蓋茨沒有生氣,只是說了一句至今仍被矽谷津津樂道的話:“我們都有個有錢的鄰居,叫施樂,我闖進他們家準備偷電視機的時候,發現你已經把它盜走了。”
自此兩人深厚的友誼破碎。
放眼我們的電腦,比比皆是Windows。
曾經有位院士這樣說過:
在中國市場,盜版基本上市場上故意做的,微軟故意給你盜版。從Win7開始,都是微軟允許你裝盜版,盜版的ID是一個ID,誰裝盜版,誰沒裝盜版,微軟都清楚。
嚴格意義上說,不是盜版,是微軟的一個“策略”。微軟就是用盜版“策略”,故意免費讓中國使用者用,使中國人沒機會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還反過來說中國人盜版,說中國人小偷。
據不完全統計,Windows 全球使用者穩定數量為 15 億。而在中國還沒有與之競爭的系統存在。
2、
2007年,第一代iOS面世。
它曾是一個連背景桌布都不能更換的系統,從最初的iPhone OS,演變至最新的iOS系統,iOS成為了蘋果新的移動裝置作業系統,橫跨iPod Touch、iPad、iPhone,成為蘋果最強大的作業系統。
2016年蘋果春季釋出會上,庫克在釋出會上表示,至今為止全世界使用蘋果裝置的使用者超過了10億。
在中國依然沒有哪一家國產與之叫板。
3、
2005年,谷歌收購了一家小公司,它叫Android。
經過三年的打磨,2008年1月,首款搭載安卓系統的HTC手機G1面世。
2010年,三星的Galaxy S,全面帶動了安卓系統的推廣。
矽谷的分析師羅利納·米拉內西:
如果說創造現代智慧手機市場的是蘋果,那麼將它變成大眾市場的卻是谷歌。
2019年穀歌開發者大會,Android高階總監Stephanie Cuthbertson宣佈,全球執行安卓系統的裝置超過25億臺。
而中國依然沒有,且幾乎全部國產手機的系統都是它。
寫在最後沒有自己的系統,算悲哀嗎?
我依然不認為這是一種悲哀,只有惋惜的心情存在。受到西方五花八門的障礙,產業存在起步晚、發展慢,國產系統就很難,商業化依然是需要優先考慮的一個問題。
再說回華為新機的定價問題。
10多年前,蘋果手機全球試水,定價基本都在5000以上。甚至20年前諾基亞等手機也存在大幾千的情況。
如今國產正在一個尋求突破的關卡,高階機的定位試水,又有何不可?這本身就是一個試水、容錯、鞏固的過程。
現在中國人的生活條件好了,有相當大一部分人,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再有一點,我們可以在印度推廣國產中、低端產品,但是這種產品到了歐盟國家,他們未必就喜歡。
所以,沒必要非說“進口”的就值,國產的就是坑自己人。中國也需要有走向世界的高階產品,甚至奢侈品品牌。
而悲哀,並不是不能打,而是不敢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