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退、流量紅利遭遇瓶頸,規模和量的增長已經無法再支援電信行業的長期發展,運營商開始積極尋求價值經營,併為此持續投資新網路建設、開發新業務。然而網路投資和新業務的不斷增加,帶來的既有優勢也有負擔,比如日常運維越來越複雜,運維成本也越來越高,運營商急需透過自身的轉型來解決這些問題。

在2021上海MWC展會期間舉行的華為服務與軟體媒體圓桌會議上,華為服務與軟體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汪亦凡講述了電信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和華為在這一領域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在疫情和5G驅動之下,運營商轉型正在加速,整個趨勢已經不可阻擋。”汪亦凡說,“華為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有很多實踐經驗,我們正在與合作伙伴和客戶分享這些經驗。”

運營商轉型大趨勢

近年來,電信行業在規劃和部署數字化轉型時,越來越多地採用了體系化和雲化策略。汪亦凡舉例說,中國移動曾表示要積極構建基於“融合、融通、融智”的價值運營體系,其中綜合考慮了商業與產品模式創新、資源整合與開放賦能以及打造覆蓋生產經營全流程、全環節的智慧閉環管理體系等;;歐洲某運營商也有自己的數字化戰略,計劃重點投入5G、人工智慧、網路安全、光纖接入、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等,從“體驗為中心”轉向更加全面的增長和持續性發展。

另一方面,運營商OSS/BSS也在快速走向雲化。據汪亦凡介紹,目前有將近80%的運營商在規劃電信IT系統上雲,BSS領域尤為明顯,從系統開發商到運營商,都在推進CRM、BSS等系統的完全雲化。在OSS領域,受到地域影響,趨勢也非常明顯。就OSS/BSS的整體情況來說,33%的應用重構、29%的平臺重構首選雲技術。由於內部對IT方面的經驗不足,目前僅有18%的系統重構首選雲技術。“不過總的來看,雲化趨勢非常明顯。”汪亦凡說。

在業務發展方面,電信行業的傳統業務增長乏力,隨之而來的是數字業務的貢獻在持續增加。有統計數字表明,有60%的典型運營商是靠著數字業務實現了增長,比如在2020年三季度韓國一家運營商在金融領域的新業務收入佔比達到了15%,中國某運營商在產業網際網路方面的收入達到16.4%。

盈利壓力驅動運營商降本增效

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推進數字化轉型不僅要考慮大的趨勢,還要切實解決當前面臨的諸多問題。汪亦凡表示,不斷增加的盈利壓力正在促使運營商提高運營、運維的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為探索新的增長點,運營商一直在積極開發新業務,但相互割裂的開發、支撐平臺和資料流程,大大增加了開發、維護效率。

首先,隨著5G建設迅速鋪開,運營商面臨著2G/3G/4G/5G多種制式並存的現狀,網路變得愈加複雜,日常運營支出(OPEX)持續增加。另外,由於歷史原因,網路運維平臺往往是由國內外多家廠商提供的,相互之間難以溝通和配合,效率低而運維成本高。第三,各個系統的資料往往是相互割裂的,沒有形成統一的流程,無法充分發揮資料的價值。“總的來說就是缺乏統一的資料標準和模型,缺乏統一的資料資產管理。”汪亦凡說。

此外,5G未來的主戰場在行業應用,但對於行業創新應用,傳統的OSS定製開發模式週期往往需要3-6個月,極大地影響了新業務上市、獲得收入的速度,而且客戶體驗也很難得到有效保障。最後,疫情期間很多地區要求居民在家辦公、上網課,網路故障和投訴的機率大大增加,傳統的人工上門維護不僅費時費力,還需要提前申請進入社群的許可,運營商面臨著欠缺數字化和遠端化運維手段的窘境。汪亦凡表示,有資料顯示,疫情期間有70%的投訴實際上是家庭使用者自己配備的WiFi訊號質量問題。“此類問題完全可以藉助數字化手段進行故障分析、定位和排除,從而大幅度降低人工維護工作量和成本。”汪亦凡說。

Digital GTS的啟示

作為一家國際頂尖的通訊廠商,華為在向全球運營商提供通訊裝置和技術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承擔了大量的服務業務。到2016年,華為服務維護的站點達到了2000多萬個,網路體系複雜,成本壓力大,而且存在流程不規範、不統一、缺少貫穿業務流程的統一平臺等問題。與此同時,華為世界各地的員工做出了很多創新,卻只能在區域性區域和系統中發揮作用,沒有一個統一的平臺去承載,很多創新還沒有綻放光芒就熄滅了,導致經驗無法被分享和繼承。為解決這些難題,華為服務開啟了一場名為“Digital GTS”的變革。

“華為服務要用這場變革,去擁抱數字化、擁抱平臺化、擁抱軟體使能一切,用自動化、數字化的技術來改變這個行業,改變這個世界。”汪亦凡說。

在Digital GTS專案中,華為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面向多個業務流,打造了一個統一的華為統一數字化作業平臺(GDE);二是對整個業務流程進行了升級,統一資料和資料治理,實現資料驅動的交付和運營;三是根據GDE數智平臺,打造了與之相適應的角色、組織和運營模式,實現了人員的轉型。

在整個專案進行期間,華為綜合考慮了轉型的系統性,包括組織、文化、人員技能等問題,以技術手段解決了技術之外的問題。GDE平臺則從一開始就注重其開放性,為將來使能合作伙伴自主開發奠定了基礎。此外,華為還充分考慮了資訊保安問題,這對於華為本身和客戶來說,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汪亦凡表示,GDE平臺涉及網路規建、維優、運營、數字業務等多個領域,可以歸納為“1+4+N”。1是基於雲原生的統一GDE平臺,4是四種能力,包括資料共享、智慧進作業流、能力共享、自主開發,都是運營商轉型所急需的。至於“N”,則是指華為GDE平臺可以賦能運營商和其合作伙伴自主開發,實現“N”個應用場景的創新。

有力支撐全場景應用

據汪亦凡介紹,2019年,為幫助開發者更好更快地進行創新,降低合作伙伴的開發門檻,國內某運營商引入了華為GDE.ADC來實現自主開發,支撐其“研運一體化”戰略。在GDE平臺的支撐下,客戶先後完成了18個UC開發(自主+聯合開發),其中其自研比例在80%以上的專案就有8個。

比如客戶自主開發的自動值守機器人應用,具備4G小區干擾實時預警應用等功能,可以在GDE平臺上進行單點領域開發,上手培訓週期門檻非常低。開發人員只需進行2周的培訓就能投入工作,APP開發週期縮短到7天。“過去華為的類似專案也需要2-3個月,效果非常顯著。”汪亦凡說,“透過這項培訓,掌握程式設計能力的人員比例從8%提升到了26%。”

另外還有一個全功能型自研UC故障工單質量檢測應用,由華為提供輔導性的技術指導,客戶自研比例約有80%,包括業務流程編排、質檢規則配置、程式碼開發等。應用之後做到了全量工單日均質檢8000張,質檢準確率高於98%,年均節省工作量150人天。

在疫情期間,海外多國政府運營商利用華為FinTech技術開發了救濟金髮放應用,不但保證了政府救濟精準到位,同時也大大加快了補助發放到位的速度,總統發言後很快就能發到公眾的賬戶。汪亦凡表示,這項技術不僅減少了公眾聚集、感染的機率,也為運營商帶來了大量新客戶,提升了品牌價值。

汪亦凡最後說,過去三年,華為每年在數字平臺和整體的轉型上面的投入達7億美元,未來也會持續投入GDE數智平臺的發展。“未來在數字化轉型裡面靠一家能力完全不夠,必須是一個多業態的,多生態的,一定是一個開放共生共贏的系統,我們今天釋出的GDE平臺是開放式的系統,是支援生態的。”汪亦凡說,“我們共同努力,使得運營商運維、運營的數字化轉型,賦能現有的運營商和我們合作伙伴一起創造新的未來。”

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5G建設加速落地,“安全智慧工地”再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