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文章開始,先說說一代神機諾基亞的故事。

十幾年前,我們兜裡都揣著一部諾基亞手機,可突然間,諾基亞就轟然倒下了,戰勝它的是由蘋果領銜的創新產品:我們現在用的大屏智慧手機。

但其實,諾基亞的失敗並不是技術的失敗,而是人為的失敗。

2007年,諾基亞銷售額佔全世界手機銷售額的40%,同年,iPhone1上市了,谷歌開始做安卓。諾基亞的CEO看到蘋果手機說:蘋果手機就是一個小玩意,我們對手還是摩托羅拉。

同樣在2007年的諾基亞內部,就已經研發出關於智慧手機的一系列技術,不過,在功能機如日中天的時候,智慧機只是一個邊緣化產品,聰明的決策者是絕不會割捨掉豐厚的利潤,轉而投向尚不可測的智慧機市場。

隨著時間的推演,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智慧機勢如破竹般衝擊著功能機的市場份額,連線高管和基層銷售員的中層管理者,均已感受到智慧機帶來的績效壓力,而此時此刻,這些中堅力量又作了何應對?

展開來看,他們只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安撫上級。這些中層管理者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當時伴隨智慧機的上市,諾基亞的新機出貨量已然開始下跌。

他們卻拐彎抹角的說:這是因為在新手機廠商的大力優惠下,消費者嚐鮮的小波動,只要我們也加大營銷力度,給經銷商加大讓利,迴歸正軌指日可待。

此外,他們還會補充說道:我們的團隊現在士氣如虹,打贏這場反擊戰志在必得。

第二件:重壓下級。中層管理者認為,銷售額上不去是因為手下的人偷了懶,所以他們制定了更加嚴格的績效考核,以便激發基層銷售員的動力。

高管因為離一線市場較遠,難以觸及真實的使用者心理,外加來自中層拍著胸脯自信的喜報,自然對大勢的判斷會有所影響與延誤,時間一久,便錯過了轉型的關鍵期。

當智慧機從邊緣逐漸佔領中心時,諾基亞的功能機就變得黯淡無光,內部滿是喜報的企業頃刻間土崩瓦解。

我們很容易被他人的情感所動容,我們喜歡聽吉利的話,而這一弱點卻是導致失敗的主要成因。

那麼,又是什麼讓我們選擇報喜不報憂?

①利益

諾基亞的中層管理者是功能機體系下的既得利益者,如果高層將戰略重心轉移到智慧機上,他們的年薪和績效獎金必將大打折扣。

唯有報喜才能讓上級相信市場潛力依在、才能讓上級相信團隊動力依在、才能讓上級相信未來增長可期。

而通常面對行業下行時,多數中層管理者對實況是心知肚明的,他們報喜的原因只是不想割捨豐厚的利潤和相當的權力。

與此同時他們同樣擔心報了憂,會被上級認定為自己的能力不夠。

②文化

中國文化本身就在講求一個“和”字,我們民間流傳這樣的俗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從小,孩子就被教育不要說晦氣的話,每當小孩不小心說出一些不吉利的話語時,家長便在一旁及時制止,並配上一句:呸呸呸,別瞎說。

即便一件很難辦到事情,孩子也會被要求在行動前表達積極的鬥志,不管成與不成,士氣上絕不落灰。

而一旦出現問題,就儘量找出各種理由搪塞,敷衍過去,不讓問題和矛盾激化。報喜不報憂就是“和”字下和稀泥是一種表現。

正是因為,利益的驅使和文化的內嵌,報喜不報憂終將釀成一個嚴重問題:資訊失真。

企業能否良性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便是:資訊透明,大企業的高管因為離一線市場距離較遠,通常收到的都是些多少失真的資訊,可一旦失真程度過大,企業決策就會偏離正軌。

由此可見,宏觀來看結構性正確要遠重於人的正確。

巴菲特有一個重要的投資原則:如果標的公司所處行業的前景黯淡,那麼即便該企業的管理團隊有多麼優秀,他都不會投資。

企業如此,家庭亦如此。

一位生活在山東農村的母親,每年冬季都得自己生火取暖,這也成為孩子們心頭最放心不下的事,好在去年夏季農村基礎設施改造,母親的家裡通上了天然氣,徹底告別了生火取暖的方式。

凜冬將至時,孩子們幫母親除錯好了天然氣取暖的裝置,一切就緒後安心的回到了城裡,回家後經常詢問母親屋子裡暖何不暖和,母親都說挺好的,也挺方便,冷的時候就開一開。

可不久後,母親為了省天然氣費,重新生火取暖,結果導致了一氧化碳中毒身亡,而她每天告訴孩子們的卻是:天然氣挺好用的。

公司也罷,家庭也罷,過度報喜必然會掩蓋真正的問題,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員工過度報喜,除了利益驅動,很大一部分原因與企業文化有關。

企業又該如何避免過度喜訊呢?

1.高管的文化素養

那些有憂患意識的員工,最終得到了賞識還是遭到了邊緣化,員工是肉眼可見的,這關乎高層領導究竟是在關注實際問題,還是耳根癢癢,只喜歡聽甜言蜜語,可見鼓勵並激勵員工提出真實問題,舉足輕重。

2.公司的企業文化

阿里內部經常會舉辦就問題探討的會議,這些會議上只談論問題,大家爭執到面紅耳赤,把一切感受到的問題,不樂觀的情況,通通在這樣的會議上一吐為快。

3.高管的貼地飛行

很多時候資訊經過層層傳遞後或多或少出現了失真,許多公司做大後,高管就逐漸脫離了一線,對市場風向和消費心理的洞察,難免會有滯後,所以高管不定期的親觸一線市場至關重要。

有的時候,人們只是盲目的相信自己可以力挽狂瀾,所以選擇報喜不報憂來安撫上下級。

但更多的時候,是人們因為擔心報憂後,自己的利益、名望、能力受損,所以選擇了報喜。

就像那位山東母親,為了省錢偷偷生火,最後釀成悲劇,卻呈現給孩子們的是天然氣很好的說辭,過度報喜已然掩蓋了真正的問題:她捨不得花天然氣的錢。

公司的過度報喜同樣會掩蓋結構性缺陷,如果高管得到是答案是:即便現在未見起色,但未來某某時間段定會有如何如何的成績,而這個時候就要思考是不是專案本身出現了問題。

6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雲控系統那麼多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