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中國網際網路江湖裡出現了兩股勢力:拼多多和位元組跳動。
他們兩家的產品因為部分原因,曾經招來使用者一片罵聲。
但是市場的反應卻正好相反,兩家公司高歌猛進,很快在江湖上佔有一席之地。
這一切是為什麼呢?
今天這本《第二曲線創新》可以帶我們一窺究竟。
說了這麼多創新,那麼咱們就來聊聊啥叫創新。
有的人創新是指創造一個新事物,但是作者李善友認為對於創新來說,是否創造新事物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把不同的要素重新組合。比如蘋果手機的各項元素,在蘋果手機出現之前就出現了,但是當喬布斯拿出蘋果手機給使用者,誰又能說這不是創新呢。
李善友認為,創新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連續性創新,另一種是在轉換跑道後的非連續性創新。
連續性創新很容易理解,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非連續性創新呢?
這是因為任何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都會出現增長的極限點問題,極限點意味著企業的增長已經到了瓶頸,從圖表上看,越過極限點後,企業的增長開始持續下滑,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該及時轉換跑道,切入進第二曲線創新,也就是實現非連續性創新。
那麼我們如何分辨企業是否進入了極限點呢?
李善友提出,可以透過觀察某個元素是否出現十倍變化的情況來判斷,也就是書中說的“單一要素十倍變壞”。
這些單一要素包括了兩大類,首先是顯曲線,指的是財務指標,其次是隱曲線,指的是市場、技術、產品等因素。
一旦我們發現這些因素開始十倍變壞,基本可以判定企業到達極限點。
那麼面對極限點,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李善友認為,這時候可以開啟第二曲線。
對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都有不同的第二曲線挑戰,書中第七章主要講解了對於原本處於第一曲線,已經有一定市場地位的公司如何透過第二曲線解決極限點問題。方法是:分形創新。
書上的例子是美團。
美團這家公司起源於眾所周知的團購網站“千團大戰”時期,那時候它的業務快速升級為到店服務,這夯實了美團的第一曲線地位。
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發展,到店業務很快來到了極限點,於是美團面臨瞭如何進入第二曲線的問題。
幸運的是,美團在第一曲線階段,已經發展了酒旅、外賣、影票等業務,這其中外賣業務的市場認可度最廣。
最後,美團順利依託外賣業務在“千團大戰”中脫穎而出。
那麼再來看看另一家使用分形創新的公司:位元組跳動。
從市場情況看,目前的位元組跳動已經是阿里、騰訊之後的第三大網際網路企業。
隨著市場發展,位元組跳動需要決定自己是做一個超級App還是做一個App矩陣。
透過這樣的分形,位元組跳動快速擴充套件了自己的業務邊界。
既然分化了這麼多業務模組,位元組跳動不可避免地面臨了管理問題,在這裡位元組選擇了一種獨特的管理模式: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激發員工的自主性,讓員工自主選擇新業務。
走到這一步,位元組跳動的第二曲線已經按捺不住了,那就是影片。
之所以選擇在這一年發力,是因為在2015年底,中國的手機網名數量、wifi使用率、手機螢幕、解析度等各項外界因素都有了質的飛躍,這些都為短影片爆發提供了基礎環境。
正是抓住了機遇,因此位元組跳動的影片產品們一上線,很快取得了巨大成功。
不過在這巨大成功裡,還有一些小細節值得關注,在上線後的前9個月裡,資料其實非常糟糕。
面對這種資料,很多經營者可能選擇了退縮,而這時候張一鳴卻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是戰略選擇問題,而是自己的產品沒有做好。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這所謂的分形創新,不就是多元化發展嗎?
李善友認為,這其實是一個理解誤區。
分形創新雖然也有多元化的特點,但是基礎起因並不是讓企業放棄主營業務去佈局新業務,而是透過創新發展來加強主營業務,在創新中自然而然完成第一曲線和第二曲線的交接。
回到最開始的話題,那麼拼多多又是怎麼回事呢?和第二曲線有什麼聯絡?其實拼多多屬於低端顛覆式創新,和淘寶相比,雖然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和淘寶實際上是錯位競爭。和拼多多相關的具體內容,可以直接翻閱本書的第四章。
以上就是這本書《第二曲線創新》的主要內容,和《第一性原理》相比,這一部少了很多哲科和國外企業的案例,所有的舉例主要地牢牢拴在國內幾家風頭正勁的網際網路企業,讀起來讓人倍感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