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過去一年,中國積體電路市場規模增至1434億美元;

從2005年開始,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 IC 市場後,就一路高歌猛進;

市場如此巨大,可華為依然沒有晶片可採用,這是因為本土產能問題,按照IC Insights的預估,哪怕是到了2025年,國內產能也很難達到70%的要求。

如今全球範圍內出現缺芯問題,各家紛紛入局,中國又是超大市場,很多企業依靠財力、技術、規模優勢在中國不斷擴建,那麼在擠壓下的本土半導體究竟如何呢?還有翻盤的機會嗎?

16 年穩居第一,中芯 500 億建晶圓廠

從2005年開始,國內就是世界最大的 IC 市場,且每年的市場都在往上攀升。但 IC Insights 也曾發出警告,就是國內的產能與市場是嚴重不匹配,比如去年在1434 億美元中,國內產能只佔15.9%,而這其中還不乏有臺積電、聯電、海力士在國內產能的比例。

怎麼辦?不管是華為被卡脖子還是市場競爭,我們必然是要提高本土產能,且環境也是佔有優勢!

國內市場龐大,工業種類豐富,有利於國內發展晶片產能,且國家也在大力支援,不管是從投資還是人才亦或是財稅,都是給出極大的幫助,尤其是投資扶持,更是老美的2倍多。

像中芯、華為海思、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都在加速佈局本土發展,而近期的中芯,更是傳來大動作!

IT之家這兩天就爆料稱中芯國際聯合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成立了一個公司,快馬加鞭地進行建設。

有一專案經理透露說“我們從 1 月 8 日開始動工,5 個分包隊伍春節期間都沒有停工。”

這專案大概投資是497 億元之多,建成後將達成每月約 10 萬片 12 英寸晶圓產能,建成後,中芯市場或將再一次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

華為養豬,中國芯出路在哪?

中芯一直被國內寄以厚望,梁孟松帶領團隊也沒有辜負眾望,一路坎坷過來,如今14nm甚至是7nm都開始有所進展,現在又大搞建廠,今後市場勢必再添份額,那麼華為呢?

從去年九月開始華為就被傳出要走IDM模式,開啟南泥灣計劃,到最近我們看到,華為開始了雲養豬。就是透過ICT技術、5G物聯網和AI智慧等方式進行養豬。

當然,這個“南泥灣”計劃還包括“煤炭、鋼鐵、音樂、智慧螢幕”等等,華為放棄造芯了嗎?

關於放沒放棄暫且不說,但云養豬在我看來並不是真正的養豬,而是透過別的渠道繼續發展5G、華為雲,就像任正非說的那樣,華為不靠手機也能存活。

此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此前有訊息稱華為將會在上海建立一座晶片廠,從45nm做起,這個如今看來象徵意義應該是大於實際意義,上海畢竟是一個積體電路聚集的地方,人才匹配也是最佳,或許國家也是想以華為為開端,激勵國內大舉發展半導體,以上海為輻射,更能鼓勵發展。

國內市場是巨大的,我們儘管底子薄弱但 IC 生產潛力巨大,哪怕是在各方勢力的“擠壓”之下,也會帶來一定的受益。

期待中國芯的崛起,產能跟得上,才有市場可言!

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馬化騰:這個鍋我可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