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AI已助京東建成全流程無人倉 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讓我們逐漸失業嗎?

近日京東官方宣佈,已建成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從入庫、儲存,到包裝、分揀,真真正正實現全流程、全系統的智慧化和無人化。以前的倉庫分揀員就這麼失業了? 在談倉庫分揀員失業時,我們不妨先看看京東無人倉是怎麼執行的 此次亮相的京東無人倉位於上海嘉定區的倉儲樓群中,是上海亞洲一號整體規劃中的第三期專案,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物流中心主體由收貨、儲存、訂單揀選、包裝四個作業系統組成,儲存系統由8組穿梭車立庫系統組成,可同時儲存商品6萬箱。 京東在無人倉儲系統中運用了包裝材料的演算法推薦,可以實現全自動體積適應性包裝。簡單來說,京東物流的倉內打包環節中,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的紙箱,有了系統的推薦和全自動打包系統,大大緩解了包裝過度和紙箱破損的問題。 京東無人倉配備了多種不同功能和特性的機器人,應用在入庫裝箱、揀貨、混合碼垛、分揀機器人供包4個場景下,這些機器人不僅能夠依據系統指令處理訂單,還可以完成自動避讓、路徑最佳化等工作。 分揀場內,京東引進了3種不同型號的智慧搬運機器人執行任務;在5個場景內,京東分別使用了2D視覺識別、3D視覺識別、以及由視覺技術與紅外測距組成的2.5D視覺技術,為這些智慧機器人安裝了"眼睛"實現了機器與環境的主動互動。所有環節均無人員參與。 倉庫分揀作為傳統人力集中的工作場景消耗的人力非常大,人工智慧出現在該領域就像當年工業革命,出現了織布機、蒸汽機等等,很多東西都是批次工廠大規模生產,人類失業了嗎? 京東無人物流倉儲讓倉庫分揀員真的失業了? AI(人工智慧)無疑是計算機技術的終極夢想,也是對人計算能力的終極延伸。問題是,人們對 AI 時代的想象,並不都是樂觀的,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悲觀的。在今天,這樣的局面不是尚未發生,而是已經出現,京東分揀員失業是實實在在發生的情況。 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機器代替人,從簡單重複的體力勞動開始,到複雜的運算,乃至更高階的腦力勞動,都有可能被機器代替。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技術的發展是好事,但同時也必須要做好應對"人沒事幹了"的問題,當人沒事幹了,就意味著不能賺錢,意味著生存要面臨挑戰。 英國科學協會的調查顯示,1/3的人認為,在未來100年中,人工智慧的崛起將會對人類造成嚴重威脅。60%的受訪者擔心機器人將導致未來10年人類可從事的工作越來越少。人們猜測的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負面作用中,失業只是最普通的一種,比失業更可怕的景象比比皆是。 相對於人們對於AI(人工智慧)的恐懼而言,被替代的人將向何處去? 人工智慧的去人力化的背後其實是有人的,只不過這些人融入到人工智慧產業背後的支撐中去了,人工智慧工具和商品生產都需要人去提供技術規範和引數需求,做到以人為本的滿足人和其他生命體的需求。 在過去很多年,我們的社會有一種慣性,即以投資拉動消費、拉動就業,一個大企業可以提供很多就業崗位。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情況不再如此。一個大企業需要生產能力,幾條大生產線就能提供,而每條生產線上,可能就需要幾個操作者。也就是說,投資大企業,已經不能一下子提供大量的崗位。 新技術使得有些崗位消失了,但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這些崗位常常會對就業者的素質有更高的需求,勞動者可能短時間內達不到,但它會促進勞動供給向這個方向發展,經過一定的時間,人們的素質提高,自然就能滿足新技術產生後的就業需要。 零鏡觀點: 在人工智慧體系裡,產業一詞未必會是人工智慧商業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滿足最精準的資源分配,才是這個體系的方向。人的需求不能無限制放大也不能無底線壓縮,在人需求合理基本面的基礎上執行這一體系,逐步隨人類科技發展,提升體系的更高水平,滿足需求基本面的更高要求。 未來很多領域的人工智慧應用是大勢所趨之,科技的進步推動社會的發展。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同時也衍生了很多弊端。福禍相依、利弊相伴這也是必然要面對的問題,當人工智慧取代人力時,我們應該深思的是如何生存。誰都做不到讓所有人的各個方面都在同一水平線,所以有人抱怨,有人贊同。小編在這裡不做評價,不知各位如何定論?

8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比蘋果還貴,丁磊不滿安卓渠道分成,這次騰訊和網易同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