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的情況顯然比去年好多了,對於老百姓們來講,可以自由出門買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不過很多人發現,自己的父母去菜場的頻率變少了,自從去年學會在網上買菜之後,沒事就抱著手機看哪些低價菜又可以“薅羊毛”。的確,現在菜市場的菜價地區要比網上貴多了,除了豬肉之外,紅椒便宜的時候一斤只需要8元左右,春節期間甚至賣到了24元,價格翻了三倍,新鮮水果的價格更是水漲船高。不過,相較於實體菜市場,網上的瓜果蔬菜的價格卻持續走低,買了還可以送貨上門,自然吸引了很多家庭主婦的關注。
而最近一則訊息在業內掀起了軒然大波——曾經瘋狂地推的“買菜公司”叮咚買菜被傳出即將在今年赴美上市,或將成為國內生鮮電商領域第一家上市的公司。如果它上市成功,勢必會帶動一系列的公司上市,那麼在資本的加持下,市場中的小菜販的生存空間還有多少呢?
叮咚買菜在行業內算是一個“新兵”了,在2017年正式上市,創始人梁昌霖在創辦叮咚買菜之前也一直在創業,在2002年他推出了一款影片剪輯軟體,半年就賣了5萬多份,成為了當年銷量最好的軟體之一,最後賣給了大公司。之後,他又創辦了媽媽幫、母嬰網、YY網等,專注於打造國內最專業的的母嬰社群,並且還實現了盈利,最後也以較高的價格賣給了好未來。直到2017年,梁昌霖涉及到了生鮮電商領域,他覺得有利可圖,之後就創辦了叮咚買菜。從上海出發走向周邊城市,目前在全國20多個城市都有佈局,日訂單量高達85萬單,為3000多萬個家庭提供了買菜服務。
不過叮咚買菜此前融資還是比較低調的,如果今年赴美上市,至少需要募集3億美元資金,按照融資比例10%來估算的話,叮咚買菜的估值已經高達30億美元了,妥妥的成為了一家“獨角獸”。
那麼叮咚買菜加快了上市步伐,對於菜販子的影響有多大呢?很多小菜販表示,自從有了網購買菜的方式之後,自己的成交量大概減少了一半,但是因為新鮮菜品的價格一直有優勢,所以銷售額才堪堪下滑30%左右,否則會更多。簡而言之,小菜販應對設計區團購的對策就是——雖然銷量下降了,就採用了漲價的策略。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樣的做法總有一天會造成惡性迴圈,菜飯的利潤越來越少,有些人肯定賠本了。
小菜販該如何自救呢?其實這就和麵對電商衝擊的實體店一樣,遵循“堵不如疏”的原則,提高自己的服務,以及菜品的質量,畢竟中國人思想比較傳統,依舊是信賴實體店的,畢竟瓜果蔬菜看得見摸得著,如果你維護好了一個社群的顧客,那麼你自己就可以僱人送貨上門了。有了客源之後,就可以順帶在節假日的時候賣出一些高利潤的禮品水果,增加利潤。
你在網上買過菜嗎?覺得和從小攤販那買的相比,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