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1 生產礦井智慧化改造

對於已有生產礦井智慧化的改造,由於所有生產系統均已形成,因而採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按照“基礎系統高容量-採掘系統高可靠-感知系統全覆蓋-保障系統高適應”的技術思路,逐步實現目標。生產礦井智慧化煤礦改造可以分為3個層次(見圖1),首先針對具體系統採用先進裝備進行改造、升級;然後透過網路平臺建設,匯聚生產工藝、環境過程資訊等,融入知識和經驗,開發綜合自動化系統和運營的資訊化系統,進行第2層次的建設;最後,再透過系統總結形成標準和管理規範,形成大資料系統和綜合管理平臺,從而實現煤礦的智慧化改造。

圖1 生產煤礦智慧化改造技術路線

(1)子系統裝備改造升級

智慧化裝備升級,建設智慧快速掘進系統;綜採工作面實現集中、就地和遠端控制;主煤流運輸系統實現煤量智慧監測、智慧調速、堆煤/異物的智慧識別與報警,立井提升系統實現自動化控制;輔助運輸系統實現自動控制,無軌膠輪車運輸實現精準定位與自動化排程;健全災害監測和人員定位系統,實現通風環境、瓦斯、水、頂板和衝擊地壓資料的自動採集,具備基於監測資料的災害智慧預測、預警功能;排水系統實現無人值守作業;實現基於監測資料的井下災害智慧預測、預警;實現井下作業人員的區域高精度定位,支援生產作業管理、安全保障和緊急情況處置。

(2)區域、分系統聯控

在智慧化裝備升級的基礎上,建設綜合自動化系統,實現區域、分系統協同聯控。包括:掘錨一體機+錨杆轉載機+柔性連續運輸遠端集中監控;基於煤層厚度變化的採煤機智慧截割、綜放工作面智慧放頂煤、端頭與超前支架的智慧聯控;主煤流運輸系統與工作面生產系統聯動控制,輔助運輸系統與人員定位、物流系統、地面倉儲系統融合聯控。全面建立煤礦災害預警系統,對井下不同區域劃分不同的安全等級,根據致災因素進行安全預警分析與應急預案,有效地對區域進行安全分析和預警,為區域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在中央變電所、水泵房、主運帶式輸送機等需要人員值守的重點崗位設定機器人,減少井下用人,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巡檢效率。

(3)全面建設主動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的高效生產系統

第3階段建設雲邊端一體化的資料中心,完成大資料、雲計算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各子系統與大平臺數據的融合聯動對接和資料共享。

2 露天煤礦智慧化建設

露天煤礦煤炭產量目前已經佔我國煤炭總產量的14%左右,其智慧化建設也關係到我國煤礦整體生產力水平的提升。相比井工煤礦,露天煤礦更易於應用先進的智慧化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卡車無人化技術應用

開展電控開車無人化改造、升級,實現自動對位、自主導航、自動解除安裝、主動避讓等功能,在運煤線進行實際路況下的無人駕駛測試,實現寬體車的多編組作業;升級無線通訊為5G網路,實現主裝置資料上傳。

(2)綜合管控平臺建設

實現礦內現有生產資料、管理資料的綜合應用;主要裝置實現遠端監測,基於裝置維護、管理的大資料應用取得實效;變電所、加壓泵站等實現集中監控、無人值守;電鏟、連續系統排土機具備自動作業能力;完成輸煤系統智慧監控升級,有效提高對帶式輸送機系統、現場環境的智慧監管;基於裝置本身的安全防控體系得到全面應用。初步形成煤礦採礦設計、地測、生產、檢修、安全等主要環節的資訊化傳輸、自動化執行技術體系。

(3)主要智慧化系統建設

構建露天煤礦多維資訊網,最佳化地質鑽探及物探等工藝,最佳化露天煤礦開採工藝智慧化決策、控制系統;開發露天煤礦裝備智慧運營系統,建立鑽機、採掘裝置、排土及輔助裝備無人作業系統,帶式輸送機智慧控制系統和車輛無人駕駛系統等;開發露天煤礦智慧排程系統,包括車輛智慧排程系統、裝置維修智慧管理系統和裝置智慧管控系統;研發露天煤礦“空-天-地”安全預警系統,加強露天煤礦地質災害與工程事故的智慧化預測、預警技術與裝備研發,開發技術整合的露天煤礦“空-天-地”智慧聯合預警系統;研發露天煤礦全生命週期綠色開採系統,推進基於網路與大資料的露天煤礦雲服務平臺建設。

3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智慧製造之路:數字化工廠》解讀智慧製造的發展、內涵與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