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國人雖然對晶片產業的關注度有非常明顯提升,但大多數人目光都只是集中的在晶片設計與製造領域,對整個晶片產業並沒有清楚的認識。
事實上,晶片產業鏈除了設計和製造外,封裝、測試、銷售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而從根本上來講,即便廠商擁有上述所提到的幾種能力,但若沒有設計晶片的EDA工具,也都無濟於事。
全球EDA市場格局現狀EDA軟體佔積體電路產業鏈中的產值非常小,卻是不可缺失的一個環節。當前,全球EDA市場有80%以上市場,都是被美國的Synopsys、Cadence和德國的Mentor公司佔據。在中國,三家廠商所佔市場份額更是達到95%以上。
事實上,當前國內使用者所能叫得出名的絕大多數晶片,都是使用三巨頭的軟體設計進行設計,包括華為的麒麟處理器。當然,國內也不是沒有EDA軟體廠商,事實上,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發EDA工具,首套國產EDA熊貓系統在1993年就成功問世。
但受“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潮影響。國產EDA產業在起步的前二十年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技術突破,國產EDA市場份額相繼被海外企業所佔據。
國產EDA打破壟斷好在近十年,不少國產EDA廠家相繼在行業內展露生機。其中,華大九天更是釋出了多款EDA工具,填補了我國在EDA工具領域的市場空白,成功打破海外企業的市場壟斷。
值得一提的是,華大九天成立時間並不算長。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在2009年成立,前身就是華大集團的EDA部門,擁有豐富的市場經驗,這也是華大九天能夠快速在EDA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原因。
另外,華大九天之所以會發展如此迅速,是因為華大九天獲得了國家的大力扶持。華大九天背後是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深創投、國中創投所組成的國家級豪華投資方隊伍。這才是華大九天能在市場上崛起的根本因素。
背後的感人故事當然,以國家積體電路投資基金為首的豪華投資陣容,之所以選擇投資華大九天也是經過深思熟慮。華大九天崛起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華大九天創始人劉偉平算是我國EDA工具研發領域的第一人,在學生時期就參與了熊貓EDA系統研發專案上。最艱苦的時候,整個熊貓EDA系統團隊只有十多人, 而劉偉平便是其中之一。
劉偉平的人生可謂是從接觸熊貓EDA系統開始,就與EDA工具死死地繫結在一起。在熊貓EDA系統研發成功後,劉偉平一直在華大集團工作,並負責EDA部門。
該部門之所以選擇獨立,也是因為劉偉平認為部門獨立後可以更自主、專業的從事相關產品研發。
也就是說,為了研製出更好的國產EDA工具,劉偉平放棄了副總裁的職務,變成了一個創業者。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劉偉平認為:“我們一定能做出自己的東西來”。
筆者觀點其實,華大九天雖然是國內EDA領域的佼佼者,並且正處在高速發展狀態。但事實上,華大九天與Synopsys、Cadence和Mentor公司之間還存在著相當大的技術差距。並且在短期內,根本難以彌補。
而在此背景下,除了國家積體電路投資基金願意支援華大九天外,很多民間投資機構也願意伸出援手,這種行為並非是為了資本利益,而是帶有一定情懷因素。也是因為相信中國企業,所有華大九天才有打破壟斷的成績,才有爭奪更大市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