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寫在前面

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二十年,將中國推向了實現全面電子支付,電商物流高度發達,共享經濟日新月異的繁榮時代。幾乎所有傳統的行業領域,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或主動參與網際網路浪潮,更新迭代成為所謂新的物種,或被網際網路大趨勢吞沒,成為歷史碎片。醫療這個關係國家民生的龐然大物,當然也是必須要去搭上網際網路這輛快車的。可怎麼搭,去哪裡,有什麼風險和陷阱,卻是一直圍繞網際網路+醫療反覆被討論的問題。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些問題有了確切答案了嗎?不能說一點答案沒有,但這些答案是不是滿意,是不是真的解決了那些困惑,卻仍是見仁見智。整個發現答案,找到規律的過程,相較於其它領域來說,也是比較緩慢而曲折的。

我們來看看,網際網路+醫療在這些年來都經歷了哪些演變,以及醫藥人如何從中發現新的機會。

患者向

1、線上諮詢

最早的醫療與網際網路結緣,想象力集中在將醫院和科室醫生的資訊搬到線上。

以往患者在決定就醫問藥之前,沒有任何參考憑據,只能道聽途說哪家醫院治什麼病還不錯,或者乾脆就近找一家醫院,隨便掛一個醫生的號去看。

有了平臺以後,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症狀,足不出戶在網站上初步篩選醫院科室和可能合適的醫生,參考資訊不僅包括醫生擅長的專業,還有其他病友的線上點評和反饋,幫助患者在去醫院之前,對醫生有個初步的瞭解和判斷。

但為何對於醫生的評價體系,並沒有像餐廳或酒店的點評平臺那樣,被廣泛應用並給予使用者更多參考和指導呢?我想還是跟醫療服務本身的特殊性和複雜性有關。

一家餐廳的菜好不好吃,一個酒店的環境夠不夠好,普羅大眾很容易用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與溝通。而醫療服務的質量,普通使用者只能從醫生的態度好不好,夠不夠耐心,看病後疾病症狀有無迅速緩解等非常表面的角度去評估。

而每個患者年齡性別疾病狀況迥異,會導致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非常個體化而不具有普遍的參考價值,但醫生的態度又是非常主觀的判斷且對最終治療效果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資訊不對稱,個體差異極大,使得醫生評價體系的參考價值大打折扣。

如果想要最佳化醫生評價反饋系統,或許還可以從一些客觀資料去挖掘。比如年相關手術量多少臺,門診多少人次,不同疾病的診療和問詢的比例等。不僅可以幫助患者更客觀高效的瞭解該醫生的專長領域,還能幫助醫院建立一個更公平公正公開的醫生業績考核平臺。

只是資料如何準確抓取並及時更新,以及資料是否涉及隱私和合規風險,還需要進一步考慮。

2、線上診斷

“望聞問切"是傳統中國醫學在診斷疾病時的關鍵步驟,這說明醫療診斷有一個特性,就是貼近。

無論科技如何發展,世界如何因為網際網路而被拉近,但是醫生和患者需要物理上的近距離接觸,距離越近,資訊越多,安全風險越小的這一特性從未變過

所以,一直以來,線上診斷和治療都處於禁區。線下近距離的醫療服務,尚且引發眾多醫患矛盾甚至升級為傷醫殺醫事件,那麼遠端網際網路只會因為服務質量的參差不齊和缺乏有效監控和追溯而進一步激化該矛盾。

不過隨著技術和大家認識的提高,對於線上遠端診治的邊界探索還會很有必要進行下去的,比如建立網際網路診治的規範和共識,逐漸形成標準的、有效的監控體系,或許能開疆拓土迎來契機。

3、慢病服務

電子病歷檔案庫的建立,不同地區、不同級別醫院資料資訊標準的統一和共享渠道的打通,是一直以來實現慢病患者長期跟蹤和提供慢病服務的一個核心障礙。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包括雲空間等技術的誕生,為解決這一障礙提供了可能性。

但就目前來看,還不夠充分。這或許單靠網際網路本身還無法解決,需要從基礎建設上根本的打通資料壁壘。當然其它的慢病服務還包括線上複診購藥等相對比較成熟的業務,這裡就不再多講。

醫生向

1、醫生社交平臺

建立一個相對封閉,有註冊門檻(提供真實的醫生資訊)的醫生社交平臺,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idea,也有好幾個公司在過去幾年間積極推進類似專案並取得了一些進展。

但這樣的平臺有一定的排他性,就是一旦註冊了一個,通常就不會再註冊第二個,誰先搶的先機很重要。另外,這樣的平臺究竟有多大的實際價值,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2、大資料庫平臺,早篩早診輔助

很多需要早篩早診的疾病,如糖尿病,或是腫瘤等,是需要廣撒網走入基層,拓寬篩查的範圍來實現全面管理的。很多公司已經在嘗試繪製所謂的腫瘤地圖,糖尿病地圖,高血壓地圖。

但在這個過程中,網際網路也好,AI也好,大資料也好,究竟起的是什麼作用,扮演什麼角色呢,局外人其實還不是看得特別清楚。

還是說只是打著網際網路AI的旗號,獲取融資,再靠最傳統的人海戰術鋪面進行呢?這肯定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我們拭目以待這些高科技發揮更大效率的那天。

總之,網際網路+醫療不能是簡單的兩者相加,不是把醫療服務簡單粗暴的搬到線上而已。

考慮到醫療服務的複雜性與特殊性,如何在合理合法合規的大框架下,努力探索網際網路+醫療產生有機變化的可能性邊界,去真正解決傳統線下服務無法突破的障礙和問題,是未來所有醫藥相關專業人士,還要孜孜不倦付出努力和智慧的地方。

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蘋果智慧車來了,日系汽車感到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