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近期,華為海思宣稱:新一代5G基片已經正式完成“流片”,並且是整合式SOC而非獨立的5G外掛基帶。這也意味著華為並沒有放棄晶片的研發設計,依舊會繼續研發晶片產品,繼續為華為的手機業務,消費者業務,其他物聯網業務提供晶片支援。

又一個高大上的訊息!

先普及一下什麼叫“流片”,這個流片與晶片量產還有一定的距離的,晶片流片就如在新品量產釋出前的一種樣機模式,可以直接檢驗產品的效能,穩定性,一旦失敗將重新設計,而一旦成功就會進入量產階段。

至於能否流片成功,就看華為自己的能力了。一旦成功,量產的話還是要靠臺積電等一些代工廠批次生產。

本人認為: 搞晶片或者說搞科技吧,不能光想著如何高大上,還是要從最基本的地方入手,也就是要有基本功。說到這,不免想起一家生產味精的日本企業。

1970年,日本一個叫竹內光二的年輕人入職了這家叫“味之素”的公司。他入職後,被分配去研究製作味精時產生的那些副產物有什麼用。

隨後他發現,製作味精時的副產物,可以做出擁有極高絕緣性的樹脂類合成材料。

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呢?竹內將視線放在了計算機業界。

在計算機中,最核心的部件被稱為CPU(中央處理器),隨著CPU的越來越高速化和整合化,其內部奈米級的線路,需要與外部毫米級的線路進行對接。但由於體積和空間有限,必須採用類似蓋樓一樣的排列方式,在儘可能小的立體空間中,把這些密密麻麻的線安排開。

這些線路既小又密,又要互相絕緣,還要考慮散熱的問題。

當時晶片製造廠家普遍採用液體絕緣物質塗抹的方式,對線路進行絕緣處理。這種方式不但麻煩.耗時,而且極易出錯,晶片成品率較低。

對此,這個竹內卻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將製作味精的副產物,透過工藝改進,製成薄膜狀絕緣介質。如此一來,因薄膜的形態自如,可以隨意承接無數種電路組合,而且熱絕緣效能較好。最關鍵的是非常容易安裝,與塗液體的工藝相比,耗時的問題迎刃而解,晶片的成品率也能顯著提高。

隨後,竹內拿著這個稱為ABF(Ajinomoto Build-up Film:味之素堆積膜)的產品,前往了某家著名電子產品製造商尋求合作。不經意之間,知名晶片製造商接連被這家味精公司的絕緣膜所折服。以至於世界上百分之百的電腦中,都開始使用味之素公司的產品ABF。

可以說,沒有味之素的ABF,什麼蘋果、高通、三星,還是什麼手機、電腦、汽車,還有AI、5G的核心晶片,幾乎統統無法制造。

一家日本味精公司,利用其副產品生產的絕緣薄膜,竟統治了幾乎全世界的晶片產業。這不說明問題嗎?

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汽車會和手機一樣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