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們一定不敢想象,如果手機不在身邊需要怎樣熬過一天,就像多年前的我們無法想象手機將會如此重要一樣。
今天,汽車對大多數人而言雖有彰顯個性的成分,但廣義上看它的職責仍是交通工具,而在這個數字化時代,經過的每分每秒都會誕生足矣改變未來的技術,它們自然也在改變著汽車。今天的我們很難準確想象未來的汽車將變成什麼樣子,就像曾經的我們無法理解手機如此重要一樣。
從功能到智慧對諾基亞和蘋果公司而言,2007年這都是值得被銘記的時間節點。對我們每個普通人而言,這同樣是個不同尋常的開始,這是今天移動網際網路生活的開始。
14年前的2007年,如日中天的芬蘭移動終端巨頭諾基亞宣佈公司轉型網際網路,彼時的我們對這一改變並沒有多少感知。也正是在這一年,美國蘋果公司釋出了第一代iPhone。
在功能機的時代裡,手機的造型千姿百態,各家廠商爭先恐後的推出不同機型,造型上推陳出新。雖然以今天的視角看,它們功能大多隻能用粗糙形容,但無疑那是個美好的時代。
彼時的我們習慣用待機時間,是不是雙卡雙待評判好壞,對當時年輕人而言,能聽歌、玩點小遊戲、刷刷系統的手機絕對配得上用那個年代最潮的詞“很酷”形容了。
14年後,我們習慣了手中的智慧手機。它們熄屏時就像是一塊螢幕,曾經密佈按鍵的鍵盤、可以旋轉或開啟的機身消失不見。唯有開啟後的世界才能用絢爛形容,其程度是多年前沒人預料到的。
雖然仍舊可以聽歌玩遊戲,但今天手機上的效果讓當年的電腦都相形見絀。更別提它與消費,甚至是生活繫結在一起了。
14年後沒有手機寸步難行,在這個疫情襲來的當下,智慧手機上掃出的健康碼甚至是你能否出入公共場所的唯一保證,這一點連身份證都無法做到。
曾經,手機是個工具,在那時能讓遠隔萬里的人聽到對方的聲音,就足矣改變那個時代;
現在,手機仍舊是個工具,但它改變時代的貢獻卻是除了接打電話的其他功能;
其實,這一切改變的核心不僅是智慧手機的崛起,而是移動網際網路的誕生以及由此帶來的數字化時代。
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生活中的需求也在不斷改變著手機。
這樣的故事當然也不僅是在手機的圈子中上演……
從工具到朋友儘管加速、制動、造型、空間方方面面汽車都和一百年前,甚至是幾十年,十幾年前不同,但他們的主體責任仍舊是交通工具。
但改變已經發生,促進它變革的因素之一就是被眾多車迷厭惡的電動化時代到來,電機代替了發動機,儲能機構從油箱變為電池組。看似僅是驅動型別的改變,背後則波及了包含供應商、能源供給方、維護保養等眾多產業鏈。
歷經多年殘酷市場競爭存活的車企有著深厚的技術積澱以及供應商網路,這是新興車企不具備的優勢。因此“新人們”大多嘗試用純電動揚長避短。加之嚴苛的環保法規逐步推進,都進一步促進了電氣化普及的速度。
電機瞬間輸出峰值扭矩的工作特性讓0-100km/h加速時間這個曾經評判效能車的標準變得蒼白無力,NVH工程師竭盡全力掩蓋的內燃機工作的聲音在純電動車上變成了需要營造的氣氛。
就像是智慧手機替代功能機一樣,汽車的深層次改變同樣來自屬性變革。一個多世紀以來它是工業產物,雖不斷向前但仍舊冷若冰霜。數字化時代到來後,它“覺醒”了溝通屬性。
就像是環境會改變手機一樣,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也改變著車的研發過程。在此前的一個世紀,造型確立經歷了從圖紙到木質模型的過程,之後木質模型被油泥模型取代,在之後數字模擬軟體的加入讓效率飛漲。
整體開發時間、流程大幅縮短,反饋到產品上就是開發時間更短,從而適應現代消費者審美疲勞的速度。
新時代的遐想純電動以及智慧化的到來讓車有了變革的根本動力,對於大眾這個旗下12個子品牌的集團而言,如何打造各品牌的差異感也是當務之急。誰都不想看到同室操戈的場景,這個重擔總要落到一個人身上。
就像前面說到的那樣,純電動技術讓車獲得優秀的加速能力變得輕而易舉,而這並不代表每個產品都要向著極限靠攏。利用純電動的特點,將品牌形象發揚光大是下個時代大眾集團的主旋律。
蘭博基尼與保時捷代表了探索極限的嘗試,而大眾、斯柯達、西雅特則仍舊是務實的代表。奧迪也將繼續在豪華品牌陣營中廝殺,當然,賓利、布加迪這些皇冠上的明珠在純電動時代仍會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新事物固然有著眾多老傢伙們無法代替的優勢,但當時間繼續推移,高階自動駕駛技術時代來臨時,車是否會千篇一律?現在的我們無法給出答案,但於我個人而言,不想看到這樣略顯枯燥的未來。
寫在後面的話: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後的現在,我們大都對未來的生活,乃至部分物品有著無盡的遐想。但當時間真的走到當下,翻身回頭張望不難發現這些曾經的幻想有的還未實現,而更多的事物則是超過了我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