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5G、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不斷湧現,正引領交通行業進入數字時代。而《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釋出、“新基建”政策帶來的契機,使交通行業迎來了數字化變革的拐點。透過數字化技術(IT)與傳統基建的運營操作技術(OT)的深度融合、雙向互動、實時耦聯,實現交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的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能力及交通綜合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將成為交通行業數字化的主要方向。

除了中國之外,歐美、亞太區域的很多國家也在積極謀劃綜合交通數字化方案。如歐盟在疫情期間釋出的2萬億歐元經濟復甦計劃,其中的1.1萬億元將用於投資建設2萬公里的高鐵網,以聯通歐盟各國的首都;2020年,德國政府及德國鐵路公司釋出的未來10年鐵路建設投資規劃顯示,預計到2030年,德國將投資860億歐元用於建設泛歐綜合交通運輸網。

交通行業數字化進入深水區

近年來,各種灰犀牛、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未來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交通行業則創新不斷 ,並逐漸滲透到業務的生產流程,隨著其數字化進入深水區甚至無人區,如何實現突破式創新成為交通行業面臨的新問題。

第一,交通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程度普遍不高。交通行業具有的高安全、重資產、專業化及移動性等特點,導致其在與5G、雲計算、大資料等新一輪IT數字技術融合發展過程中會面臨更多的挑戰,數字化程序落後於網際網路、金融、電信等行業。

在過去的30多年中,雖然交通是較早引入各種IT技術的行業,但交通基礎設施普遍缺乏數字化能力,例如很多路側、軌旁、場站及樞紐的終端還是“啞“的,尚未納入交通運營管理,無法實現有效管控和疏導;而已建的IT應用也多處於分散的資訊孤島中,交通數字化並未真正實現。

第二,現代交通不僅是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幾個垂直領域獨立的客、貨運輸,而是圍繞旅客的出行流、貨物的運輸流、交通載具的執行流形成的海陸空鐵一體化綜合立體大交通和一個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的出行服務體系,數字化轉型是實現綜合立體大交通的必由之路。面對如此複雜的綜合立體大交通,其數字化難度可想而知。

以城市軌道交通為例,隨著城軌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群建設的不斷推進,城軌建設開始從傳統的單一線路向線網化、多元化(地鐵、輕軌、市域鐵路、BRT等綜合交通樞紐)的複雜線網工程演進。這不僅意味著在建工地數量的急劇增加,深圳地鐵從原有單一線路的60多個工地擴充套件到線網工程的超過400個專案,月高峰超過7萬人參與施工,更極大地增加了城軌建設過程中管理的複雜度。打造如此大規模的線網級工程數字化專案,目前全球尚沒有太多可借鑑的經驗,需要充分利用5G、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數字技術進行創新探索。

第三,交通工具不斷推陳出新。隨著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電動汽車、智慧軌交的紛紛問世,對新型交通工具的運營和管控不僅是全球各國交通系統面臨的新課題,也對我國現代交通系統的數字化運營及管理提出了升級挑戰。

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面對行業數字化的無人區,亟需構建行業數字化新正規化。

構建新正規化,成就大交通的12345

基於30多年積累的ICT技術優勢和20多年深耕交通行業的豐富經驗,目前,華為交通解決方案已服務於23家全球500強客戶。華為聯合生態夥伴推出的綜合大交通解決方案——將5G、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為代表的ICT技術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可實現“人悅其行、物優其流”的數字化願景,全面提升交通行業的安全、效率及體驗。具體來講,就是“12345”。

1 個綜合大交通

未來交通不再僅是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幾個垂直領域獨立的客貨運輸,而是圍繞旅客出行、貨物運輸形成的海陸空鐵一體化綜合交通。其在解決乘客門到門出行,物資端到端流轉的同時,可實現更高時效、更高安全、更低成本及更好體驗。隨著《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江蘇交通強省、數字廣東等行業規劃的陸續出臺,建立從樞紐到城市再到都市圈的“空中、水上、地面、地下”一體化綜合大交通,成為順應交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求。

圖1 一體化綜合立體大交通

其核心可用公式表示為:

綜合交通數字化 =∑垂直行業數字化,垂直行業數字化 = ∑業務場景數字化

交通數字化的本質是要解決業務問題,改善安全、效率及體驗,釋放和激發生產力,透過構建全流程、全架構、全生命週期的綜合大交通,實現行業高質量的發展。綜合交通數字化需要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分步推進。首先,要完成航空、城軌、鐵路、公路、物流、港口等若干垂直子行業裡每個業務場景的數字化,再將多個數字化業務場景串聯起來,形成客流、物流、載具流貫通的業務流,以實現垂直子行業的數字化。其次,再將數字化後的垂直子行業並聯起來,透過打通斷點、融合積澱,形成門到門的出行服務流,及端到端的貨物運輸流,使其全程可感知、可預測、可協同、可聯動,打造出面向未來的綜合大交通。最終實現人悅其行、物優其流的願景。

華為綜合大交通解決方案包括智慧機場、智慧城軌、智慧公路、智慧物流、智慧鐵路、智慧港口六大垂直行業數字化領域,覆蓋了交通與物流行業的主要形態。同時,華為正積極參與規劃、設計、研發、實施國內多個城市的綜合大交通數字化建設。以深圳為例,為了實現兩個重要目標:一是強化城市交通的治理能力,緩解擁堵;二是提升公眾出行的服務水平,提高公眾出行的安全感、獲得感及幸福感。

深圳機場作為國內集海、陸、空、鐵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近年來,一直在推進各種運輸方式的融合發展,以打造空地、空海、空鐵聯程聯運的航空生態服務圈。由於機場多種交通方式的融合會帶來巨大的資料流量,產生巨量的數字價值,因此如何對四型機場進行數字化賦能,打造綜合空港樞紐就成為深圳機場在數字化深水區探索的重要任務。其ICT基礎設施是以雲資料中心為基礎,透過行業使能平臺整合大資料、AI(人工智慧)、影片雲、IoT(物聯網)、GIS(地理資訊系統)及ICP(融合通訊)等資源,構建的“未來機場數字化平臺”。

2 個數字化

交通數字化包括基礎設施數字化(Digtazation)及業務流程數字化(Digitalization)兩個層次,其中,基礎設施數字化是業務流程數字化的前提和基礎,而業務流程數字化則是打通斷點堵點,解決痛點難點問題的關鍵。

圖2 交通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業務流程的數字化

基礎設施數字化的技術特徵是全方位的感知與聯接,主要涉及IoT、5G、機器視覺、雷達等感知及聯接技術。業務流程數字化的技術特徵則強調融合、智慧、可視及決策支援,典型技術包括雲計算、大資料、AI等。

基於20多年在交通行業數字化的持續深耕,華為提出的交通行業數字化參考架構 “交通智慧體”,透過有效整合聯接、雲、AI、計算、應用等多種技術,構建了一個開放的立體感知的、多域協同、精確判斷及持續進化的智慧系統,可實現雲、網、邊、端的高效協同。

以聯接和智慧為例——

聯接:5G大頻寬、低時延的特性為交通數字化提供了無限可能。

如果路側、軌旁、場站、樞紐、載具等基礎設施沒有實現數字化,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就會變成缺乏依託的“空中樓閣”。而基礎設施的數字化,需要依託感知和聯接為主的技術去實現資料的採集和傳送。

5G是華為的核心技術優勢,5G大頻寬、低時延、廣連線、高可靠的優良特性可以在交通領域發揮巨大價值。在地鐵裝備運維領域,人工檢測不僅效率較低,且容易出現漏報、誤報等情況。深圳地鐵11號線試執行的5G車地無線通訊方案,可在列車行進過程中,將車內資料傳輸給車站、車輛段、監控臺等地,以便地鐵運營方對列車裝置、列車狀態、隧道及乘客等情況進行監測。一趟執行1小時的列車大約會產生25GB左右的資料,依靠傳統方式複製至少需要120分鐘,現在只需2.5分鐘即可自動完成,未來可實現裝置的健康管理及狀態的及時分析。

智慧:AI賦能,在海量、高頻、重複場景中解放人力。

業務流程數字化的難點在於業務專家與IT專家的深度碰撞,需要雙方共同探討來選擇出能產生“化學反應”的場景,找到交通行業運營生產業務流程中的痛點和難點,再利用數字化技術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安全、效率、體驗的提升。

比如,能否減少旅客乘坐機場擺渡車的次數不僅與機位分配的技術有關,也與管理制度有關。為此,機場通常會安排能力最強的指揮員,花費4~5個小時去進行機位分配,如果第2天發生了交通管制或天氣變化,其還要在短時間內依據經驗完成調整。人工智慧技術的使用,可將機位分配的工作時長從4小時縮減為1分鐘,臨時調整則可秒級完成。深圳機場在國內率先實現了機位資源智慧分配,透過AI演算法最佳化,航班靠橋率和廊橋週轉率得到進一步提升,每年約260萬人不用乘坐擺渡車,全年可為旅客節省125個小時。

綜上所述,聯接與計算的融合將會改變各行各業,梅特卡夫定律告訴我們,網路的價值隨著聯接數的增加而倍增,從而為社會創造出新的價值。以聯接和計算為代表的戰略性技術與交通行業場景的深度結合,對準生產系統中的痛點,可以快速創造價值。當我們把這些場景匯聚起來,便能涓滴成河,最終實現綜合大交通的宏偉藍圖。

3 個業務流

交通行業有3個業務流:乘客流、貨物流和載具流。首先,面向乘客流,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更便捷的出行體驗是各類交通運輸企業永恆不變的追求;其次,針對貨物流,流暢的貨物流轉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社會成本;最後是載具流,將人、貨、路、車、場、站等元素關聯起來,就可實現資源與需求的匹配和最佳化。 實施交通業務場景數字化,需要聚焦核心業務流,從關鍵場景起步,從解決業務痛點入手,將數字技術與業務場景有機結合起來,透過數字技術解決痛點問題,從而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運營管理的改善、經營模式的創新,以及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

圖3 3個業務流:尋求安全、效率、體驗的最大公約數

利用5G、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疊加效應,可以深化多源資料的融合,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促進交通出行、公務商旅、旅遊購物等各類資訊的充分開放、共享和融合發展,打造出以乘客出行為中心而不是交通資源為中心的MaaS出行服務。以資料銜接出行需求與交通服務資源,使出行成為一種按需獲取的即時服務,將為乘客帶來全新出行體驗。

比如,如何透過數字技術改善機場的通行體驗並縮短通行時間?智慧機場的解決方案是以旅客為中心,沿著旅客出行路線,構建全場景、個性化、線上線下融合的精準服務,打造出行更便捷、體驗更幸福的“出行一張臉”。 目前,成都雙流機場即將實現全流程無感自助服務,透過科技惠民打造高效的出行體驗,有效減少旅客丟證的風險。同時透過智慧航顯系統,旅客還可以便捷地獲取航班資訊、室內路線導航等資訊。目前,國內登機口自助裝置的覆蓋率已達100%,可減少旅客通行時間15分鐘以上。

4 個階段

交通基礎設施從籌建到開通往往需要數年時間,而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交通行業的數字化賦能應滲透到規劃、建設、運營、經營4個階段並進行全生命週期的統籌部署和迭代創新,才能避免建成即落後的尷尬局面。例如,智慧城軌要從建造、執行、運維、運營、經營以及旅客出行等關鍵場景去分析;智慧公路要從路網感知、路網認知到路網智慧進行全方位考慮;智慧鐵路要從運營通訊到智慧機務、周界安防到智慧貨場、智慧車站等進行多方面考量。

從時間的維度看,交通運輸企業及機構涉及的業務通常涵蓋規劃、建設、運營及經營4個階段,每個階段均需進行縝密的規劃以及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規劃、建設、運營和經營4個階段要實現全流程打通,才能獲得完整的數字化洞察,輔助規劃決策,實現全流程、全場景、全要素的綜合排程運營,驗證和探索創新的經營模式。

確定性平臺+不確定性應用場景:統一架構、 統籌推進、 生態協同、 快速迭代。

行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如何保證在實施過程中不跑偏?具體來說,在專案規劃階段需要進行頂層設計,在統一架構的前提下,決策者需要考慮專案週期長及技術迭代速度快的特點,做到適度超前規劃,對全生命週期進行預判和成本設定,預估出運營和經營階段的需求。而確定性平臺和產品則可以統籌部署、協同推進,比如作為ICT基礎設施的數字平臺是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可以先行建設,以提升效率。

圖4 構建全流程、全架構、全生命週期的綜合交通

在建設和運營階段,應緊跟發展趨勢,擁抱 5G、雲計算、AI、大資料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並優先採納穩定開放的平臺+可靈活迭代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在經營階段,數字化轉型可以幫助企業及機構利用大資料對客戶進行資料畫像構建,助其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營收來源。

面對運營、經營等不確定性的應用場景,行業應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生態協同。華為與合作伙伴要發揮各自優勢、多方協作,聯合形成行業競爭力;二要開放創新。雙方或多方聯合創新,對一些新方向要勇於試錯;三要緊跟技術趨勢,進行快速迭代。

江蘇陽澄湖服務區是一個全生命週期落地的成功案例。該服務區每天有10萬的車流量,每輛車至少載有兩個人,每人平均消費70多元,服務區每天的收入可達700多萬元。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把車站的規劃與周圍的旅遊生態連結起來,將車站服務區當作商業區來經營,以獲得良好的效益。

未來,從全生命週期的維度開展交通數字化將成為交通新基建的新常態。

5 類生態夥伴

當下,數字經濟在穩定投資、促進消費、助力產業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已經顯現出巨大的推動作用,而行業數字化的轉型需要協同,才能創造價值,才能有真正的生命力。為此,一方面,華為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能力,透過5G、雲、AI、計算及行業應用五大技術的協同,聚焦交通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要真正實現數字化的商業成功,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只有行業統一標準和共建生態,打造良性發展的生態圈,才能實現全社會的協同分工、優勢互補、蓬勃發展。

華為將大力構建使能夥伴的能力,在傳統合作夥伴的基礎上,進一步聯合諮詢規劃、資料治理、整合實施、應用開發、平臺運營五大類生態合作伙伴,透過多種合作模式,聚合端邊感知、軟體開發、資料治理、智慧應用等多元夥伴的能力,共同進行創新實踐。隨著新基建的推進和新商業模式的演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逐年增長,未來還需要更多投融資類合作伙伴的加入,深入到交通行業規劃、建設、運營、經營等多個業務的細分場景,透過優勢互補,打造數字立方,不斷激發並釋放生態潛能。

圖5 華為綜合大交通數字立方

5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非洲人網上購物都用什麼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