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現在,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城市變得越來越“冷清”了。以前大街小巷繁華熱鬧什麼都有,從吃飯穿衣到擼串娛樂,乃至小縫小補都一樣俱全,店面各式各樣。而現在就算是曾經最繁華的商業街或步行街也再也不復當年人潮如湧的景象了,街道上冷冷清清,空鋪招租的越來越多,實體店業態種類越來越少。如今,除了個別大型綜合商場還好一點外,滿大街僅剩餐館、生鮮店、藥店、理髮店、便利店和房產中介等為數不多的幾種業態,其他種類的店鋪很少能看到了。現實就是,實體店大面積蕭條,老話“一鋪養三代”成為了苦澀的笑話。當前社會,我們會看到一幅非常魔幻的畫面,那就是,一邊看到的是馬爸爸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金句閃現,一邊聽到的卻是實體店店主“生意難做,馬雲害的”的絕望哀嚎。

儘管,事實上導致實體店大範圍倒閉的原因有很多,並不能全部歸咎於電商衝擊。但是,一邊實體店屍橫遍野,另一邊電商平臺高歌猛進,兩者還是有一定關聯性的。我們發現,無論是網購、打車、外賣、共享單車等,只要是網際網路巨頭們蜂擁進入,這個行業必定會迎來一場“腥風血雨”式的價格大戰,最後市場一地雞毛,受傷害最大的就是傳統商家。這幾年,電商平臺幾家獨大,而傳統的服裝店、書店、百貨店等店鋪卻一家家店關門消失,剩下的實體店要麼是電商平臺暫時還無法全線跑通業務的餐飲和理髮行業,要麼就是利潤價值太低巨頭們不屑進入的地攤菜販生意。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行業從增量市場開始進入存量市場,各電商平臺的使用者增速近年來開始明顯放緩,迫於業績壓力,原來看不上眼的菜攤生意如今卻成了巨頭們眼中的香餑餑。去年一場疫情讓社群團購成為了最熱門的新風口,旋即巨頭們就開始為“幾塊幾毛”的買菜生意爆發了激烈的價格大戰。美團、阿里、拼多多、滴滴、京東、騰訊等巨頭們紛紛赤膊上陣,不計成本,不惜代價地殺入這一賽道。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橙心優選、興盛優選等買菜類社群團購平臺開始陸續粉墨登場。

巨頭們此次社群團購大戰,之所以選擇生鮮業務作為價格戰的切入口,主要是因為在所有社群消費需求中買菜業務是最重的業務模式,而且剛需特性最強,又是高頻消費業態,一旦打通這個業務,形成使用者粘性之後,其他任何消費品類都可以順利拓展。巨頭們把這次社群團購大戰形容為“解決消費端最後一公里痛點”的又一次“科技創新”。他們瘋狂砸錢,甩出高額獎勵來吸引“團長”,將社群附近的便利店和夫妻店店主,以及全職媽媽等熟悉社群的人發展成為平臺“團長”。將他們篩選成為拓客客服和分揀分發網點。其實,實質上就是將“團長”培養成為“提貨點”,這種將“代收點”推近至社群門口或社群內的模式就是所謂的“科技創新”。

除了“創新”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從菜販們手中搶走顧客,儘快獨佔市場。事實上,顛覆一個行業對電商巨頭們來說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巨頭們可以憑藉著平臺優勢輕鬆打掉中間商的層層差價,再加上資本優勢燒錢補貼爭搶客戶,用價格戰耗死競爭對手,最後再透過兼併手段徹底達到獨佔市場的地位。試想這樣下來,傳統商家能有幾家頂得住這種電商巨頭的資本競爭。難怪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不無憂慮地感嘆道:“社群團購再這麼幹一兩年的話,500平方以上的超市基本上沒戲了!”中型商超都表示吃不消,小商小販想要存活下來又能有幾成可能。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巨頭收割過後,肯定又會有一大批生鮮店和菜攤消失在大街小巷之中。

而對於“團長”和消費者來說,他們的未來比菜販也好不到哪去。說到底,“團長”只是平臺和客戶的中介,如果客戶對平臺形成依賴,就會直接在平臺上下單,“團長”的中介作用也就失去了意義。而且,一旦平臺整合好了供應鏈和配送體系,“團長”僅剩的提貨點價值就會蕩然無存,“團長”遲早會成為“炮灰”。而使用者,在補貼初期,還能薅平臺羊毛。平臺會貼錢以極具誘惑力的價格吸引消費者,一旦等到價格大戰進入尾聲,幾家巨頭壟斷市場之後,定價權就掌握在資本巨頭手中了,使用者自然也就沒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了。而屆時,平臺會利用壟斷優勢進一步壓縮源頭價格,以及配送價格,從而躺賺更多利潤,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由於生鮮買菜行業實在是可操作的價格空間有限,很快,部分平臺就出現以低於“出廠價”的形式參與競爭的狀況,這種“低價競爭”模式已經影響到源頭供應商的利益了。不久,多家供應商終於頂不住,開始集體“抵制”社群團購,紛紛下發通知停止給平臺供貨。去年年底,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和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等源頭廠家陸續釋出通知,禁止給社群團購平臺供貨。引發社會關注和討論。

不僅供貨商開始公開抵制,市場監管總局也對於這種“嚴重低價擾亂市場”的現象予以重視,並聯合商務部出臺“九不得”規定。要求平臺“ 有序競爭,不得以不正當競爭方式獲取交易機會或競爭優勢,損害其他經營者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

由此,戰火延燒到了社會民間,對於目前巨頭們的社群團購大戰,大家看得很清楚,所謂的社群團購本質上並沒有提升效率,也沒有提高生產率,只是用融資的錢打價格戰,從菜販手中搶走生意,從而達到壟斷行業的目的。這種搶走弱勢群體幾塊幾毛餬口生意,又對消費者產生不了多大益處的行徑,大家深惡痛絕,電商巨頭面臨全網痛批。

奉勸網際網路企業,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儘管面臨民間的口誅筆伐,人民日報的點評、供貨商的公開抵制、但是這一切都沒能讓巨頭們的社群團購戰熄火,巨頭們,並沒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相反,它們加快了跑馬圈地的速度。各個平臺仍然在到處攻城略地,價格戰仍然在持續延燒。

正當全社會還沉浸在關切電商巨頭是否會搶走菜販生存空間的後續發展時,線下實體店的另一個行業此時也正面臨著電商巨頭入局攪局的苦惱之中。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醫藥零售行業最近幾年一直保持很高的發展。隨著去年疫情的影響,不僅社群團購火爆了起來,網際網路醫療也成為近期資本狂熱追捧的熱點。2020年12月8日,京東健康正式在香港上市,上市當天市值就高達3400億港元,目前市值已超過5000億港元。而在這條賽道上,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都早已成為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追逐“寵兒”。

比上市更為熱絡的就是電商巨頭們已經紛紛佈局藥店,京東、天貓、拼多多、平安等都已經在網上建立了線上醫藥電商平臺,而屈臣氏、美團、蘇寧易購、阿里、京東等多家電商平臺更是早已經在佈局實體藥店了。有著雄厚資本、強大采購和配送能力的電商巨頭,比傳統藥店透過層層中間商拿貨有著天然的價格優勢。所以,可以預見電商巨頭入局醫藥行業以後,熟悉的價格戰模式必定會再次出現,勢必將對傳統零售藥店以及連鎖藥店帶來極大的破壞。面對電商平臺的強勢入局,藥店以及藥企都開始擔心線下業務是否會受到重大影響。

果不其然,2月24日,四川美大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釋出的關於其公司產品“複方珍珠口瘡顆粒”網路零售價的處理通知引起了網路的關注。該通知強調公司的知名藥品“複方珍珠口瘡顆粒”在各大電商平臺的網路零售價格混亂,嚴重影響線下連鎖藥店的正常經營,因此,美大康決定從2月23日起,停止向京東自營藥房和阿里健康供貨。

根據四川美大康方面提供的資料,京東、天貓、拼多多和藥房網商城四家線上醫藥電商平臺上,同種規格的“複方珍珠口瘡顆粒”價格有很大差異。以10g*6袋的規格為例,不同的網上藥房至少報出了20種不同的價格,最高價與最低價相比差了一倍有餘。其中,最令藥企不滿的是,所有這些價格都低於公司規定的“39元/盒”的正價,其中最低價甚至只有正價的約三分之一。美大康認為,網路零售的價格混亂,已經嚴重影響了線下連鎖藥店的正常經營,導致藥店損失了一部分客戶,並且已經損害到了公司信譽。所以,決定該藥近期停止向天貓和京東等平臺供貨。

而事實上,美大康已經不是唯一一家停止向電商平臺供貨的藥企廠家,很多廠家目前對醫藥電商的態度非常複雜。因為電商平臺上的價格普遍低於廠家所規定的價格(20%以上),打亂了廠家建立的價格體系,所以才會出現廠家抵制電商平臺的情況。但醫藥電商顯然又是未來的趨勢,正所謂大勢所趨,停止向電商平臺供貨肯定不是長久之計。長期來看,電商平臺線上零售定價格會嚴重衝擊線下藥店的定價趨勢已經不可阻擋。對此,零售藥店龍頭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在各種場合反覆強調:“藥店的好日子到頭了。”

面對線下藥店的焦慮,這次民間卻沒有表現出之前對菜攤,生鮮店主那樣的義憤填膺,反而更加糾結,甚至有些高興。為什麼會有如此大不同意見呢?首先,因為買藥畢竟不同於買菜,藥品是用來救人的,不是賺錢的工具。平時少吃幾種生鮮蔬菜不會對生活造成多少影響。而藥品不同,吃不上藥可能連命都沒了,藥品價格降下來降低健康成本是好事,誰也不希望因為有人買不起藥而錯過治療吧。誰能把醫藥價格拉下來,老百姓肯定就支援誰。

其次,就是當前我國線下藥店數量嚴重過剩,國際慣例是6000人一家藥店,而中國目前是平均3000人一家店,以成都為例,已經達到了每1800-2000人一家藥店,明顯供大於需。為什麼線下如此熱衷於開藥店?其背後的玄機就是大家平時所認為的醫藥行業的暴利問題。以傳統醫藥零售行業前四大藥房為例,這四家連鎖零售企業毛利率都在30%至40%之間,40%的毛利率對於一般的商品流通企業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很高的利率水平了。比起其他零售行業這樣的盈利能力的確可以算得是“暴利行業”。

儘管,長期來看,電商平臺低價競爭擠垮實體藥店,最終形成一家或幾家獨大的情況肯定對所有人不利。但是,目前線下藥店嚴重過剩,自身存在過度的泡沫成份,在資本市場,除了網際網路巨頭以外,傳統線下資本也看好中國醫藥市場前景,現在資本市場都在熱衷跑馬圈地,整個醫藥行業處於快速擴張期,可以擠掉的水分很大。所以,這個行業其實需要引入電商平臺的競爭來進行市場調節。未來一段時間內,這樣的競爭態勢是良性的,有利於整個市場調整到正常水平,也更有利於普通使用者的健康成本的降低。

總體而言,藥店正在經歷轉型,資本市場正處於擴張期,引入電商平臺競爭利大於弊,咱們老百姓這樣的糾結完全可以理解。未來這個行業發展怎麼樣,可以繼續持續觀望。

6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5G母嬰用品產後修復小程式上線,實體店能否實現利潤高效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