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公司
公司通常會收集有關其使用者的敏感資訊,並將其與不太敏感的常規業務資料一起儲存。隨著以使用者隱私為中心的法規(例如GDPR)的興起以及行業對企業IT責任的關注,這帶來了新的業務風險。當這些資料降級為密閉的資料倉庫時,它們在推動產品改進和獲得真正的客戶瞭解方面就變得不再有用。只有在受到鉅額罰款或發展更強大的IT能力之後,許多企業才會進行昂貴而冒險的專案,以在資料安全性和業務需求之間達到適當的平衡。
對於物聯網裝置
大約有70億臺聯網裝置。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增長到100億,到2025年將達到220億。在一個仍然處於萌芽狀態的行業中,大多數物聯網技術都沒有適當的身份和訪問管理功能,這與早期的Internet僅由受信任的機構組成的情況不同。互連的物聯網(IoT)裝置和物件必須識別感測器,監視器和裝置,並以安全的方式管理對敏感和非敏感資料的訪問。領先的IT供應商已開始提供IoT管理系統來解決這些服務差距。例如,單個組織擁有成千上萬的物聯網裝置並不罕見,這與數十或數百個傳統伺服器和使用者裝置形成鮮明對比。跨裝置的標準不匹配是常見的問題。安全性仍然通常是繁重的費力的管理功能實施後才考慮的因素,而在大型IT安全會議上,大規模物聯網駭客攻擊已成為時髦話題。
對於個人
身份對於社會和經濟的良好運轉至關重要。擁有正確的方法來識別自身和我們的財產,讓我們能夠建立繁榮的社會和全球市場。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看,身份是關於一個人,地方或事物的主張的集合。對於人來說,這通常由名字和姓氏,出生日期,國籍以及某種形式的國民識別符號組成,例如護照號碼,社會安全號碼(SSN),駕駛執照等。這些資料點由中央實體釋出(政府),並存儲在中央資料庫(中央政府伺服器)中。
由於各種原因,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廣泛使用物理形式的識別。全球大約有11億人無法透過身份宣告所有權。這使世界七分之一的人口處於脆弱的狀態,無法在選舉中投票,擁有財產,開設銀行賬戶或找到工作。無法獲得身份證明檔案會危害一個人使用金融系統的能力,從而限制他們的自由度。
具有官方認可的身份證明形式的公民仍然缺乏完全的所有權和對其身份的控制。他們具有零散的線上身份識別經驗,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其資料產生的價值。持有其資料的公司經常遭到駭客攻擊,這迫使終端使用者終生緩解欺詐。一旦社會保險號被髮放和丟失,就幾乎沒有追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