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晶片,作為人類智慧皇冠上的明珠,不管是5G、AI、雲計算還是物聯網等種種行業,都需要晶片作為驅動,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更是建立在晶片之上。但是我國卻是晶片進口大國,全球50%左右的晶片都銷到了國內。但中美科技競爭的日益激烈,讓許多國內科技巨頭紛紛開始打造自己的晶片產業鏈,比如說小米的澎湃,華為的海思,而在這些科技企業中,口號最響的也許就是武漢弘芯。

2017年成立的武漢弘芯,投資額高達1280億,可謂是千億國產晶片巨頭,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弘芯成立後“野心”非常大,作為半路起家的半導體企業,上手就主攻14nm晶片,並且在2019年底獲得了一件“稀有裝備“—ASML的EUV光刻機,可以製造出7nm工藝的晶片,緊接著目標就瞄準了7nm工藝,甚至一度從臺積電搶人,還要求晶片產能達到3萬片每月,規模直逼中芯國際。但僅僅過了4年,這這件事卻出現了巨大的轉折。

根據訊息稱,武漢弘芯已經通知所有員工在2月28日提交了離職申請,並於3月5日前全部辦理完離職手續。千億晶片巨頭隕落,這一訊息可謂是震撼到了國內整個晶片行業。

為什麼弘芯會走到這一步呢?

首先,過於“心浮氣躁”,要知道,晶片製造是一個長期投資的行業,不管是三星、臺積電還是中芯,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建立在上一次的基礎之上,比如想要完成10nm的晶片,就必須先突破11nm的技術,而且想要實現量產,必須提升良品率,而弘芯由於工藝並不成熟,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足夠的晶片代工訂單。常規來講,如果實現14nm,就應該在第一時間將先進工藝變現,不應該搞脫鉤,反而被“野心”反噬,只能靠補貼續命,這也許是走到這一步的主要原因。

其次,不管是人才,還是投資規模,弘芯表面上看似非常厲害,但卻無法獲得國內頂級投資機構的融資,因為在行業內的投資機構非常瞭解這個行業,晶片製造本身就是投資高,週期長,回報低,與社群團購、電商、遊戲等網際網路產業完全不一樣,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風險確實很高,即便投資上千億,依然可能會虧得血本無歸。

所以說,想要在晶片方面取得成就,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才是王道;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楚,三星、臺積電正在進軍3nm製程,矽基晶片的發展即將達到工藝極限,想要徹底擺脫西方技術,還要取決於碳基晶片、矽基晶片和光子晶片等新興晶片技術上的突破。

關於武漢弘芯的結局,大家怎麼看?

8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2021|三月跨境電商營銷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