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2002年人性的禮讚:對手”中,有如下一段話:
「你是我的競爭對手,但你不是我的敵人,由於你的對抗,讓我更堅強。
雖然我的目標是擊敗你,即使我成功了,我也不會羞辱你,相反的,我將向你致上敬意,因為沒有你,我什麼也不是。」
對真正的強者來說,是不會畏懼挑戰的,而且也不害怕競爭,更不會將競爭對手視為敵人。這也是一個人的格局,一家企業的格局的體現。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華為的精神領袖,任正非從不吝惜對競品的讚賞。
蘋果是華為在中國市場上的最大的競爭對手,但任正非從來沒有將蘋果放在勢同水火的對立面,而且還會給家裡人買蘋果產品。
任正非原話是:我們家人現在還在用蘋果手機,蘋果的生態很好,家裡人出國我還會送他們蘋果電腦,不要狹隘地認為愛華為就要用華為手機。
從任正非對待蘋果的態度中,可以看出這位44歲開創華為,沒有半點經驗可尋,集資21000元作為資本,卻帶領華為雄踞全球的74歲老人的格局與心胸。
任正非無疑是一位有著大格局的企業家,他尊重對手,尊重整個行業。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帶領華為走向全球化的原因之一。
不僅是華為,阿里和騰訊也同樣有著大格局。
阿里和騰訊是網際網路的兩大超級巨頭,騰訊和阿里重合的業務太多,時常劍拔弩張,不斷展開較量,其中以移動支付大戰為最。
而且馬老師在前段時間參加投資會時,也分享了這樣一段話:
「阿里和騰訊展開各種各樣的競爭,這使得阿里和騰訊都越來越強盛,雙方比的是未來的戰略、人才體系、對組織的思考和對未來的判斷。沒有市場上的競爭者,一家企業是不可能成功的。」
馬化騰也曾在不同的場合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認為,阿里和騰訊只有相互競爭,相互督促,才會讓彼此一刻也不鬆懈,長期保持超強的戰鬥力。
沒有競爭,就不會有發展。我們都知道,平板電腦是在1989年由PALM公司發明,彼時,研發出的平板電腦無人問津,發明者落寞下場。
而當蘋果推出平板電腦時,各路對手蜂擁而至,一時之間,形成了平板電腦的戰國時代,蘋果始終要應對不同公司推出的產品,也要不斷最佳化和提升,最終成就了偉業。
再回到阿里和騰訊,如果只有阿里沒有騰訊,或者只有騰訊沒有阿里,兩家企業的成長速度一定沒有現在快,因為競爭關係,加速了彼此的成長。
實際上,企業之間的競爭與鯰魚效應十分相像。
挪威人很喜歡吃沙丁魚,而沙丁魚,尤以活魚最好。市場上,活魚的價格往往最高,遠遠超過死魚的價格。
為了把活魚帶回港口,漁民絞盡腦汁,雖然經過了種種努力,但沙丁魚還是會在長途的運輸中窒息而死。
後來有人運沙丁魚時,不小心混進去了一條鯰魚。結果到達漁港時,沙丁魚存活率很高。之後,所有漁民都會了這招,運沙丁魚回漁港時,都會在沙丁魚群中放幾條鯰魚,降低沙丁魚的死亡率。
原來沙丁魚好靜,無數條沙丁魚擠在一起,供氧不充足,造成沙丁魚大量死亡。在沙丁魚中放幾條几條鯰魚,情況就不一樣了。
鯰魚好動,而且以沙丁魚為食,鯰魚到處遊,而沙丁魚為了活命,也會四處四處躲避,如此一來,缺氧的問題就得到解決了,回到漁港時,大多數沙丁魚都還活蹦亂跳。
無論是騰訊還是阿里,對方都是那條鯰魚,因為對手的存在,才活得很好,而且逐漸進化,有了阿里和騰訊的今天。
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企業,都需要大格局,格局決定了人或者企業的上限和高度。
如果一個每天在街頭乞討的乞丐不想著改變現狀,卻嫉妒比自己要錢要得多的乞丐,那麼這人估計一輩子就只是乞丐了。
如果一家企業把你的競爭對手當做死敵,仇視它,容不下它,甚至不屑去了解它,格局太小了,基本上很難將企業做大,更難以做成百年企業。
競爭對手能讓你更清楚地認識到企業外部環境的威脅,有助於持續最佳化內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核心競爭力。透過對敵人的解析,有助於確定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並且與之對比分析,如果對手失敗了,還能讓你引以為戒。
一個有格局的企業,絕不會要求員工不能使用競爭對手的產品。同理,一個有格局的企業,也不會害怕競爭和打擊,面對競爭,才能使自己更強大,逼迫自己快速成長,努力做得更好。
民間有一句諺語: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它的本意是你能夠烙出餅來,但你餅的大小,得看鍋究竟有多大。
你能取得多少成就,得看你的格局有多大。如果格局夠大,世界都是你的舞臺。
- 今日互動 -
你是怎麼看待人的格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