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A:
條主自身經歷,初入亞馬遜時精細挑選了一款自有產品線裡面自認功能最新最豐富全面,相當有價格優勢的一款上架。然後開始發FBA,推廣。
上架初測算利潤在扣除產品自身盡成本,攤除掉廣告推廣費用、測評刷單費用、倉儲物流費用、VAT及稅費等後還基本有50%以上。產品屬於3C電子產品類目,上架後不斷加大推廣力度,排名很快靠前且銷量增長也很快,但未詳細考慮進去售後成本,加之對老外在此類產品的使用需求點沒有經驗(實際上功能相對越簡單越切入重點最好),銷量上去後細算帳發現利潤不及預期,且隨著銷售數量越大利潤反而不升反降,一是由於功能相比競品越多越容易造成售後點,二是維護Review的成本越高。第一款基本屬於選品不成功的品,初入便淌了雷。
案便B:
條主的朋友經歷,朋友做紡織品類目以戶外運動服飾為主,產品基本是自已團隊設計後外發工廠加工,團隊做國內平臺很有經驗,成本上面也有相當優勢。後面開拓亞馬遜平臺,經過仔細分析亞馬遜此類產品很成熟(特別是歐美市場,類目傳統貿易成熟加上行業的技術門檻相對不高),後選品設計了一款合適的內衣來主推,但基於產品類目自身的平臺競爭環境因素,僅管推廣力度較大,但轉化率不佳。後面朋友團隊運營經過分析建議朋友,把原來的包裝方式由每包2條改為每包7條(價格和成本分攤到每條上基本不變)錯開與對標的競品的包裝方式,結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轉化率很快提高。朋友的運營經過詳細分析,發現每包7條的包裝方式更符合歐美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只是簡單的改了下包裝方式就能帶來不同的效果,看來產品的包裝方式其實也是選品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透過以上兩個例項,是不是應了這句細節決定命運,選品決定成敗!大家在選擇一個平臺來銷售產品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是賣什麼的問題,即我要賣哪一類的產品,比如是賣玩具類目、還是服飾類目、還是電子產品類目、還是寵物用品類目、還是美妝類目等等,然後再是從這一類中去選品。
那如何選擇類目呢?這個主要基於自己本身的資源或者對某一個特定類目的相對了解程度來決定,比如條主和朋友以前分別做國內平臺時積累的產品資源決定了我們兩者做亞馬遜平臺時的類目選擇。
依條主經驗,各賣家獲貨方式無外乎這樣幾種情況,小賣:線上批發或線下批發;中賣:工廠包款或工廠定製;大賣:自主研發生產或外包生產,初入選擇哪種方式還要取決於自己定位的投入規模,講白了計劃投多少銀子來運作,多有多的打法少有少的方式,不是多就一定成功,也不是少就一定不行,不管選擇哪個類目反正基本都有人在做, 選品就不一樣了,最關鍵的還是類目選擇好后里面的品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