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知名市場調研機構Omdia公佈了2020年全球手機銷量TOP10。
根據排行榜,2020年最暢銷的前十款機型中,iPhone的數量依然佔大頭。包括iPhone 11在內的五款蘋果旗艦都榜上有名。
在蘋果之後,暢銷機型數量排行第二的就是韓國巨頭三星。三星旗下的機型有四款上榜,剩餘的一個席位被國產手機巨頭中的小米拿下。
雖然小米只拿到了一個位置,但紅米Note9Pro是唯一躋身全球暢銷機前十的國產手機品牌。
就這份排行榜來看,小米和蘋果旗下暢銷機數量的對比可謂相當鮮明。同時,這也顯現出目前國產手機品牌,在面對海外手機巨頭時都存在的一個缺點。
那就是:沒有核心技術,價效比再高也是大而不強。
在筆者看來,這其實不單單是個別品牌的缺點,還是整個國產手機產業的缺點。
相比蘋果公司和三星這兩位海外巨頭,國產手機的確具備出眾的價效比優勢;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這個優勢甚至倒逼蘋果和三星參與進價格戰。
眾所周知,近兩年,iPhone和三星高階機的國行版價格,相比往年都降低了不少。
尤其是三星,甚至曾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推出過高性價比Galaxy A系列機型。
但無論三星和蘋果怎麼壓低價格,兩大巨頭的單機利潤率都遠高於國產手機。
以iPhone為例,前文榜單中穩居榜首的iPhone 11,經估計硬體成本大概在1500元左右。而iPhone 11的價格卻高達5499元。
故而,iPhone 11之所以降價快,完全是因為蘋果公司掌握著遠超國產廠商的利潤空間,跟國產機打起價格戰來有恃無恐。
也正是如此,蘋果公司才會常年佔據全球智慧手機市場60%左右的利潤。
之所以iPhone單機利潤高,主要是因為蘋果公司具備自研系統和自研晶片。在手機研發和生產過程中,擁有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
而且,iOS系統生態,在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在為蘋果公司盈利。
需要注意的是,蘋果的高利潤不僅僅依賴於單機利潤率,還得益於高銷量。蘋果公司的品牌價值和影響力之大全球皆知,這是其他品牌沒有的優勢。
所以,即便iPhone的售價高達上萬元,也會吸引一眾果粉前來買單。
反觀國產機,無論是系統還是晶片都依賴於海外企業;品牌價值又遠不及蘋果三星,只能靠價效比和本土優勢來吸引消費者。
在你看來,國產手機的窘迫局面,有希望在短時間內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