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產智慧手機品牌領導者,在過去幾年時間裡,華為從底層核心技術到終端產品銷量可以說是全方位發展,並且成功實現了“三年超蘋果、五年超三星”的智慧手機出貨量目標,這也讓我們對華為智慧手機的未來一度充滿信心,然而在2019年五月與2020年五月,華為先後兩次意外“受傷”,這讓一切都變得撲朔迷離。
2019年,受制於外部因素影響,作為安卓系統底層架構者供應商的谷歌被迫單方面停止向華為提供谷歌應用服務,具體說來包括谷歌搜尋、谷歌地圖、谷歌商店等諸多應用程式都無法使用,這對於國內市場的消費者來說無關痛癢,但對於歐美市場的消費者來說意味著智慧手機上諸多核心應用程式無法使用,這導致華為智慧手機海外市場出貨量遭遇重創,華為也被迫將其市場主要精力轉移至國內市場。
2020年,華為在國內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佔比超過半壁江山,然而作為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的臺積電因為和谷歌的同一原因被迫停止向華為提供晶片加工技術,這導致華為核心自研晶片海思麒麟只能停留在設計階段,此外包括中芯國際、三星、聯發科在內的諸多晶片製造商也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向華為提供晶片製造服務或者直接向華為提供晶片使用。
兩次意外“受傷”導致華為智慧手機出貨量銳減。根據知名市場分析機構Digitimes Research此前公佈的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為12.4億部,與2019年相比下降8.8%,出貨量位居前六的智慧手機品牌分別為: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和vivo。其中,蘋果和小米的出貨量均實現了10%以上的年度增長,而華為則出現了兩位數的下滑,在類似IDC、Canalys等知名機構的相關報告中則顯示華為2020年智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高達21.5%。
就目前的情況而看,華為只能依靠麒麟9000系列等數量有限的處理器在智慧手機市場繼續保持熱度,但在銷量方面顯然是捉襟見肘,在這場多巨頭的競爭中被迫提前下場,而關於華為空缺的市場誰能夠“接手”也成為了各方議論的焦點。此前,包括小米、OPPO在內的國產手機品牌紛紛追加元器件訂單,為的就是能夠接手該部分市場,以避免落入到蘋果、三星等非國產手機品牌的手中,而從歐洲、印度等市場的反饋報告來看,成績似乎確實不錯。
但是,根據Digitimes Research的最新預測來看,蘋果恐怕趁機撿漏,甚至化身行業“大救星”。根據其預測來看,2021年第一季度,得益於蘋果iPhone 12 Pro/Pro Max的熱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將大增50%,達到3.4億臺。具體說來,iPhone 12首發後的三個月,iPhone出貨量高達9000萬臺,而2021年第一季度iPhone的出貨量將超6000萬臺,即便將時間跨度拉長到六個月(3月31日結束),蘋果將憑藉超1.5億臺的出貨高居全球第一,比去年同期增加38%。
三星雖然多年位居全球“一哥”的位置,但在這場“接盤”大戰中落於下風,預計排六個月出貨量的第二位,量級在1.2~1.3億臺;而作為國產手機品牌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華為的小米預計升至第三位,量級9000萬臺,同比增加80%;華為則有些“受傷”,除了晶片問題之外,子品牌榮耀也正式獨立發展,華為出貨量可能不足2000萬臺,跌至全球第六。
侃哥叨叨作為中國智慧手機“四巨頭”之首的華為,不論是從發展歷史時間還是從各類資源優勢(含人力、物力、財力等)在整個行業內都佔據著絕對優勢,這也是為什麼華為在技術與市場方面領先於其他國產廠商的原因之一。
但是,華為的兩次意外“受傷”也給予了我們足夠的警醒,那就是在技術方面我們仍舊屬於“弱勢群體”,仍需繼續努力,也希望其他國產手機廠商能夠與華為一同努力,共同進步,推動我國關鍵性技術的不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