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c G3是蘋果的第一部iMac,其經典的邦迪藍(Bondi Blue)配色和一體式設計為iMac G3賦予了時尚、簡約的特點,上市6周後就賣出了27.8萬臺,至1998年年底其銷量超過80萬臺,將蘋果從低谷解救了出來。
▲蘋果iMac G3
PowerPC 750是一款單核233MHz處理器,只有600萬個電晶體,基於該架構的RAD750處理器也被“好奇號(Curiosity)”火星車所使用。
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似乎有點難以想象。雖然最近晶片的短缺導致顯示卡、CPU等部件價格大漲,但對於手握27億美元預算的“毅力號”專案來說,500美元的10核、5.3GHz 英特爾酷睿i9-10900K CPU似乎是更好的選擇。
不過正如科技新聞雜誌New Scientist解釋的那樣,這種先進的晶片並不適應火星那獨特的地理條件。
火星大氣層對有害輻射和帶電粒子的遮蔽能力遠低於地球大氣層,而強烈的電離輻射會嚴重損害CPU等敏感電子裝置。
同時越是複雜的晶片,其出錯可能也越大。如果“毅力號”號火星車的處理器出現問題,NASA無法在1.38億英里(約2.22億公里)之外對其進行修理或替換,因此“毅力號”上有三套計算模組,一套作為處理器使用、一套進行影象分析、一套備用。
而“毅力號”中的PowerPC 750晶片也和iMac G3上的有所不同,NASA使用的是一種被稱為RAD750的特殊版本。
該版本經過抗輻射處理,具有1040萬個電晶體、執行頻率200MHz,具備2GB記憶體和256MB RAM,價格高達20萬美元。
雖然RAD750的效能與現代智慧手機或PC上的CPU相比有所不如,但是相較“勇氣號(Spirit)”和“機遇號(Opportunity)”上的RAD6000處理器,其執行頻率提升了10倍,快閃記憶體容量則提升了八倍。
除了“毅力號”和“好奇號”火星車以外,RAD750還應用於費米太空望遠鏡、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彗星探測船“深度撞擊”號和開普勒望遠鏡等航天器。
雖然“毅力號”和“好奇號”都使用了RAD750處理器,但是“毅力號”也有自己的獨家絕活。
“毅力號”本次探索火星還首次攜帶了名為“機智號(Ingenuity)”的小型直升機,該直升機採用了Linux開源系統。
屆時,“機智號”將在火星上自主飛行,對“毅力號”難以抵達的一些區域進行勘測。
結語:火星車可靠性要求較高,中國即將加入火星探險對於數億公里外的火星探測器來說,可靠性是第一要求,這也是為什麼“好奇號”和“毅力號”會採用基於PowerPC 750的RAD750處理器。
“毅力號”接下來將繼續開往火星上的傑澤羅撞擊坑,探究火星上的礦物沉積物、火山活動痕跡、與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痕跡等奧秘。很快,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也將著陸火星,加入這場火星的探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