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正式開啟了5G商用步伐,特別在新基建浪潮下,5G作為新型基礎設施,部署和商用進一步加快,建成了最大5G網路。GSMA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經在57個國家和地區商用了142張5G網路,並指出我國5G的發展尤其令人矚目,2020年累計建成5G基站將近72萬座,實現了重點區域的連續覆蓋。
伴隨5G商用,支撐百億、千億級海量裝置連線至網路,使得萬物互聯得以實現,並結合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促使萬物互聯繼而向萬物智慧轉變。需要指出的是,在5G市場,華為與中興通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兩大通訊巨頭更是我國5G建設主力軍,獲得了絕大多數份額。
對於中興通訊而言,自2018年遭遇重創後,因5G作為通訊技術風口,全球主要國家陸續啟動5G商用服務,使得2019年經營逐漸得到恢復。這一年營收同比增長6.11%至907億元,進入2020年,營收突破千億大關,預示著有望藉助5G,使得收入規模邁入新的里程碑。根據業績快報顯示,2020年全年營收規模將達1013.79億元,同比增長11.7%。
此前第一財經獨家獲悉,根據華為內部財務系統統計,2020年總營收1367億美元,增長11%,利潤99億美元,增長超10%。當然,最終營收等資料有待年報披露。就華為千億美元營收規模來看,換算人民幣高達8800億,是中興通訊8倍之多。
在國內5G市場競爭,華為優勢明顯。從運營商業務來看,2020年上半年,華為來自運營商板塊營收高達1596億元,而中興通訊運營商網路收入350億。但不可否認,中興通訊在國內5G市場是華為最強勁競爭者。且圍繞5G產業這條賽道上,中興通訊會繼續加大投資,推進5G行業應用的研究和開發。
可以說,5G技術實力,中興通訊不可小覷。根據IPLytics(國際知名專利資料公司)最新發布的《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報告顯示,中興通訊向ETSI披露5G標準必要專利宣告族位居全球第三。另外,截止2020年底,中興通訊擁有8萬餘件全球專利申請,也是全球5G專利第一陣營廠商。憑藉以技術創新,帶來了經營上穩健增長。只是,在與華為依舊差距巨大。
華為在去年遭遇巨大考驗的同時,依舊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營收規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這主要有賴於華為長期堅持技術創新,使之成長為世界性科技巨頭,在過去十年中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在智慧手機、5G、物聯網、雲服務等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在5G賽道上,全球超過20個行業已經部署5G示範應用,如煤礦、工業製造、港口等,全球運營商簽署了超過1000個5G行業應用合同。以製造業場景為例,5G和人工智慧幫助提升產品質量。像巴掌大小的一塊電路板,上面有多達2500個器件,以前靠工人肉眼去檢測,至少要2到3分鐘。現在對它進行高畫質拍照,透過5G上行大頻寬快速傳到雲裡,用人工智慧進行檢測,僅僅6秒就可完成檢測,產品良率也從98%提升到99.55%。
華為透過自己的實踐,充分利用創新的5G技術,還有華為雲上的AI訓練平臺,這些創新能力讓整個產線更加智慧、更加柔性、更有效率,工人的勞動環境也獲得了很大的改善。華為目標是將技術能力帶給千行百業,助力數字化轉型。
從智慧家居賽道來看,華為依託強大的品牌優勢以及使用者規模,搭建生態體系,以入口+連線+生態的智慧家居戰略,為消費者打造全場景智慧化體驗。從物聯網賽道來看,我國作為全球主要物聯網市場,各界對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保持強勁需求。對於華為而言,從通訊到鴻蒙系統底層再到晶片、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搭建龐大軟硬生態,為企業數字化賦能,以此推動全社會數字化轉型。
整體來說,鴻蒙系統打破硬體邊界融入全場景智慧生態,繼而創造一個超級智慧終端互聯的世界,為全球數字化帶來創新活力。
最後,在5G的促進下,無處不在的連線,與雲端、人工智慧等技術融合,為各行各業帶來創新活力,以此提升生產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以此提升整體效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數字化、智慧化轉型作為核心戰略之一,對新技術保持強勁的需求,對於通訊企業而言,幫助企業更快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同時,也會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