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低調的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又推出了一款機器人。3月2日,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釋出了首個軟硬體全自研的多模態四足機器人“Max”。採用了創新型的足輪融合一體式設計,這種設計讓它在平坦和崎嶇的路面上都能順利通行,此外Max還能實現後空翻、摔倒自恢復等高難度動作,總體來看達到了行業的領先水平。

Max的外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波士頓動力非常知名的機器狗,它們的相似之處也很多,最核心的點就是“酷”,而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在此之前釋出的產品也都是這麼酷。當然騰訊在機器人產業方面有自己的規劃,如今的機器人研究方向也自有其用意。

然而這種發展方向真的符合中國機器人市場的趨勢嗎?在注重創新的同時,商業化落地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騰訊機器人產品的發展方向好像有些“頭重腳輕”,在快速前進的同時恐怕也需要及時修正。

一、騰訊的機器人多才多藝,但也只是很“酷”而已

具體而言,Max綜合了非線性模型預測控制演算法、QP最佳化、柔順控制演算法,所以Max才能夠輕鬆地實現站立、趴地、落地收腿、平衡抗擾等諸多功能。基於自研的魯棒控制演算法,平均計算耗時能夠達到小於0.3ms的水準,即使遭受了巨大的外力衝擊,也能自行恢復正常的執行狀態。

而足輪融合也是一個非常酷的創新。足式機器人能夠完成跑、跳、爬樓梯、翻越障礙等動作,適合複雜的地理環境,正好如今的城市裡有許多樓梯、欄杆、溝渠以及其他坎坷的地方。但現代城市結構比較複雜,除了這些地方還有平坦的道路,此時輪式機器人的優勢就得以凸顯,能夠更加迅速穩定地移動。

所以騰訊的Max就好像“變形金剛”,能夠自如地切換形態以便完成更為複雜的任務,也就能夠更好地適應人類社會的現實環境。

Max的外形和波士頓動力的機器狗有不少相似之處,都擁有四足,外形都很像狗。而在功能上,波士頓動力的機器狗也很厲害,開門、上下樓梯、端茶倒水、拖車、翻跟頭、轉圈、反覆橫跳。而波士頓動力這家公司每次推出的產品也都特別酷,頻頻引發業界關注。

實際上機器人行業想做好非常難,無數的初創企業甚至是已經成熟的企業都會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突然倒閉,例如曾經的明星公司Kuri、Anki和Jibo就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相繼倒閉。因為想要經營好一家機器人企業,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高技能的人才、豐富的資源與基礎設施,以及優秀的產品和市場戰略,還要具備很強的執行力。而波士頓動力能屹立多年不倒,這些因素基本都是具備的。

不過更為重要的是,這家公司被“保護”得很好,沒有陷入喧囂的商業紛爭。因為自1992年成立以來,波士頓動力就背靠美國國防部和Alphabet等財力雄厚的投資方,早期的專案都是國家層面的,後來收購它的也是像軟銀這樣的大集團。

正是因為有這種安逸的環境,波士頓動力才能專心研發出很多特別酷的產品,而不必考慮商業化落地問題。外界對波士頓動力的評價是:他們沒有真正的使命,只是為了將機器人做得更酷。

而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在這方面和波士頓動力也有些類似:除了此次推出的Max還有其他很酷的機器人,而且還多才多藝。

去年11月20日,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釋出了四足移動機器人Jamoca,這個機器人能夠在最大高度差16釐米、間距不等的梅花樁上行走。

完成這一技術的難點在於理解梅花樁的位置和高度,以及如何選擇最佳路線並穩定精準地行走。與國際上其他四足機器人走木塊的場景比較,Jamoca挑戰的梅花樁落腳面積更小、高度更高,而且還有高60釐米、呈20°斜面角度的臺階組合,故而實現難度更大,也說明Jamoca的水平更高。

這樣看來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不比波士頓機器人差多少,研發水平在業界也頗受認可,其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的相關研究成果還入選了機器人行業的頂級會議IROS 2020。該實驗室成立於2018年,旨在推進人機協作的下一代機器人研究,打造虛擬世界到真實世界的載體與聯結器,當前實驗室主攻移動、靈巧操作和智慧體幾大方向,並聚焦於多模態移動機器人的研發。

當然這樣很酷,可也就僅此而已。中國的機器人產業不需要偏重於這個方面,或者說這並不合適。波士頓動力不熱衷於商用,是因為其生活在“溫室”中,訂單來源於國家層面,資本來源於大企業。可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優勢在於應用層面,科技需要拉近與商業的距離,這樣才能推動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

誠然,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並不高調,而且有自己的發展方向和規劃,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在這一過程中似乎出現了一些偏差,或許需要做出一些適當的調整。

二、中國機器人無需複製波士頓動力,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那麼中國市場究竟需要怎樣的機器人呢?這還要根據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加以分析。近年來中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服務類機器人需求巨大,機器人消費市場迅速升級。2018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超70億美元,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86.8億美元。

可以看到,服務類機器人是非常被需要的。

現在許多大型機器人公司也非常注重推出服務類機器人。例如軟銀的 Pepper,主要被應用於商業及教育領域,它擁有擬人化的設計與肢體語言,能夠與人交流。而其另一款機器人NAO則為教育工作者和兒童自閉症治療師提供了多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據統計,2019~2024年全球的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將再上一個臺階,到2024年全球服務機器人的銷售額將有望達到170億美元。而就中國機器人市場來說,2025年家用機器人、娛樂休閒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將佔據中國服務機器人細分領域的市場份額前三。

隨著時代的發展,機器人越來越在人們的生活中被需要,只有能夠融入人們的生活網路、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機器人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價值,也才能使機器人企業更好地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前行。

可見中國機器人產業不需要複製一個波士頓動力,而是要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在應用層面儘可能地發揮優勢,推動機器人技術的商業化落地,並且以此來吸引資本,進而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

就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本身來說,雖然它依託於騰訊這個大公司,自成立開始也相當低調。但身為企業之下的實驗室,對於未來的盈利與變現能力必然是有要求的,沒有辦法像波士頓動力那樣“不食人間煙火”。

然而身為一個深耕機器人業務的公司,在創新性上必然也是有要求的,所以Robotics X實驗室不斷推出創新產品。然而在創新的同時,似乎也走上了波士頓動力的老路。但是Robotics X實驗室更應該意識到的是,如何滿足現有的及潛在的應用場景,將產品推銷出去,從秀技術變為真正地滿足市場需求,切實為使用者提供服務,這要比做出很酷的機器人產品更為重要。

騰訊並沒有大力宣傳Robotics X實驗室,可見也是抱著嘗試或者觀望的態度,但這也意味著這個實驗室“被最佳化”的風險增加,例如騰訊以後有急需用錢的地方或是一些資金變動,那麼這個實驗室可能就不會那麼穩妥地存在。

因此為了能夠更加穩定,也為了更長遠的發展,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應該做一些更踏實的研究。一方面需要尋找落地場景,另一方面可以分出一些業務給家用機器人,將未來的產品方向儘量往這方面靠攏。

雖然這樣改進以後,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的產品可能會少了一些“酷”的元素,展示出來也不那麼“高大上”,但是至少能形成良性迴圈,防止“頭重腳輕”的現象更嚴重,並且不斷積累經驗、為未來發揮更大的能力鋪路,也為騰訊實現人工智慧領域的長遠目標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4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安卓中端手機效能榜單更新:聯發科、海思競爭,高通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