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的5G使用者數已經突破了2億使用者。而5G手機的擁有者更多,只是雖然5G使用者數在增長,但我們感受5G應用的氛圍還不是很強,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使用5G的願望也不是非常強烈。其中的影響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是網路鋪設範圍還不夠全面,很多地方還難以實現5G覆蓋,另一方面是5G的資費標準還比較高,一個月動輒上百的套餐費用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還覺得偏貴。
不過,這種現象或許在2021年將迎來巨大的改變。日前,工信部正式宣佈,5G使用者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與4G相比高出了50%左右,這兩年三大運營商的流量單價下降了46%,單價降至4.4元每G,同時也宣佈,之後還會進一步進行降價。這對於數億5G使用者或5G終端使用者來說,是一個好訊息。而且,一旦5G資費下調,對於吸引更多的使用者選擇5G網路也是一種刺激作用,從而還可以帶動5G手機的銷售。
早在去年年底的2020世界物聯網大會上,我們就看到,有資料報告公佈,目前全球物聯網產值大約15萬億美元左右,其年平均增長率接近23%,預計2021年以後這一增速有望達到30%,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達到30萬億美元的體量。而我國是物聯網應用實踐和創新開發最多的國家,佔到了全球物聯網產值的1/4左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國已完成5G基站超70萬個,預計今年年產值超2萬億人民幣。
根據工信部公開的資料顯示,截止2020年底,國內5G基站數量多達81.8萬座,5G終端連線使用者突破了2億戶,增長的勢頭還非常強勁。目前我國的5G使用者數已經佔全球的比重高達85%。說明我們的運營商在推介5G的過程中還是比較迅速的。目前,在國內的深圳、北京,5G獨立組網已經實現了全覆蓋,這也證明我國在5G新基建領域全球領先的速度,5G手機的銷量也在穩步提升,目前就是套餐的應用種類還需要繼續拓展,尤其是在資費的跟進方面,是不是還有更大的讓利空間。
相關資料顯示,三大運營商已經停止了對4G網路建設的投資,短影片業務的爆發,運營商的網路裝置不能支撐得起當下爆發式增長的4G使用者流量,一些網友紛紛表示,4G網路與之前相比明顯的慢了很多,選擇5G的使用者也在逐步提升,不過,5G資費問題還是大家普遍關注的焦點所在。由於5G建設的高投入,運營商顯然不願意早早地把網路資費降下來,但是資費若不下調,就難以吸引到更多的使用者轉網,沒有使用者的支援,很多5G應用的推廣也難以真正落地,因此,相關部門還是希望5G的資費能夠儘快降下來。
我們觀察,5G資費的下調也會帶來幾方面的市場轉變和需求轉換。其一是5G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利益和新興技術發展預期,是開啟下一個時代的鑰匙,2021年我國5G產業的發展將更為強勁,降低5G流量套餐,可以推動5G VR、AR、雲技術、AI技術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推動全球5G IT產業向我國傾斜。
其二是降低5G流量資費,可以緩解運營商在5G基礎建設方面投資壓力,使用者的接入可以帶來更大流量的發展預期,未來三大運營商的組網要發展SA網路,這才能充分發揮出5G在工控、醫療等各個領域的潛力。擁有了足夠的使用者基礎之後,可以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搭建,進而帶來更大的區域化發展規模,並帶來新場景應用機會。萬物互聯是5G時代必然的一種發展方向,而足夠的使用者基礎是根基。
其三是5G可以帶來的產業升級對資訊化的需求影響巨大。讓傳統產業網路化、數字化、智慧化轉型,不斷釋放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需要加快5G能力體系建設,推動5G儘快融入百業、服務大眾。5G+戰略的部署需要網路的支援,也需要產業釋放自己的技術能力,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種全新的發展理念。
其四是5G+戰略在基礎網路發展上會不斷延伸。5G+戰略應用已經漸漸顯現成效,比如5G+醫療,5G+8K轉播技術,此外,雲旅遊、雲服務、智慧工廠、智慧博物館、智慧電網等應用,都是5G行業拓展的典範。加快5G能力體系建設,推動5G和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邊緣計算、區塊鏈等資訊科技的融合創新,才能為5G技術與垂直行業的深度適配和廣泛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眾所周知,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必須肩負一定的社會責任。不能“唯利是圖”,對於弱勢群體的呼應,比如老年人的網路應用,資訊化孤島能不能解決,這是整個行業,整個社會都應該關注的問題,脫開任何一個環節,都難以真正地落在實處。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最重要的一個應用基礎就是網路資費能夠承載得起,能夠用得起才能激勵更多創新的湧現。5G的發展能達到什麼規模,資費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