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晶片光刻機
多年以來,國內企業使用的晶片一直很依賴進口,就算華為這樣的大企業也不例外,最緊張的時候,國產晶片的自給率不過百分之30左右,可是自2019年5月開始,華為所使用晶片的全球供應鏈卻遭到了美國的封殺,一時間,包括華為手機在內的眾多產品面臨著無芯可用的局面,隨之而來便是市場份額佔有率的下降,並且很快便傳導到了產業鏈下游,整個行業顯現出一派萎靡不振之勢。
圖為目檢晶片
面對日益嚴峻的外部環境,當然不能坐以待斃,華為很快便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先是完成了晶片備貨計劃,緊接著還在上海和武漢兩地投產了兩家晶片工廠,然後便開始積極尋求途徑打造自身的半導體供應鏈,目前,華為已經聯合了80家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向工信部申請籌建積體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要知道,多年以來都是歐美日韓等國制定標準,國內企業遵循海外的標準進行生產,勢必會受到很多的鉗制,成立聯盟後,中企就可以聯合起來制定出屬於自己的半導體產業標準了,這樣做一來可以推進國產晶片的自主研發進度,二來還會提升國產晶片的自給率,降低因晶片供應問題受制於人的機率,掌握住在半導體領域的主動權。
圖為華為晶片
參與到積體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成員,既有華為海思、中芯國際、聯合紫光展銳、大唐半導體、華大半導體、小米等這樣的大企業,也有國產晶片中下游供應鏈的中小型企業,另外還有多個具有技術優勢的科研機構,將各界力量整合起來後,可以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然後便可以集中優勢力量,推動整個晶片產業鏈的整體升級了,華為此次發起的聯合行動,也從側面反映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圖為整合電路板
往後有了相關標準的支撐,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標準研製晶片了,然後再在國內多投建幾家大型的晶片工廠,中企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半導體供應鏈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徹底擺脫對他國晶片的重度依賴了,美國再想透過封殺晶片阻止中企參加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就再無可能了,如今,中企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有了很大的佔有率,往後再運用自己的標準量化生產,就可以不斷加強市場影響力,未來中企成為全球半導體領域的主宰力量,也是極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