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與合作了近十年的松下之間有了嫌隙。自雙方合作以來,關係一直不錯,可現在特斯拉決定與南韓電池廠商“LG化學”合作,許多人認為這是特斯拉“拋棄”了松下,殊不知松下也已逐漸看不上特斯拉。
在2008年,馬斯克接任特斯拉CEO不久,雄心勃勃地想要推出一款能與BMW和賓士相較量的電動汽車。想要實現這一點,一個有足夠規模和能力的鋰離子電池合作伙伴是必不可少的,畢竟每輛特斯拉汽車中都需要數以千計的電池。
當時松下正在尋求從消費電子品牌進行轉型,在等離子電視和智慧手機領域嚐到了失敗的滋味之後,這種願望就更為迫切。當時特斯拉已然嶄露頭角,松下也決定為頗受歡迎的Model S提供電池。2012年,Model S一經上市便引起轟動,其搭載的松下18650電池也隨之走紅,迅速攀升至全球動力電池銷量之首並讓此成績常年得以保持。
更重要的是,松下實現了轉型,不再囿於電子消費品牌的名號,而是積極活躍在電動汽車產能的前沿。特斯拉也通過與松下的合作越走越順,到2014年建造了超級電池工廠,松下也是成員之一。據松下統計,其目前為止對特斯拉的這個電池工廠貢獻可能達到16億美元。
這種一路相互扶持的感情往往都是比較堅固的,可為何現在一個LG化學就能讓特斯拉“變心”?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特斯拉造車的速度過快。記得2018年那會兒,為了加快交付速度,馬斯克吃住都在工廠,顯得十分憔悴,但對員工的監督卻毫不放鬆。
馬斯克可以變身工作狂,但造車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尤其是電池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可松下卻難以跟上馬斯克這種“飛一般的速度”。當時松下CEO松下一郎對外界認為的Model Y產量超出松下電池產能的輿論作出了迴應,他承認這是事實,並且表示照這樣下去,松下現有的電池產能一定不夠用。
而特斯拉方面對松下也早有不滿。此前,馬斯克曾對松下獨家為Model S供應的電池價格頗有微詞,並且有意自己造電池。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幾個月之後這個投入了巨資的計劃還是以廢棄告終,這才有了後來雙方在多款車型上的“密切合作”。但即使如此,馬斯克也認為松下每年24 GWh的電池產能無法滿足特斯拉35 GWh的電池需求,換言之特斯拉還是要去找其他的電池供應鏈。
這樣來看雙方的矛盾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只不過現在到了爆發的點而已。
對於速度的追求,是馬斯克一直執著的。這是馬斯克去年稱讚中國工廠建設速度的一篇推文,可以感受到其對速度的渴望。而對於松下“不合時宜”的速度,特斯拉一方面尋找新的供應商,一方面自己想辦法造電池。現在特斯拉在這兩方面都在努力,今年8月已經宣佈了LG化學將為特斯拉在中國生產的汽車提供電池,LG化學在南京有生產線,離特斯拉的上海工廠很近,供應也比較方便。另外,特斯拉在今年2月以2.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電池技術公司Maxwell,也表明了特斯拉早有造電池的計劃。
然而換個供應商,或者自己造電池就能徹底解決特斯拉的問題了嗎?松下的電池供應能力在業界是頂尖的,資金、裝置、經驗方面都經過了足夠的歷練,而特斯拉想要另起爐灶重新來過並不容易。此外如果特斯拉繼續以產量為主要目標,過分追求速度,那麼與松下之間的矛盾同樣會出現在與新夥伴合作的過程中。
對松下而言,與特斯拉終止合作關係未必不是一種解脫。貿然擴大電池產能是要承擔很大風險的,而且馬斯克的一些“不拘小節”的作為也是不能被松下方面所接受的。現在電動汽車行業正是火爆之時,松下也完全可以另擇良伴,但特斯拉想要有一個美好的新開始,還是要對自家產品的產量有一個全新的規劃,避免重蹈與松下關係破裂的覆轍。
-
1 #
-
2 #
沒有聽說需求大撕破臉的,中國產ppt寫的好誰都不得罪
-
3 #
國內有補貼,沒看見國內各種新勢力造車血虧,而寧德時代卻有30%以上的利潤,因為供不應求,所以給特斯拉的價格肯定比lg這種在國內有產能卻閒置的貴。
-
4 #
用松下電池都著火,不用松下電池著火的更多
-
5 #
電動汽車沒準是個更大的龐氏騙局
-
6 #
20個特斯拉才頂一個茅臺,茅臺可以秒德國的汽車工業,包括賓士BMW加福斯
-
7 #
特斯拉老闆加入中國吧
-
8 #
和LG合作,而剛好LG在南京有生產線,然後成功的提供了中國特供版特斯拉。
-
9 #
松下的技術含量高,
-
10 #
我的毛豆3是松下電池
-
11 #
要用北韓的電池了?價格能降到一車5萬嗎?北韓這個村落可是沒有任何技術的。
-
12 #
什麼時候能用上中國產電池!
-
13 #
咱們得南孚聚能環可以補上
-
14 #
為什麼不用華為牌電池呢
特斯拉找LG應該是早晚的事,作為電動車公司,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電池,而電池集中在一家供應商手中,風險太大。特斯拉曾經找過寧德,但是,據說寧德在價格和品質上達不到特斯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