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和我們猜想的一樣!榮耀從華為剝離出來以後,以前的“味道”不見了。
一直以來榮耀品牌都是主打中低端市場的價效比,而華為品牌則主打高階旗艦機,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了完整的華為手機體系,但是在相關限制之下,華為獲取晶片的途徑被切斷,依靠目前的晶片庫存,根本無法完成每年超過2億部手機的出貨量。
為了榮耀更好的發展,同時緩解庫存晶片的壓力,讓華為這個品牌得到更好的延續,任正非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把榮耀的原班人馬打包出售了,之後華為不再持有榮耀的任何股份,榮耀依附於一家全新的公司,完全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手機廠商。
然而榮耀最終還是面臨被出售的結局,今後將不再和華為共享技術資源,製造手機所有的流程都需要自己來操作,對於科技研發的任務也越來越重了,好在榮耀帶走了原先的研發團隊,也不至於說短時間之內無法提供相應的技術。
而獨立出去之後,也並非沒有任何的好處,今後榮耀將擁有更高的自主權,晶片的供應也能夠恢復正常,也可以重新為自己制定品牌定位。很多人都在期待著榮耀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在離開華為之後過得更好了,還是再也無法重現之前的輝煌了。
出售榮耀的真實原因雖然此前關於榮耀被出售的原因,已經有很多人提到了,很多人都把矛頭轉向了華為,認為是他們已經無法在手機行業持續輝煌了,不得不承認在美國的相關限制之下,在晶片獲取途徑被中斷之後,華為的手機業務確實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也不至於說已經完全維持不下去了。
榮耀是華為旗下的子品牌,雖然多年以來一直都是獨立運營,但核心技術和裝置都是共享的,因此美國的相關限制對榮耀一樣起作用,由於榮耀主打的是中低端市場,因此在手機的銷量上是非常高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晶片,而當時華為目前除了庫存的晶片之外,已經沒有辦法再增加晶片了,如果不採取相應的措施,有可能導致兩個品牌共同倒下。
為了讓兩個品牌更好的延續下去,在榮耀從華為剝離出來以後,榮耀再也不會受到相關限制的影響,無論之後選擇高通還是聯發科合作,都能及時獲取到最新的晶片,而華為在榮耀剝離之後,也能夠更好的把晶片整合起來,讓手機業務延續更長的時間,給華為足夠的時間去打破相關限制。
雖然說華為做出了最為明智的決定,但很多人對於榮耀今後的發展,卻不怎麼去看好了,在獨立出來以來,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榮耀以前的“味道”不見了。
榮耀逐漸“變味”了當初在華為旗下的時候,榮耀手機可以說不用做過多的宣傳,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擁有一個堅實的後盾,榮耀只要做好手機就夠了,遇到任何的困難,華為都能夠幫它搞定,就猶如襁褓中的“嬰兒”一般,因此榮耀手機的銷量逐年增長。
如今沒有了華為這個靠山,很多人還是叫榮耀手機為“華為”,如今所有流程都需要自己過一遍,雖然晶片的供應問題解決了,但是擺在榮耀面前的是更多的難題,榮耀從華為剝離出來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如今榮耀的新機也已經發布了,我們不難發現榮耀“變味”了。
榮耀最新發布的V40作為旗艦機發布的,採用了聯發科的天璣1000+處理器,雖然在效能上還是不錯的,但作為7nm的晶片,顯然已經有點過時了,但榮耀3500元的售價,顯然是有點偏高了,其它品牌採用同款的天璣1000+的晶片,基本上在售價上只有2000左右。
從榮耀V40的定價上,我們會發現榮耀已經“變味”了,再見價格上沒有了優勢,在品牌上更是如此,是否還會有消費者為此買單,也成為了一個疑問?你還願意支援榮耀這個品牌嗎?但原始團隊保留了華為的研發精神,應該是不會讓我們失望的,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