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鴻海宣佈攜手美國Fisker,新電動車2023年第四季量產。

牽手納智捷,又和吉利聯手,再與菲斯克汽車並肩而進。郭臺銘造車勁揚,雷聲大雨水也大!

雷聲大雨水也大,郭臺銘造車勁揚

郭臺銘在土城順聖宮參拜

假如您還以為郭臺銘的鴻海還停留在代工上,那可能大錯特錯了。

鴻海線上尾牙,郭臺銘稱,疫情當道,因應市場變化,須抱持審慎及如履薄冰的態度。可郭臺銘還說了另一句重要的話:“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郭臺銘還透露,今年年初,在劉揚偉董事長的運籌規劃下,鴻海研究院揭牌成立,讓鴻海集團可以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郭臺銘強調,鴻海研究院的成立,所代表的意義是集團願意投資在創新研發上。一個五兆規模的產業集團,關鍵要做好兩件事:一、穩健經營,它是經營的基礎;二、創新研發,它是發展的動能。

郭臺銘、曾馨瑩夫婦(後排右4、右3)和母親郭初永真(前排)

1月13日,郭臺銘旗下的鴻海科技集團宣佈,旗下富士康與吉利組建合資公司,攜手打造電動車。一時間,“郭臺銘造車”,引發兩岸業界極大的關注。

事實上,此前鴻海科技集團(Foxconn)早與臺灣車企龍頭“裕隆”攜手,併合資公司“鴻華先進”,跨入汽車領域。在大陸,納智捷是裕隆旗下熟知的品牌,裕隆也與東風汽車、日產汽車有合作關係。

當下,電動車熱潮湧動,郭臺銘“造車”雷聲大,雨水也大,且動作頻乃。

2月24日,Fisker、鴻海簽署MOU,攜手打造全新電動車。

據瞭解,美國Fisker汽車與鴻海24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宣佈雙方共同開發全新級距的車輛產品,目標市場鎖定北美洲、歐洲、中國大陸和印度。此款全新電動車預計在2023年第四季度進入量產。雙方合作的產品將是Fisker繼2022年第四季度推出Ocean SUV後第二款電動車。

郭臺銘與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右3)等出席與吉利簽約儀式

據悉,MOU簽署後,雙方將成立多個工作團隊,聚焦在設計、技術、工程和製造等領域。郭臺銘退休後的接棒人、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Fisker下一臺量產車從概念到量產預計只要花24個月時程,比傳統造車需要時間減少一半以上。”

劉揚偉聲稱,未來電動車時代是“得三電系統得天下”,鴻海作為資通訊行業進軍電動車的代表,除了擁有上下游供應鏈管理經驗,還有過去40多年來累積的電子工程能力及硬軟整合能力,如今再搭配追求完美及勇於創新的Fisker,將能創造極大的市場潛力。

我想劉董座的話,已經很明瞭闡述鴻海郭臺銘與裕隆嚴陳莉蓮、吉利李書福、以及Fisker在造車聯手方面自身優勢。Fisker董事長兼CEO Henrik Fisker也表示,選擇與鴻海合作推動Project PEAR,除了雙方理念相同,亦有很強的互補優勢。

在強調自己在造車上的2大優勢時,劉揚偉更是表示,有上述之優勢,可革新傳統車輛產業思維,幫助現有及潛在汽車品牌商加速創新、高效的製造流程。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左2)在鴻海研究院揭牌儀式

近日,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發了一封內部分享信,就造車態勢談及了他的觀點。湊巧的是,也就在此前鴻海研究院揭牌儀式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就電動車行業亮出了自己的趨勢判斷。

劉揚偉認為,電動車趨勢成形,發展力道主要來自傳統造車業、internet(網際網路新創)、資通訊(ICT)產業三股力量,各產業優勢不同。

劉揚偉也進一步解析,他舉例子,單是一顆螺絲,如果弄錯就要耗時幾天,牽動整個供應鏈問題。而資通訊(ICT)產業擁有工程及供應鏈優勢,唯一的問題就是不懂汽車產業,但可透過平臺來解決。在他看來,軟硬整合是未來造車關鍵,過往由單一公司做軟硬整合已經不靈光了。

眼下,大陸市場除了BAT三大網際網路巨頭外,連做地產的大佬也在造車,恆大許家印在造車,寶能姚振華也在造車,小米造車雖未立項,但電動車市場已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誰都看準此市場商機,都想前來分一杯羹。

在群雄並起之際,搶進造車市場,利弊得失皆有,誰將勝出?我想,關鍵在於你的定位及優勢是什麼,未來將扮演什麼角色。

向郭臺銘學轉型:賺錢兼顧利他

鴻海創辦人郭臺銘

老闆是企業的掌舵,是基業長青的奠基人。學習先進,可知差距,學習先行,少走彎路。

如果從1992年鴻海投資深圳,創辦富士康算起,過去29年,郭臺銘旗下的鴻海業績,如同子彈列車狂奔,成長超過1719倍,更不要說賺進的錢,是所有臺灣企業之冠。

要知道,鴻海在深圳投資之初,也只不過是一家做聯結器的小公司,當時鴻海投資100萬美元設立香港富士康,在花60萬美元轉投大陸的富士康。由於那時半導體業務的被禁止的,郭臺銘不得不先從組裝業務起步。

一開始,郭臺銘在深圳是租了5100平方公尺的廠房,加上招募逾150名員工,再配上從臺灣、美國公司派往的臺幹,就這麼開始做生意的。

也許,有人嗤之以鼻,“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可諸位也要曉得,到1993年時,僅深圳一地就已有1500家臺商,而當時港資更是強勁,據那時的香港工業總會統計,已有4成會員赴深圳投資設廠。也就是說,在那波“淘金熱”,郭臺銘及鴻海也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不足道也。

郭臺銘腰間繫的是先妻林淑如送他的皮帶

老闆,是企業經營者,也是人。每個老闆的成功,無非是在做人做事上的成功,郭臺銘也不例外。

郭臺銘事業上的成功,在於他善於做人管事,人是企業的最核心競爭要素。在外人眼中,郭臺銘崇尚狼性文化,作風強悍,可他也有溫情一面,要不然會有那麼多人追隨他一起奮鬥,有的長達三四十年之久。

2019年12月,以母親初永真及父親郭齡瑞命名的“永齡基金會”在臺大醫學院附屬設癌醫中心暨永真健康醫療大樓冠名暨肇建揭幕典禮上,郭臺銘稱,用他母親郭初永真為名,是在於提醒醫療人員對患者要永遠真誠。

眾所周知,今年以來郭臺銘在生技科技產業進行了很多投資佈局,也與元配夫人林淑如因乳癌過世有關。郭臺銘有兄弟三人,分別是郭臺銘、郭臺強、郭臺成,繼夫人林淑如病逝之後,最小弟弟郭臺成也英年早逝,郭臺銘曾無限感慨:“有錢不代表快樂,金錢買不到健康與親情。

參加典禮致辭時,郭臺銘稱,他之所以晚出門,遲到5分鐘,是在老一條“老皮帶”。他腰間繫的皮帶,是他先妻林淑如送他的生日禮物,他也特別珍惜。

幾天前,郭臺銘在土城順聖宮參拜關帝爺,他說自己是“健康人”,在發展生技和健康產業。客觀地說,發展生技和健康產業,也是鴻海轉型一大方向,但也並非以賺錢為終極目標,多少帶有情感因素。

十年磨一劍,今年2月20日,由郭臺銘旗下永齡基金會投資的臺大醫療中心醫院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的ProBeamR質子治療系統舉行吊裝典禮,預計2022年正式對外營運。作為捐贈者,永齡基金會此前表示,未來醫療將朝精準、智慧化發展,癌症治療的決勝點更在於“基因”,而他們致力的是癌症預防與早期診斷,希望有朝一日讓癌症變慢性病,成為造富他人的利基。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很多企業家佈局多元化,也是為了尋求企業戰略轉型。假如企業家行有餘力,在轉型及多元化佈局上多一些利他同理心,也許,你會更快樂一些!

鴻海創辦人郭臺銘

生於1950年的鴻海創辦人郭臺銘,今年71歲,他打造的世界級代工帝國,創造了商業奇蹟。郭臺銘、郭臺強、郭臺成三兄弟,生於臺灣省新北市板橋區(原臺北縣板橋),其父親郭齡瑞,祖籍地為山西省晉城澤州縣葛萬村;郭臺銘的母親初永真,1925年出生于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初家街道遠陵夼村。

在初永真16歲時,認識了在山東青島做警察的郭齡瑞,1946年二人永結同好,後因時局變動遷居臺灣。也就是說,郭臺銘身上,兼顧臺商、晉商、魯商之精神及文化基因,在日後創業及戰略佈局上,也“五湖四海”,不拘泥於一處。

最高峰時,鴻海旗下的富士康曾一年在大陸蓋7家工廠。曾有人統計,富士康的廠區面積,是故宮紫禁城的125倍還大。當中國製造扮演“世界工廠”之後,隨著經濟轉型升級,也包括土地、人力、原物料等要素成本提高,郭臺銘旗下代工王國也面臨另一個轉折點,舊有模式已難以為繼了。

鴻海也意識到,不能再只衝規模,壓低成本,必須從提升附加值及競爭力入手,將“製造”升級為“智造”。另一方面,正如鴻海副董事長李傑說的,鴻海也必須從“代工”轉為“帶工”,以前鴻海靠製造產品創造價值,未來會是靠提供智慧化的科技服務來賺錢。

很多人看到鴻海在“造車”,可它與國內很多企業熱衷的造車模式是不一樣的,此“造車”非等同於彼“造車”,鴻海在汽車產業鏈裡輸出的是科技服務。

6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演算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