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 be back!”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鴻蒙作業系統(Harmony OS)負責人王成錄近日接受採訪時透露,包括今年在內的未來兩年對華為極為關鍵,“只要這兩年時間搶下來,我們的硬體可能就回來了”。
在談論華為手機引以為傲的“全棧補丁”技術時,王成錄無意間透露,中國某網際網路巨頭曾憑藉壟斷地位對華為手機“下手”。
華為鴻蒙作業系統自面世以來就陷入安卓換客的爭議之中
華為鴻蒙作業系統自一面世就陷入吹捧與爭議的旋渦,外界最大的質疑在於鴻蒙是不是安卓換殼,華為宣稱鴻蒙相容安卓應用軟體更增添了外界的懷疑。作為鴻蒙作業系統研發負責人,王成錄在採訪中對這一問題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王成錄指出,安卓作為開源作業系統並非所有程式碼都是谷歌開發,絕大部分程式碼來自開源社群,鴻蒙也會吸收社群的優秀技術和程式碼,使用了安卓開源專案的開原始碼,以此判斷鴻蒙是安卓換殼,“說明這類吐槽者沒有太準確理解什麼是開源”。2021年10月,鴻蒙第三階段開原始碼會上線,來自安卓開源專案與谷歌貢獻的程式碼幾乎沒有了。
其實,華為本就是安卓開源專案以及開源作業系統Linux的全球主要貢獻者之一,安卓就是基於Linux核心研發。在Linux系統最新版本之一Linux Kernel 5.10中,華為提交的補丁數量為1,434個佔比8.9%,核心程式碼貢獻排名第一,程式碼修改41,049行佔比5.3%,程式碼修改行數排名第二。比如,華為解決了開原始檔系統F2FS實際應用難題,大幅提高了安卓手機檔案讀寫與應用程式執行速度,開源後被整合進入安卓系統,華為後來又進一步研發了超級檔案系統(EROFS)並被整合進入Linux系統。
“計算機科技領域或工程領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晶片、程式語言、資料庫、編譯器、作業系統和應用等各個領域都均衡發展才能枝繁葉茂。歐美在這些領域的發展相對均衡,有充足的人才儲備,而我們中國只在應用層很繁榮。”
谷歌公司開發的安卓作業系統實際上也是基於開源作業系統Linux的核心開發,因而安卓作業系統也是開源的,美國可以禁止谷歌與華為合作,卻不能禁止華為使用安卓。
2009年華為開始介入編譯器研發時,國內沒有相關人才儲備,只能在美國研究所招攬人才研發。後透過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合作培養相關人才,透過十多年努力建立了一隻500多人的研發隊伍,方舟編譯器就源於這個團隊。不過,令人唏噓的是,這些人極少被別的公司挖走,原因是離開華為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王成錄坦言,“沒有根的商業繁榮都是暫時的,華為算是中國很好的高科技公司了,但被美國製裁仍然受到這麼大影響,還是因為在根上扎得不夠深”。所謂的“根”即是底層技術,作業系統、資料庫、程式語言、晶片設計軟體等等都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經濟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奠基於歐美髮展成果之上,在底層技術上的貢獻並不多,不僅不多還嚴重依賴歐美,美國對中國大打貿易戰的心理優勢就源於此。
也正因為如此,華為創始人任正非2020年末在中國“九校聯盟(C9)”高校校長座談會上提出,“國內頂尖大學不要過度關注眼前工程與應用技術方面的困難,要專注在基礎科學研究突破上,‘向上捅破天、向下紮下根’,努力在讓國家與產業在未來不困難”,把中國科技的“根”紮下去。“我認為,大學是要努力讓國家明天不困難。如果大學都來解決眼前問題,明天又會出來新的問題,那問題就永遠都解決不了。你們去搞你們的科學研究,我們搞我們的工程問題”,晶片作為工程技術問題通過幾年努力總能趕上去。
2020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21.5%,2021年眾多研究機構預計將進一步暴降到7,000萬部,目前華為正在儘量延長手機的銷售壽命,以便為鴻蒙作業系統爭取時間,數以億計的華為手機存量將是鴻蒙作業系統成功的關鍵。
華為透過研究也發現,16%的市場佔有量是一個分水嶺,超過16%生態基本就成功了,華為2019年時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存量佔比就達25.5%。因而在王成錄看來,未來兩年對於鴻蒙作業系統極其關鍵。“如果老使用者升級到鴻蒙系統後,體驗非常好,他可能會留下來。只要這兩年時間搶下來,我們的硬體可能就回來了。”
所謂的“硬體回來”,一方面在於兩年內中國晶片生產技術可能取得突破,事實上中國國家重大專項“極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及成套工藝”已經進入收穫期;另一方面在於鴻蒙作業系統的成功將使華為突破硬體的限制,由硬體公司轉型為軟體公司,硬體制裁將變得毫無意義。
關於鴻蒙作業系統,王成錄預計,2021年內保守估計將裝機3億臺。其中,手機2億臺,平板、手錶、智慧屏、音箱等3,000萬臺以上,剩下的源於合作廠商。目前,硬體方面幾乎所有家電企業都與華為溝通,大多已經開始落實合作,中國白電巨頭美的僅2個多月就敲定了合作。軟體方面,華為主動與中國市場下載量排名前200的應用程式開發者溝通,70%的已確定做方案。
華為手機龐大的存量市場是鴻蒙作業系統生態能否建立的關鍵
某網際網路巨頭曾憑藉壟斷地位對華為手機“出手”
在談及華為獨有的源於運營商業務的“全棧補丁”技術時,王成錄無意間透露,中國某網際網路巨頭曾憑藉壟斷地位對華為手機“出手”。
“當時有一個應用廠商,他們有一種模式,你的手機如果想跑我的應用跑好一點,你得先給我錢,我給你做定製版。”華為當時並沒有選擇交錢定製,而是透過安卓系統底層最佳化開發了GPU Turbo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
然而,就在華為釋出GPU Turbo技術當天,“這家廠商就升級了版本,只在華為的手機上會隨機破圖”。華為連夜加班,於次日凌晨1時完成修復補丁,凌晨2時30分前全網打完補丁解決了破圖問題。
事實上,這家網際網路公司也曾因移動支付的個人生物識別特徵儲存問題與華為交鋒,華為基於安全考慮主張儲存在本地手機安全晶片中,畢竟華為手機搭載獨立安全晶片,並獲得了中國央行與銀聯的金融安全認證,這家公司卻堅持儲存在其雲伺服器上,導致安裝該應用的華為手機長期不支援指紋支付功能。
早在2012年,華為軟體決策委員會就萌生了做作業系統的打算,並將其納入軟體基礎設施1.0。2016年,華為消費業務軟體部正式立項鴻蒙作業系統,只不過當時是作為未來物聯網作業系統立項。2018年,得到華為創始人、執行長任正非認可,華為消費者業務正式立項鴻蒙作業系統。2019年華為遭遇美國製裁後,鴻蒙作業系統不得不趕鴨子上架。鴻蒙作業系統的終極目標是像蘋果作業系統一樣,透過底層軟體的融合一統各種硬體平臺。
在王成錄看來,正是美國的制裁給了鴻蒙作業系統機會,“我們有機會透過做作業系統,把相關的晶片、程式語言、資料庫、編譯器等技術和人才儲備起來,這對未來咱們整個中國基礎軟體的發展以及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非常重要。做底層的、有普世價值的東西,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