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手機領域,華為是繞不開的話題,不管對產品的質量管控,還是技術的自主研發,都能躋身全球領先地位,即便是雷軍也公開承認“我們研究得越多,越覺得華為牛”。這也讓背靠華為的榮耀,在中端市場也能輕鬆擊敗其他“競爭對手”。
一方面是因為作為華為的子品牌,在處理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榮耀與華為採用了幾乎相同的核心配置,系統方面榮耀Magic與華為EMUI在風格、商城、使用體驗方面幾乎相同。另一方面,華為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讓榮耀成了中端手機市場的一張“王牌”。
但爆炸式的崛起速度,讓華為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限令”,導致華為核心供應鏈受到限制,為避免牽連以手機業務為主的榮耀,任正非只能含淚送別,雙方最終成為“對手”,形成競爭關係。然而,脫離華為後的榮耀,可以說是喜憂參半。
脫離華為後,榮耀第一時間重整供應鏈,並獲得了聯發科的支援,高通也宣佈與榮耀達成合作。作為獨立後的首款作品,榮耀V40系列的釋出,搭載了聯發科的天璣1000+處理器,3599元的售價,正面Mate40系列的外觀設計,確實引起了不少華為使用者的支援,但從市場的整體表現來看,榮耀V40系列的銷量,以及網友對榮耀的看法,已經完全不同。
榮耀V40的釋出,採用了聯發科的處理器,小米、OPPO、vivo這些國產企業難道不可以嗎?3599元的售價,直接逼近了小米11的起步售價,在許多網友心中,現在的榮耀與此前的榮耀已經完全不同。對手紅米K40手機的釋出,驍龍875,1999元的售價,驍龍888,2899元的售價,明顯的對比,讓榮耀在中高階市場表現得毫無競爭力。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原因,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羅永浩在半年前說過一句實話“很多人其實是盲目崇拜強者的”。在國產手機市場,華為也許是真正有實力與蘋果對抗的國產手機巨頭,5G專利、5G手機,華為在全球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與此同時,任正非的精神讓人敬佩,“大雪壓青松,依然挺且直”的狼性企業文化,吸引了不少華為“鐵粉”,選擇榮耀,只是選擇更便宜的華為。
榮耀如果想長期健康發展下去,不能搞特殊,消費者往往是最沒有良心的,相同的配置與體驗,只會選擇價效比最高的,想要在高階市場提升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必須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靠情懷,也需要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