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化運營是筆者最近幾年一直在關注的一個領域,在持續的思考和摸索過程中,發現自己對資料化運營的理解和認識也在不斷迭代和升級。不知不覺中,我眼中的資料化運營竟然經歷了4個版本的迭代:1.0是“2+3+5”模型,2.0是W模型,3.0是6環模型,4.0是“5+1+1”模型。
01
資料化運營的“2+3+5”模型
所謂“2+3+5”模型是指2個方向+3個閉環+5步法。
“2”:即雙向逼近
方向1是從業務問題出發,有場景、找應用,找分析、診斷和解決問題的資料。方向2是從資料出發,找資料可發揮價值的應用場景。方向1和2需要雙向逼近的意思就是資料人員和應用人員需要換位思考、相向而行,需要找到資料和業務的最佳結合點,促進應用的快速落地、快速產生顯性價值。
“3”:即3環共振
以資料閉環為履帶,驅動客戶生命週期運營閉環和業務生命週期運營閉環。資料閉環指的是資料產品從上線推廣期、釋出推廣期、成長運營期到穩定迭代期的閉環。客戶生命週期閉環指獲取、提升、成熟、衰退、離網幾個階段。業務生命週期指匯入、成長、成熟、衰退四個階段。3環共振的意思是指以資料的閉環驅動客戶閉環和業務閉環,實現運營的終極目標:即提升客戶價值、產品價值和資料價值。
“5”:即五步法
五步法指的是企業從0到1建立資料運營體系需要走的五大步驟與階段,即摸家底、定方案、建平臺、抓應用、精運營。首先當然是要分析和診斷自身資料基礎、資料運營現狀,然後制定分階段的、可執行的資料運營體系構建方案,再就是整合資料、構建模型,建立一批應用,然後就是圍繞資料產品、業務場景進行精細化運營。
02
資料化運營的W模型
資料化運營是指從資料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業務運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以實現商業目標的過程。資料化運營的內在機制是:“資料化”是方法和手段,“運營”才是核心和目標,資料化的方法和手段運用到運營場景中,透過業務問題指標化、指標定量化、業務問題數量化、分析模型化等資料化處理動作,作用於使用者運營、產品運營等場景中,指導業務運營的決策,實現了運營的資料化落地,完成了兩個閉環:資料的閉環和業務的閉環,最終用資料的方法解決了業務運營的問題,達到了業務的商業目標。
03
資料化運營的6環模型
網際網路公司的業務運營通常會涉及5個細分領域:產品運營、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和服務運營,這五個細分領域都有相應的工作內容和運營閉環。所以,資料化運營可以分解為:用資料閉環驅動產品運營閉環,用資料閉環驅動使用者運營閉環等,也就是將資料化的方法和手段應用到產品運營、活動運營等5個細分領域的運營閉環中,也就是1個數據運營閉環帶動5個細分領域的運營閉環。
04
資料化運營的“5+1+1”模型
“5+1+1”模型即5個細分領域的運營閉環、1個數據加工傳輸帶和1個數據驅動的金字塔。“5+1+1”模型的基本原理為:各種運營場景輸出資料,資料是業務運營現狀的客觀反映,這些資料作為原料進入到加工流程中,按照一定的程式進行處理後,在監測、分析、挖掘和使能四個層次上輸出相應的結果,再將資料加工的結果應用的相應的場景中,制定合理的決策、採取適當的行動,最後決策和行動的效果仍以資料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就完成了資料作用於5個業務運營領域的使命。資料來源於5個業務運營的細分領域,按順序流轉一圈後,最終仍然迴流到這5個運營閉環中。
05
資料化運營方法論的小結
4個版本的模型代表著筆者在不同時期對資料化運營的思考與提煉。“2+3+5”模型比較粗放、實操性弱,側重於框架和理念,僅從宏觀層面上提供了一個數據化運營的思維框架,對資料如何作用於運營場景沒有深入分析;W模型側重從運營的本質出發,用資料的角度來解決運營環節中的問題,分析了業務資料化的路徑,可惜還是沒有深入到產品運營、使用者運營等具體的場景中,沒有解釋清楚業務資料化是如何與產品運營、使用者運營等場景相結合的;6環模型的優點在於將業務運營的5個細分領域都做了結構化的拆解,也闡述了資料閉環對5個運營閉環的驅動機理,美中不足是缺乏統一的理論基礎,沒有用體系化的資料驅動方法貫穿其中;“5+1+1”模型是目前來說相對完整的一套方法論,該模型能站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角度思考資料化運營,既囊括了5類運營場景,又有脫胎於SIPOC框架的DIPOA模型,還對資料驅動進行了分層分解,資料化運營的體系比較完整,從方法解釋到操作原理都能有更深入、更到位的理解。
作者:Jesse, 一個非主流的大資料應用專家,一個非著名的資料產品經理。曾就職於亞信科技和華院資料等公司,擅長從資料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致力於用資料解讀世界,是國內跨行業資料運營領域的探索者和實踐者,擁有超過10年的BI應用諮詢與解決方案實戰經驗、4年大資料產品設計與管理經驗。